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柳樹,似乎才是柳樹。楊柳依依,忽見陌頭楊柳色,郁郁園中柳,拂堤楊柳醉春煙......春天的詩里,處處有柳樹,有柳樹的地方,就有春光旖旎。
《說文》釋柳為小楊,即楊之細(xì)莖小葉者,以故世稱“楊柳”。楊柳之為楊柳,便在于占春色之先,柔條冉冉,依依水湄,態(tài)色撩人情思。
及至暮秋,柳葉盡脫,疏疏一樹,冬天的楊柳等于隱身,幾乎不被看見,除非它就在窗外,除非月上柳梢頭。
撰文 | 三書
冬天的柳樹
南宋 梁楷《疏柳寒鴉圖》
《冬柳》
(唐)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fēng)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陸龜蒙的七言絕句,多寫景詠物,借物言志,以抒己懷。比如我們熟悉的《丁香》:“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jié),縱放繁枝散誕春!痹娭械亩∠,就是他的自畫像,十年隱居,悠悠江上,濃愁深結(jié),渴望一朝春來,繁枝縱放。
這首《冬柳》,單純詠物,近乎無我,饒有畫意,如一幅寒江汀柳圖。陸龜蒙自幼聰穎,善屬文,舉進(jìn)士不第,短期幕僚生涯之后,遂隱居松江甫里,多所著述,后以高士征召,不就,自號江湖散人。
可以想見,一個冬日清晨,江畔隱居處,竹籬茅屋,詩人獨坐窗前,窗外沙汀,斜斜一行衰柳。“柳汀斜對野人窗”,“斜”字頗有致,遠(yuǎn)意近思,若正對便板滯,斜對可能是寫實,也可能是詩人的創(chuàng)造!耙啊弊忠嘤形叮巳氘嬂,窗與柳汀更相宜。首句畫面簡凈,有如宋代山水寫意畫的平淡天真,雖曰“野人”,骨子里卻很文雅。
細(xì)看那柳樹,“零落衰條傍曉江”,江天曉寒,衰柳數(shù)株,零落蕭疏,枯索不成風(fēng)景!鞍弊钟懈星椋萘]有死,枝條柔弱而根底堅韌,它們依傍著江水,靜等春天到來。
人類有人類的時間,江水有江水的時間,柳樹有柳樹的時間!肚f子·逍遙游》論及小大之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鼻f子的意思是,不同生命時間廣度不同,小無法感知大的境界,不過因為他是在對蜩與學(xué)鳩說話,這種比較依然是基于人類的三維時間觀。
我懷疑植物是不死的。對于柳樹,一個冬天有多長?可能它們只是做了個夢,人類的一百年或十年,對于它們沒有區(qū)別,春天什么時候來,它們就什么時候蘇醒,如果春天沒有來,它們就一直等。夢短夢長皆是夢,對于植物,時間沒有長短,只有永恒的當(dāng)下。而我們可能從未看清過植物是什么,也從未看清過任何一樣?xùn)|西或任何一個人。
陸龜蒙如果聽到這些,會不會覺得大而無當(dāng),不近人情焉?但或許他也想過這些,畢竟隱居的日子太寂寞,冬天太漫長,有太多時間對著柳汀發(fā)呆。窗外,忽然霜風(fēng)勁吹,柳枝折斷處,驚起對對寒鷗!罢撬L(fēng)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币宦曻t鳴,畫面瞬間靈動起來。
月明獨上洛橋
清 胡湄《柳塘集禽圖》
《洛橋晚望》
(唐)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春天的洛橋是繁華地,也是傷心地,因為那里好多楊柳,因為橋上是離別的地方。唐代的洛陽,如果要選一個人盡皆知的地標(biāo),那便是洛橋,亦稱天津橋。
晚唐溫庭筠《清平樂》寫洛橋離別,其詞曰:“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贝荷@樣明迷,好像那時的楊柳才真是楊柳,橋下水流嗚咽,鶯聲斷腸,都成了令人懷念的洛城風(fēng)光。
孟郊生性孤直,少時隱居嵩山,與韓愈交誼頗深,曾兩試進(jìn)士不第,四十六始中進(jìn)士,后來出任溧陽縣尉,但他覺得在仕途不能施展抱負(fù),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多廢公務(wù),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孟郊抑郁失志,遂辭官。據(jù)本事考證,這首詩是孟郊辭官后,隨河南尹鄭余慶為水路轉(zhuǎn)運從事,途經(jīng)洛橋時所作,自此他便定居洛陽立德坊。
蘇軾將孟郊、賈島并稱為“郊寒島瘦”,孟郊尤擅五言古詩,語多苦澀,例如《獨愁》詩曰:“前日遠(yuǎn)別離,昨日生白發(fā)。欲知萬里情,曉臥半床月。?职傧x鳴,使我芳草歇。”寫終南山,有句曰“南山塞天地,日月生石上!庇帧稓w信吟》曰:“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边@些句子,真不是隨便敷敘得來,他的造語用字,瘦硬枯寂,苦寒之氣力透紙背。
這首《洛橋晚望》,語亦澄澈,筆力簡古,境界高遠(yuǎn)!疤旖驑蛳卤踅Y(jié),洛陽陌上人行絕。”冬天的洛橋,冰冷凄清,天色向晚,陌上行人斷絕。獨立橋上,望河畔榆柳蕭疏,人家樓閣安閑,洛城冬景,但覺寂靜。
末句忽然一轉(zhuǎn),“月明直見嵩山雪”,因為明月,世界被重新創(chuàng)造,變得高華,氣象壯闊。明月白雪輝映,洛城恍若仙境,使人不覺得冷,但覺玉潔冰清,那樓閣,那榆柳,都成了瓊樓玉樹。
飛絮飛花何處是
明 王酆《寒柳鴛鴦圖》
《臨江仙·寒柳》
(清)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
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物以懷人,對著疏疏寒柳,五更明月,懷念亡妻,所以也是一首悼亡詞。
是夜,納蘭夢見亡妻,醒后佇思,夢斷難續(xù),窗外明月在天,庭院一株寒柳。他望著這柳樹,它立在月光下,好像就是亡妻的化身,她的音容笑貌,如風(fēng)花飛墜鳥無聲。曾經(jīng)的飛絮飛花哪里去了,此刻唯余眼前的枯木,飽受層冰積雪摧殘。
“飛絮飛花何處是”,飛絮即飛花,字句這般編織,就能營造出疊音聲效,且視覺上見柳花亂飛,迷迷蒙蒙,“何處是”一問,又如在尋尋覓覓。然而,春天的爛漫景致,被下句的層冰積雪威嚴(yán)封殺。
“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笔枋枰粯,在明月下,不覺枯索,憔悴也是美的,五更嚴(yán)寒,因為明月,也變得冰雪有聲。清代詞家陳廷焯評納蘭性德《飲水詞》,稱其才力不足,佳處得五代人凄婉之意,這首《臨江仙》堪為壓卷,尤以“疏疏一樹”幾句,言中有物,令人感激涕零。
下片同樣,句句詠柳,句句懷人,人與柳已不可分。“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狈苯z,諧音繁思,春山指眉毛,又拿眉毛比柳葉。當(dāng)一切隨風(fēng)逝去,我們才會滿懷思念,最是,轉(zhuǎn)教,語氣叫人痛心。
“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這里有一個典故,出自李商隱的《柳枝五首有序》,序文約三百字,可作短篇傳奇。故事說的是洛中有個商家女,名叫柳枝,其父好賈,風(fēng)波死于湖上,柳枝學(xué)吹琴笙,奏海天風(fēng)濤曲,憂愁憶父,如此十年,至十七歲尚未行聘,義山的堂兄讓山住在鄰近,某春日,讓山在柳樹下詠義山的《燕臺詩》,柳枝聽見驚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遂扯斷衣帶為贈,翌日義山往訪,見柳枝雙髻立于門前,她約他三天后涉水相會,但義山失約,柳枝是年嫁與東諸侯為妾。
柳枝自是好女子,可惜義山非其人也,他失約的理由是那天臥裝提前被同行者拿去,何其乏力。至于五首詩,寫得越是頑艷,越是叫人反感,行事若此,清言儷語,不過文人習(xí)氣而已。
納蘭悼亡妻,沒有浮辭,句句肺腑,真情真景,引用湔裙夢斷,謂亡妻已逝,夢里相會,可慰片時相思,奈何好夢易斷,又如何續(xù)得?
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睙o限悵恨,郁結(jié)眉彎,西風(fēng)把一切吹散,吹不散愁怨。傷情若此,有似李后主,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以寒柳悼亡,大約取蒲柳弱質(zhì)之意,《紅樓夢》里林黛玉自稱草木之人,亦詠柳絮嗟嘆命薄愁苦。黛玉與寶玉是木石前盟,注定不染人間塵俗,納蘭性德亦天生一段濃愁。
《臨江仙·寒柳》,層冰積雪,納蘭借此詞,亦似在為亡妻招魂,《楚辭·招魂》中巫陽外陳四方之惡,呼喚亡靈歸來,面向北方歌曰:“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飛雪千里些。歸來兮!不可以久些!
直覺式的生命感知
還古詩本真面目
“周末讀詩”第二輯
《春山多勝事》
《春山多勝事:四時讀詩》
作者:三書
版本: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3年4月
本文為獨家原創(chuàng)內(nèi)容。作者:三書;編輯:張進(jìn);校對:盧茜。封面圖為Sabel繪畫作品。未經(jīng)新京報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歡迎轉(zhuǎn)發(fā)至朋友圈。本文含《時間的刻度:新京報年度好書20年》廣告。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shè)置為星標(biāo)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2023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78本入圍書單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