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詩詞歌賦] 古人也愛玩昵稱,李清照和張先的昵稱很別致,而且都與同一數(shù)字有關(guān)

3 已有 14 次閱讀   14小時前
古人也愛玩昵稱,李清照和張先的昵稱很別致,而且都與同一數(shù)字有關(guān)
小話同學(xué)話詩詞 2023-04-08 16:53
雅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圈子里是非常流行的。
雅稱其實是一種對同行的美稱,飽含溢美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對對方的一種肯定。如果再說得通俗一點,刻意吧雅稱當成是現(xiàn)在很流行的昵稱,如微信昵稱、QQ昵稱之類的稱呼詞。
唐代詩人間稱呼對方喜歡用昵稱,用昵稱稱呼對方似乎是一件特別流行、特別富有文人情趣的事情,而且這個雅號往往出自對方的成名詩句,這可以算得上是一種風(fēng)雅的稱呼。
如唐朝詩人趙嘏《長安晚秋》一詩中的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景物描寫意境悠遠,動靜安排相得益彰,很見匠心,連詩人杜牧也為之贊嘆不已,由此送給他一個昵稱“趙倚樓”。這一稱謂聽著就很美,很有電視劇《風(fēng)云》中第二夢為聶風(fēng)寫的四句詩“倚樓聽風(fēng)雨,淡看江湖路。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感覺。
再如晚唐詩人韋莊因為名詩《秦婦吟》得到昵稱“秦婦吟秀才”,另一位晚唐詩人鄭谷因“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的一首鷓鴣詩得到“鄭鷓鴣”的昵稱。
唐代詩人因為詩句得到昵稱,而宋代詞人的昵稱則來源于與唐詩雙峰并峙的宋詞。昵稱這一特殊稱謂,是一種富含文人氣息的稱呼,在宋代文人間,用昵稱稱呼對方似乎是一件特別流行、特別富有文人雅趣的事情。
如宋祁因為在《玉樓春·春景》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又因宋祁時任尚書的官職,因而被同事們戲稱為“紅杏尚書”;北宋詞人賀鑄因《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中的名句“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而被同行們送上了詩意昵稱“賀梅子”。
再如北宋詞人秦觀因《滿庭芳》中的名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的詞句,而被蘇軾稱為“山抹微云君”;南宋詞人張炎因為贊詠西湖春水詞作《南浦·春水》,而得到“張春水”的昵稱,張炎又因《孤雁》詞中有“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得到第二個昵稱“張孤雁”。
在宋代詞人的昵稱中,有一個是特別富有詩意的,那就是蔣捷的昵稱“櫻桃進士”。宋末詞人蔣捷因為在《一剪梅·舟過吳江》與《行香子·舟宿蘭灣》兩首詞中,出現(xiàn)了同曲同工的名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被人送上昵稱“櫻桃進士”。
蔣捷將自身的主體情感體驗和自然界的物象聯(lián)系在了一起,更是將時光變遷用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xiàn)了出來!凹t了櫻桃,綠了芭蕉”因為形象異常鮮明,音韻諧美,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蔣捷因而也得到“櫻桃進士”的雅號。
宋代文人的很多昵稱讀起來上口動聽,極富詩意,給人以豐富的視覺想象和聽覺享受,所以昵稱可以說是語言藝術(shù),可以展現(xiàn)語言美。昵稱是語言文化的一小部分,凝結(jié)了人們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情趣。透過昵稱,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處事態(tài)度、心理需求、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甚至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
在宋代文人的諸多昵稱中,有兩個人的昵稱特別有趣,一個是“張三影”,一個是“李三瘦”,“張三影”是北宋詞人張先的雅號,“李三瘦”是女詞人李清照的雅號。
張先因為在詞中愛用“影”字,而且名句迭出,被人稱為“張三影”;但李清照的昵稱“李三瘦”是較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個,這并不是因為李清照長得瘦弱。所謂“李三瘦”,是指李清照喜歡用“瘦”字入詞,來形容花容人貌,并創(chuàng)造了三個因“瘦”字而名傳千古的動人詞句。
張先和李清照都是蜚聲詞壇的著名詞人,他們在各自的作品中譜寫了動人的名句佳作,他們以“影”字和“瘦”字各領(lǐng)風(fēng)騷,因而都得到了既與他們的詞作完美貼合又與他們的品格高度契合的昵稱。
那么,張先的雅號“張三影”出自哪些詞作,李清照的雅號“李三瘦”又與哪些詞作有關(guān)呢?這些詞作又有哪些藝術(shù)特色呢?讓我們帶著對詩詞的愛好和求知欲一起走進張先和李清照的詞作空間,領(lǐng)略那獨具魅力的宋詞意境。
那么,先說張先呢,還是先說李清照呢?按理說,張先是北宋早期詞人,而李清照是兩宋之交的詞人,應(yīng)該先說張先,但咱們還是按照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先說李清照吧。
李清照之所以有“李三瘦”的昵稱,并非浪得虛名,其實細細品來,她的這三個因“瘦”字而蜚聲詞壇的句子讀來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先來看第一“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一“瘦”,出自她的名作《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原詞較長,為閱讀方便,只選取前半闕: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愛情的見證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后來趙明誠到外地做官,李清照出于對丈夫的思念寫下了這首詞。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由于丈夫不在身邊,李清照連梳妝打扮的事情都懈怠了起來。這首詞的開篇描寫的就是詞人閨房的情景:
銅爐里的熏香已經(jīng)冷透,紅色的錦被亂堆在床頭,如同波浪一般,女主人也無心去收。早晨醒來,她也不想起床,就慵懶地一直躺著,任憑華貴的梳妝匣落滿灰塵,任憑朝陽的日光照上簾鉤。
他生怕想起離別的痛苦,有多少相思的話要向丈夫傾訴啊,可剛要說又不忍開口。“新來瘦”三字,點出自己身體消瘦,但為何消瘦,詞人沒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說這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為秋天的影響。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這兩句表明詞人的消瘦既不是因為飲酒生病,也不是對秋景傷感所致。李清照的這一次消瘦與憔悴的原因并不是病酒與悲秋。這兩句體現(xiàn)女詞人因為離懷別苦所引發(fā)的復(fù)雜心緒,隱含著她內(nèi)心的深深幽怨。
所以,李清照又連用“非干”和“不是”兩個否定,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新近身體消瘦了,但是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病酒和悲秋。她先從人生的廣義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病酒”,有人是因“悲秋”,而自己卻是因為傷離惜別這種不足與旁人道的緣由。
這三句,歷來被眾多詞評家稱道,清代詞人陳廷焯評說:“婉轉(zhuǎn)曲折,煞是妙絕!碑敶~學(xué)大師唐圭璋評價道:“新來瘦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二“瘦”,出自《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原詞如下:
開篇“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一句,點明了詞人寫作此詞時的時令,拉開了一幅暮春時節(jié)的風(fēng)雨圖。因為這種時節(jié)的雨往往是大而稀疏,風(fēng)則較急,而海棠花的飄謝也正在此時。
因為這場暮春時節(jié)的風(fēng)雨,讓女詞人感到了些許的寒意,風(fēng)雨也給她帶來了傷春、惜春的愁緒,而酒是驅(qū)寒消愁的最佳選擇?墒潜葡露,她就已不勝酒力。帶著酒意,詞人早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清晨醒來,李清照還是一副慵懶的樣子,但她卻仍記掛著窗外的海棠,一夜風(fēng)吹雨打后海棠會怎樣呢?所以醒來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向丫鬟詢問庭院中的海棠還好嗎?
但李清照得到的答案卻是丫鬟的一句平平淡淡的“海棠依然和昨天一模一樣”的回答。這一問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兩個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女詞人情感細膩,丫鬟粗心大意。
女詞人的話語中飽含著她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試問”二字,雖是詞人的明知故問,但也透露出她的一種期盼,在得到丫鬟的回答后,她不得不糾正丫鬟的錯漏。
丫鬟關(guān)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他沒有欣賞、關(guān)心海棠花的情致,所以她的答語也是很自然的,這也愈加突出了女詞人愛花惜花的細膩情懷。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币驗閷Υ鹫Z的不滿意,所以詞人才說出“知否?知否”的反問,從中能看出女詞人的情急之態(tài),反問中也含有一種責(zé)怪和糾正的意味。
雖說是情急,但詞人的語氣卻又極溫婉,顯示出女詞人的優(yōu)雅的舉止。因為詞人最大的擔(dān)心就是海棠花是否凋零?海棠花是嬌弱的,嬌弱的花兒怎堪這番雨打風(fēng)吹?所以海棠怎么可能和風(fēng)雨前一模一樣呢?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才對呀。
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量充盈而吸足了水分而變得嬌嫩;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
肥和瘦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熬G肥紅瘦”本來是很常見的四個字,但經(jīng)過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再由這四個字生發(fā)聯(lián)想,讓人不禁想到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漸行漸遠,而“綠肥”正是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這是李清照詞中第三“瘦”,出自《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詞。
據(jù)說,李清照寫好《醉花陰》一詞后,寄給遠在外地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讀了之后,打算寫一封回信。
經(jīng)過幾天的苦思冥想,趙明誠一口氣填寫了15首詞,他自認為總有一首能勝過妻子的作品。于是他將妻子的詞作和自己的詞作摻和在一起,請朋友評鑒,朋友讀了之后說,在這么多的詞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三句最好。由此可見,李清照這首詞有多圈粉,原詞如下:
這是李清照在重陽節(jié)寫下的一首詞。彼時,丈夫趙明誠在外地,沒有陪伴李清照共慶佳節(jié)。女詞人通過描述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在孤獨與寂寞中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在菊花(也就是詞中的“黃花”)綻放的重陽節(jié),本該是她與趙明誠共度歡愉時光,共度佳節(jié)的,但在如此重要的節(jié)日里,詞人獨自一人品嘗那份孤獨與寂寞,所以她脫口而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莫道不消魂”帶有反問語氣,詞人哀怨的情愫躍然紙上,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昂熅砦黠L(fēng)”寫的是晚來風(fēng)急,瑟瑟西風(fēng)把簾子掀起了,讓人感到蕭瑟的深秋寒意。這陣晚風(fēng)讓她頓時減少了飲酒賞菊的興致。
詞人比蕭瑟風(fēng)雨中的菊花還要消瘦可憐,節(jié)日的歡愉氣氛與詞人內(nèi)心的愁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再這樣的情境下,詞情與詞義也在二重唱的腔調(diào)漫卷而來,深深地打動了人心,驚艷了時光。
于是,詞人移步閨房,回想起此情此景,這風(fēng)雨中的秋菊,不正是詞人此時此刻的寫照嗎?這也讓詞人頓生“人比黃花瘦”的人不如菊的感慨。
“人比黃花瘦”這一句,歷來為人所稱道,好評如潮。李清照用菊花比喻人的憔悴、消瘦,沉淀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以人的憔悴、消瘦來形容曠日持久的相思之情,這比把相思之情直接說出來要含蓄得多、委婉得多。于情于境,揆情度理,這一句都是耐人尋味的。
李清照以女性獨有的細膩情感為人們展現(xiàn)了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她也以女性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回味雋永的生活畫卷。
以上三首詞就是李清照昵稱“李三瘦”的出處,李清照的這三首詞都是通過剪取日常生活中的細碎片段,再加上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她善于運用通俗的語言鋪成極其精巧、細膩的畫面,從而營造出婉約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遠的唯美詞章。
說完了李清照與她的昵稱“李三瘦”,接下來說一下張先與他的昵稱“張三影”。張先是宋初詞人,也算是李清照的前輩吧,張先一生寫了一百六十多首詞,涉及寫影的詞竟有30首之多,這占到張先詞的將近五分之一。
張先在詞中對影大量加以運用并非無意為之,他的目的是有意確立影作為自己詞中的獨特意象。在這些寫影的詞句或詞作中,張先平生最為得意的就是三句就是:云破月來花弄影,隔墻送過秋千影,柳徑無人、墮風(fēng)絮無影。
先看“云破月來花弄影”,該句出自張先的《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一詞,這是張先“三影”中的第一影,原詞如下:
詞人因為多喝了幾杯酒,小憩了一會兒,醒來后已是下午了。他決定出去走走,午后的時光匆匆而過,當他來到湖畔時,暮色也在悄然間將詞人包圍,這個時候,連水鳥也成雙成對地棲息在湖中的沙洲上。
這本來是一個沒有月色的夜晚,因為天空是陰沉沉的,詞人來到湖畔也只是為了醒酒,他并沒有要欣賞月色的心意。就在詞人意興闌珊,打算回去的時候,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如白玉般的月亮穿過云層,在天空中羞澀地露出了半邊皎潔的臉龐。
月亮穿破云層,月光灑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樣朦朦朧朧、若隱若現(xiàn),這是一種朦朧的美,含蓄的美,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況且,還有一陣陣微風(fēng)拂過湖面,拂過月光停留過的湖畔與花叢,這美該怎樣形容呢?那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美,一種不用修飾就溫潤時光的美。
詞人發(fā)現(xiàn)在月色中開放的花兒,在微風(fēng)的吹動下,也嬌羞地在月光下婆娑弄影,詞人徘徊在月光徘徊過的湖畔,詞人坐在月光坐過的木椅上,靜靜地看著花,看著月。這樣迷人的夜晚,這樣嫵媚的月色,這樣可愛的花影,給詞人無所事事的心靈帶來了無盡的撫慰。
所以詞人抓住瞬間的靈感,寫下了千古名句“云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句既寫出了花枝在月光下舞弄倩影的迷人情景,也意外地映射出詞人內(nèi)心的欣喜之情。
這一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在于詞人修辭以及鍛字煉句的功夫,主要還在于詞人經(jīng)過整天的無聊之后,居然意外地體驗到月色與花影交相輝映的美妙瞬間。
張先以敏銳的觸覺將瞬間的美好捕捉下來,并用溫情的文字將美好的瞬間表達出來,也讓讀者通過文字感知到詞人的喜悅和詞中的動人畫面。
“隔墻送過秋千影”出自《青門引·春思》一詞,這是張先“三影”中的第二影,原詞如下:
“隔墻送過秋千影”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墻的秋千影子送了過來。這首詞中,而且詞人是借助窗簾來引出秋千的影子的,窗簾有把影隔開的意思,這樣讓秋千的意象顯得更加朦朧,詞人借助影子所表達的感情也更加朦朧。
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寫這一感觸,也深刻地表現(xiàn)出詞人傷春惜春的心情,這是詞人的精心創(chuàng)作,也是刻意精雕細琢之作。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詞人運用擬人手法,給明月賦予人的特性,讓明月送來秋千的影子,并讓明月不辭辛苦,隔墻送來秋千的影子,使得墻外的人看到秋千影后,會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加深對墻上飄忽的秋千影的印象?梢哉f,正是借助了明月與影的微妙聯(lián)合,才能使詞句內(nèi)涵深厚,分外動人。
這是一首傷春懷舊之作,整首詞從觸覺、聽覺、視覺等方面寫出作者對春天的獨特感受。上片是傷春,春盡花殘,令人憂傷;下片是懷舊,詞人縈懷往事,竟與秋千有關(guān),過往的情思引人遐想,堪稱神來之筆。全詞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意味雋永,充分體現(xiàn)了詞藝術(shù)上的含蓄和韻味。
“柳徑無人,墮風(fēng)絮無影”出自張先的《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這是張先的第三影,原詞較長,為閱讀方便,今只擷取上半闋:
詞人描繪的情景是陽光明媚的春色:綠意盎然的原野與湛藍深遠的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籠罩水面,空氣中彌漫著陽光和青草的味道,還夾雜著泥土的芬芳。
詞人的眼前是澈潔凈凈的江水,江面上蕩漾著微波,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散著粼粼波光。岸邊柳蔭小路上空無一人,柳絮在微風(fēng)中翩躚起舞,它們在春風(fēng)中將最優(yōu)美的身姿展現(xiàn)出來,似乎是奉獻給春天的禮物?罩械牧跞鐭熿F一樣籠罩著,這樣的畫面簡直與“天青色等煙雨”的唯美意境高度重合。
柳絮隨風(fēng)飄揚,落在地上也不留一點蹤影。詞人站在船頭遠眺,他的目光穿過微波粼粼的江面,看到了草地上歡樂場面,那歡樂也定格在詞人的筆端:
女孩子們都是趁著好天氣出門春游的,她們將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她們輕柔的衣袂在微風(fēng)中舞動,她們的身影在春風(fēng)中婉轉(zhuǎn)動人,她們競相在原野上釋放青春的氣息,她們有的在草地上采摘香草、撿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輕盈,涉淺水而來,在春天夜晚時登上?坑陟F氣籠罩的洲渚停船上。
表面上看,詞人只是在描寫春天及春游的女孩子們,沒有寫影,實則已經(jīng)將影子和盤托出,因為光與柳絮在無形中形成了互動,柳絮的影子被光線覆蓋,融化在光線中。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無影之影的高妙境界。
在這種看似寫與不寫中,已經(jīng)暗含了光與影的互動。詞人生動而逼真地寫出要寫的部分,既給人留下形象具體的感受,又留下“無影”的想象空間,以激發(fā)人們用想象來填充詞人的文字觸及的空間。
張先在詞作中通過對影意象的大量選取和不遺余力的藝術(shù)加工,使得影這一意象在詞中發(fā)揚光大,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了優(yōu)美的畫面和耐人尋味的意境。
在詞中,張先對“影”進行了精雕細琢地描摹和塑造,并借助“影”創(chuàng)造了諸多美輪美奐的意境,張先自覺地捕捉“影”的美學(xué)情趣,并通過“影”叨叨傳神效果,創(chuàng)設(shè)藝術(shù)神韻,這些寫影的詞不光是詞人自鳴得意之作,也為他贏得了“張三影”這一帶有文人氣息的優(yōu)雅昵稱。
“李三瘦”和“張三影”這兩個昵稱對詞人李清照和張先來說,是實至名歸的,這是一種美稱,是對他們的詞作特色的肯定,也是對詞人筆下的唯美意境的詮釋和注解。
好了,刪繁就簡寫了這么多,為的就是能將張先的昵稱“張三影”和李清照的昵稱“李三瘦”的來龍去脈說清楚,順便也鑒賞了他們的詞作,領(lǐng)略了宋詞的藝術(shù)特點。
如果您喜歡的話,歡迎寫下您的留言,是張先的昵稱“張三影”更貼合他的詞作藝術(shù)性呢?還是李清照的昵稱“李三瘦”更貼合她的詞作藝術(shù)性呢?讓我們各抒己見,一起探討一下吧。
分享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