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丈夫再婚后生活窘迫,每次找前妻借錢,她都會說同樣的話
提起中國現(xiàn)代詩人,你一定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那就是徐志摩,他的一首《再別康橋》,把無數(shù)中國學子都拉入到那個康橋邊的綺麗夢境之中去。
而除了徐志摩對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貢獻,人們更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位“名人”的感情經歷。無論是張幼儀、林徽因還是陸小曼都是民國時期優(yōu)秀到足以載入史冊的女子。而這三個人中,徐志摩最為虧欠的,無疑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

兩人的婚姻,或許從一開始就不該開始,以至于后來那么的傷心難過。悲劇的源頭在于這場包辦婚姻,徐志摩是一個浸淫在西方文學下熏陶出來的詩人,對包辦婚姻充滿著排斥,卻又迫于父母的壓力無法抵抗。
徐志摩一直都覺得自己的這位妻子不過是一個鄉(xiāng)下土包子,她的一言一行都另他難以忍受。在這段婚姻關系中,徐志摩除了履婚姻的基本義務之外,對于這個妻子可謂是冷漠至極。
為了從這段婚姻中逃離出去,徐志摩在張幼儀懷幼子的時候,在德國逼著她離婚。那時的她為了追隨他的腳步,千里迢迢的趕到歐洲,可沒想到等待她的是丈夫無情的拋棄和冷漠。那時的她扔執(zhí)拗的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回心轉意,不愿意在那紙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可徐志摩對這位妻子確實是狠心,把懷孕中的張幼儀肚子留在歐洲,自己回國去了。
這個孩子雖然安穩(wěn)的出生了,可并沒有撐過多久便夭折了。幾經生死,張幼儀終于對這樁婚姻寒心了,在那之離婚協(xié)議上簽了字。

雖然婚姻的失敗和幼子的夭折對張幼儀打擊不小,可她并沒有就此沉淪,反而是選擇了留德繼續(xù)讀書,深造自己。
再歸國時,她已經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了。她先是擔任銀行副總裁,后又開辦了自己的服裝公司,事業(yè)上一番風順。
而此時的徐志摩,則是與陸小曼新婚燕爾,可婚姻從來不是坦途無虞的,他充滿著小事上的矛盾與尷尬。
陸小曼是富家小姐,花錢從來不知輕重,而因為兩人的婚姻并不被雙方家長看好,斷了家里的支持,所以二人日子過得十分窘迫。比起風評不好的陸小曼,他們更喜歡張幼儀,張幼儀在德國留學時的費用便是徐家父母出的,后來還收了張幼儀為自己的干女兒,處處維護。
此時的徐志摩生活十分困頓,張幼儀知道后總是想辦法幫扶。徐志摩找她借錢,她也不說是她借的,只說:“這是你爹的錢!眮碚疹櫵俏娜说捏w面和自尊。在經歷了那樣的對待和生活后,張幼儀不但沒有報復和記恨,反而是更加的柔和體貼,生怕讓自己的這個前夫覺得難堪。

人們一直覺得張幼儀對徐志摩情根深種,不然也不會做到如此地步,后來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回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參考文獻:
《張幼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