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韋紅燕的重彩作品
一、回到“人生主題”
藝術現(xiàn)實表明:中國藝術正越來越面對自身的現(xiàn)實與問題,因此,它必將在面對人生及其意義的緊迫詰問中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顯然,這也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但不同的是,不同的藝術家有著各自的感受與表達,具體的說,藝術家更關心的是以個人經(jīng)驗為基礎人生意義的追問。無疑,這使許多中國藝術家更關心人生藝術命題的藝術表達和現(xiàn)代人精神圖景的呈現(xiàn)。
女畫家韋紅燕的作品正是在她一以貫之的“認識你自己”的哲學思考中,由藝術的外部轉向藝術的內部、由表象回到人生主題,這使得她的藝術得以從“時間的單一前行”轉變?yōu)闄M向的空間擴展,在空間化的時間中,她的藝術從狹窄走向豐滿的,并日漸由“自我”而深入到“本我”的層面,使其藝術表現(xiàn)更具人生的深廣意義。在韋紅燕這里,藝術是由精神導引的,她的作品總是懷著幾縷幽思,使猶帶夢痕的人生主題和人生意義在復蘇中得到審美演示,讓一種溫馨卻又神秘的人文精神獲得個性化的載體,使關于藝術的哲學思考以一種給定的觀念與文化態(tài)度的對應性顯現(xiàn)出來,并營造特定的審美情趣;而這種審美情趣的時空變異,直接導致了她作品畫面意象的夢幻迷離與飄逸灑脫。
“回到人生主題”,其哲學意味不言而喻,在韋紅燕的作品中,則更多體現(xiàn)在本質意義上,對文化視野的拓展,對人生內涵的升華,將藝術靈感、激情與創(chuàng)造聚焦于“人”的“本我”,在風格化的意象中,顯示出人性的豐富和情感的多樣。無疑,這是畫家對藝術主題與現(xiàn)象世界重新審視與重新發(fā)現(xiàn)的結果;而“回到人生主題”,作為一種尺度來衡量現(xiàn)實世界所必然產生的理性知趣與浪漫感性,則始終導引著畫家嘗試以現(xiàn)代人的日常生活情緒、情感來編綴富有意味的夢幻迷離畫面,它因此又必然地顛覆了因襲甚久的傳統(tǒng)浪漫和詩意情調。
事實上,“回到人生主題”乃是現(xiàn)代意識的覺醒、復蘇與回歸。就其本質而言,是對現(xiàn)存繪畫秩序的懷疑與挑戰(zhàn)。以2004年與汪港清合作的《玫瑰花園·晨》為標志的意筆彩繪作品,是她藝術走向新高度的標志,此后一系列作品,無不印證著這樣的理念--“我們所要求的不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本身”,這是一種觀念的深化,也是藝術取向的一次轉身,更是對“本我”的貼近。在《柳·人、玫瑰》、《誘惑》、《觀》、《花語》、《幻》、《花之霧》、《祈明》、《夜尋》、《桌邊女孩》等作品中,夢幻迷離的感覺并不全然是遙遠與飄渺的,它們有著現(xiàn)實世界與日常生活的折射,因為,“人”首先是存在于日,F(xiàn)實中的,所以,“回到人生主題”的現(xiàn)代人,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黑白分明,韋紅燕的上述作品正是由中間地帶切入,以“難以言說”的視覺感受和表達,營造了“不真實的真實”、“現(xiàn)實折射的幻象 “,以及當代人特有的向往、失望、困惑、茫然、憧憬與幻滅等情緒感覺,可以說,在這個命題中,畫家是別具慧眼的,于平靜處發(fā)現(xiàn)了不平靜,在日常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了本質所在,作為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韋紅燕在對主題的闡釋中引進了豐富的人性內容,并隱喻了對意義的追尋,既表達了藝術與現(xiàn)實的普遍性問題,又表達了對現(xiàn)代人生存及其觀念、情調的關注。現(xiàn)代哲學往往回避世界與生活的整體性,力圖以切入局部的姿態(tài),為我們帶來更具意義的混沌圖景。韋紅燕正是尊重這種混沌,尊重這個局部姿態(tài),才營造了這種夢幻迷離的魅力。
如果說,韋紅燕的”回到人生主題“作為一種顛覆后的藝術現(xiàn)象存在,不如說她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擁抱并闡釋了人生的主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