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鐘聲鳴響,一切窒息,回憶悠遠的歲月,我禁不住哭泣!薄籂杺
厚實沉悶的鐘聲在悠悠天地間延展擴散,空氣仿佛凝滯,一切的景物不復存在,只剩下蒼茫青天與廣闊大地。鐘聲在偌大的空間里飄轉回蕩,空氣中仿佛都凝滯著灰蒙帶青的色彩,空曠中一抹絕望的蕭索向自己迎面撲來,有如溺水般的窒息感侵襲入體。
以上是讀完這句詩后給我的感覺,傷痛,悲涼,一股交雜著生命感悟和靈魂陣痛的沖擊波直沖腦門。而魏爾倫就是這種詩人,他能給你的記憶和心靈帶來莫名的詩歌之痛,令你想起歲月的無情和沉迷低首的過往(這或許是吸引蘭波、促使他們相愛的眾多原因之一)。
他的那雙詩歌之眼,總是飽含著眼淚,蘊含著深切的人世哀悼,雖浸透著無奈和酸楚,卻說不出具體的緣由;蛞蚴,或因悔恨,或因落寞,不一而足。透過這雙淚眼,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的煎熬和彷徨,仿佛觸摸到這位用憂郁貫穿創(chuàng)作的詩人那搖擺在世俗與天堂、肉體與心靈、愛與恨之間的脆弱之心。
電影中的魏爾倫
魏爾倫的詩歌究竟如何呢?哲學詩畫今天為你精選了他的三首名作,一起來品讀,賞鑒。
《獄中》
天空,它橫在屋頂上,
多靜,多青!
一棵樹,在那屋頂上
欣欣向榮。
一座鐘,向睛碧的天
悠悠地響,
一只鳥,在綠的樹尖
幽幽地唱。
上帝呵!這才是生命,
清靜,單純。
一片和平聲浪,隱隱
起自誠心。
你怎樣,啊,你在這里
終日涕零——
你怎樣,說呀,消磨去
你的青春?
《神秘之夜的黃昏》
回憶伴隨著黃昏
在火熱的天際發(fā)紅、抖顫
燃燒著的希望后退著
增大著,就象一堵
神秘的墻,那兒,無數鮮花
——大麗菊,百合,郁金香,毛艮——
立在柵欄四周,散發(fā)出
沉重、溫熱的花香
病態(tài)的氣息,那惡味
——大麗菊,百合,郁金香,毛艮——
淹沒了我的感官、靈魂和理智
在一陣巨大的昏厥中,混雜在,
伴隨著黃昏的回憶里。
《月光曲》
你的魂是片迷幻的風景
斑衣的俳優(yōu)在那里游行,
他們彈琴而且跳舞——終竟
彩裝下掩不住欲顰的心。
他們雖也曼聲低唱,歌頌
那勝利的愛和美滿的生,
終不敢自信他們的好夢,
他們的歌聲卻散入月明——
散入微茫,凄美的月明里,
去縈繞樹上小鳥的夢魂,
又使噴泉在白石叢深處
噴出絲絲的歡樂的咽聲。
保羅·魏爾倫(1844—1896年),法國詩人,是象征主義派別的早期領導人。象征主義者嘗試把詩歌從傳統(tǒng)的題材和形式中脫離出來。魏爾倫的詩歌以優(yōu)雅、精美且富有音樂性而著稱。他在梅斯出生,1871年在巴黎時深受年輕詩人亞瑟·蘭波影響。
其著作有《農神體詩》、《美好之歌》、《智慧》、《過去》、《平行》等。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