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飯桌上見真章:高情商的人都懂這三個細節(jié)第一個決定別人怎么看你
作家汪曾祺曾在《人間滋味》里寫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憋堊揽此浦皇浅燥埖牡胤剑瑢崉t是人情往來、社交博弈的重要場合。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說的,“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边@里的“器”,不僅指餐具,更暗喻為人處世的智慧。
老話說“酒桌上識人品,飯桌上見人心”,一頓飯的功夫,就能看出一個人情商高低。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在飯桌上通過一些細節(jié)贏得好感。

一、點菜時眼里有別人,比會挑菜更重要
老話說“眾口難調(diào)”,點菜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那些一上桌就自顧自點菜,只挑自己愛吃的人,往往讓人心里犯嘀咕。而高情商的人,點菜時心里裝著在座每一個人。
他們不會急于拿起菜單,而是先問問大家:“有沒有忌口的?最近有沒有特別想吃的?”這一句簡單的詢問,瞬間就讓人感受到被尊重。就像古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考慮別人的喜好和需求,才是點菜的第一要義。
遇到不熟悉的人,他們還會細心觀察?吹接腥嗣媛丢q豫,主動遞上菜單:“您來看看,有沒有合口味的?”遇到長輩,更是會把點菜的主動權(quán)讓出去:“叔/阿姨,您嘗嘗這家的招牌菜,您來挑幾個?”這種“眼里有人”的做法,既照顧了他人感受,又彰顯了自己的修養(yǎng)。
點菜時,高情商的人還懂得葷素搭配、冷熱均衡。不會全點大魚大肉,也不會只挑清淡小菜,而是根據(jù)場合和人群靈活調(diào)整。就像老話說的“吃飯吃米,說話說理”,點菜也要講究道理,讓一桌人都吃得舒心。

二、夾菜盛湯有先后順序,小動作見教養(yǎng)
飯桌上的一舉一動,都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教養(yǎng)。夾菜盛湯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高情商的人卻能做得讓人如沐春風。
動筷之前,他們會先請長輩或客人先夾菜。一句“您先請”,不僅是禮貌,更是對他人的尊重。老話說“長者先,幼者后”,遵循這樣的順序,既符合傳統(tǒng)禮儀,又能讓飯桌上的氣氛更加融洽。
給別人夾菜時,他們也不會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夾。要么使用公筷,要么禮貌詢問:“這個菜味道不錯,需要我?guī)湍⒁恍﹩?”不會讓人感到被強迫,反而覺得貼心。這種細致入微的舉動,正應了那句“細節(jié)之處見真章”。
盛湯的時候,他們會先給身邊的人盛,再給自己盛。而且不會盛得太滿,避免灑出燙傷別人。就像古人說的“滿招損,謙受益”,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心里有他人。
三、敬酒時放低自己,話術(shù)比酒量更關鍵
酒桌上的敬酒環(huán)節(jié),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情商。高情商的人明白,敬酒不是拼酒量,而是拼誠意。
他們舉杯時,杯沿一定會低于對方。不管對方年齡大小、職位高低,這個細節(jié)從不落下。老話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放低姿態(tài)不是自卑,而是一種修養(yǎng)。
敬酒的話術(shù)也很有講究。不會干巴巴地說“我敬你一杯”,而是會加上具體的理由:“感謝您這段時間的指導,這杯酒我敬您”“今天能和您一起吃飯,太榮幸了,我敬您一杯”。這樣有誠意的表達,讓人聽著舒服,喝得也痛快。
遇到不能喝酒的人,他們不會強行勸酒。而是笑著說:“以茶代酒也是情,咱們心意到了就行!”這種理解和包容,比什么都珍貴。就像古人說的“君子不強人所難”,尊重別人的選擇,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飯桌上的這些細節(jié),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高情商的人,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贏得了他人的好感和信任。
作家楊絳說的:“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這份淡定從容,體現(xiàn)在飯桌上,就是對他人的尊重、對細節(jié)的重視。下次再吃飯時,不妨多留意這些細節(jié),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