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往往決定了幾代人的幸福,乃至于命運。一個出自于幸福家庭中的人,往往積極陽光,充滿希望;而一個出自于不幸家庭中的人,往往會有孤僻極端,或是各種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便非常重視家風家道,因為一個家庭對子孫后代的教育,往往決定了這個家庭能否更好地延續(xù)下去。
一個家庭走向敗落的三個跡象,有一個,也是壞事!
一、不早起
曾國藩認為:“第一、子孫睡到幾點才起往往代表了一個家庭的精神狀態(tài),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jīng)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
古人認為:“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
早餐,往往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時刻,就如同春天在一年中的重要性一般。經(jīng)過一個晚上的休息,人在早晨的精神狀態(tài)往往是最充沛的,而這個時候,正是學習的最好時刻,若是家中的子孫常常睡懶覺,不早起,便代表這個家庭正處于一個懶惰、懈怠的狀態(tài)中。
即便很多人是因為工作原因晚睡晚起,但是這樣日夜顛倒的生活狀態(tài)同樣會導致個人身體的不健康,乃至于家庭的不幸福,所以,早睡早起,非常重要。
二、不勞動
“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朱伯廬治家格言》中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睘咄コ,不單單是簡單的收拾家務,更代表了一個人、一個家中是否有勤勞的好習慣。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的子孫不會做家務,也從來沒有勤勞的習慣,這樣便導致了很多孩子長大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現(xiàn)父母陪讀到大學這樣的鬧劇,試問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又怎么指望他能成才成德。
即便不是常做家務,但是勤勞的習慣卻是要養(yǎng)成的,偶爾懂得幫幫忙,有些瑣事自己做,不要全都指望別人來解決,身為父母,也不能太溺愛,否則只會毀了孩子,他們總有要獨立的時候,不要到那個時候再悔之晚矣。
三、不讀書
“第三、看后代子孫有沒有在讀圣賢的經(jīng)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很多人對中國傳統(tǒng)的國學經(jīng)典有很大的誤解,認為是糟粕、封建,但這樣的想法是很錯誤、片面的,圣人之言,國學經(jīng)典的本意是教人知禮、懂理,乃至于積累人生的智慧等等……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老祖宗幾千年沉淀累積下來的智慧,身為中國人,又怎能丟棄,以古鑒今,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人生大多數(shù)的時候,之所以煩惱太多,就是因為讀書太少,遇到事情、問題,沒有智慧去解決,只知胡思亂想,卻不懂去讀書學習,自然節(jié)節(jié)敗退。
曾國藩智慧:一個家庭走向興旺還是破落,看這三點就夠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