他的字十幾億人學過,被譽為“印刷體鼻祖”,網友:比田楷還好看
當今書壇存在一種現象,就是“重視草書而輕視楷書”,很多知名書法家和“大師”都以草書見長,有的更是專精“狂草”。他們的作品個性突出、創(chuàng)新性強,但就是很少有人能看懂。當有人批評他們“故弄玄虛”,要求寫幾個楷書自證水平上,得到的是“三流書家才寫楷”的回應。
更有甚者,直接把楷書稱為“死去的字體”,認為它就像是流水線生產的零件,沒有個性、沒有氣韻、沒有藝術美的“三無產品”,寫得越一絲不茍、越精致端莊,越容易招來譏諷,很容易就被扣上“印刷體”的帽子。
民國時期有一位書法家,他的字深受大眾喜愛,不僅被課本收錄,還是中國首套楷體鉛活字“漢文正楷”的書寫者。不夸張地說,十幾億人認識并學過他的字,此人就是高云塍。高云塍,原名高建標,1880年生于浙江蕭山,高家世代書香門第,而他本人也中過秀才。
高云塍自幼在書法上表現出過人天賦,三四歲時就拿著毛筆劃來劃去,在父親的親自指導下,他從唐代楷書入手開始練習。到十歲時,高云塍已經能寫一手端莊大氣的正楷了。民國時期江浙地區(qū)不少富豪、商家都請高云塍書寫匾額,因此他的字頗有知名度。
1925年左右,在鄭午昌推薦下,高云塍被中華書局聘用,這段時期內,他為書局書寫了超過8000個楷體鉛活字,并被作為印刷標準字體推廣。一時之間,高的名氣大增,他也因此結交了上海不少知名書法家,如沈尹默、白蕉等。
1930年,高云塍與鄭午昌共同成立了漢文鑄字字模廠,高擔任主要寫手,他共計書寫了超過一萬個歐體字,由朱云壽刻字,制成一至六號活字各一幅,并有疏體、足體兩種。而這套字模一直用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有些地區(qū)甚至直到本世紀初還在沿用,高云塍也被譽為“中國楷體鉛字之父”。
高云塍的楷書為什么如此受歡迎?原因有兩個:其一,他的字筆畫飽滿有力、遒勁多姿,結字端莊而又不“狀如算子”,兼具藝術美與實用性;其二,他取法于晉唐宋元諸家,并根據“館閣體”規(guī)范大氣等優(yōu)點書寫,他的字清晰易辨,能滿足文字掃盲、傳遞信息和藝術性等要求。
高云塍的楷書是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三家風格為基礎的,他的字往往起筆藏鋒,落筆后筆尖按壓、回鋒,行筆中鋒為主,筆勢方圓兼?zhèn),轉折處既有力道,又不過分鋒銳。結體疏密得宜、左右呼應,整體給人以周正圓潤、優(yōu)雅美觀之感,甚至有網友評價“他的字比‘田楷’還好看”!
您對高云塍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qū)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