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論·研究] 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7 已有 1916 次閱讀   2018-01-19 09:38
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情 感 互 動 勝 于 飲 食 照 料」

文 | 武志紅 聲音| 劉瑞琦

富豪的寓言

一位富豪,死后上了天界,天使問他,你可以選擇一個房間,并且可以在那里生活一千年,那么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房間?

富豪大喜,說:請給我一個最奢華的房間,能看到世界上最瑰麗的風景,我還要最好的食物。

天使?jié)M足了他的要求。一千年后,天使來見他,他嚎啕大哭說,我以為這是天堂,可沒想到像地獄一樣可怕。

天使說:誰說這是天堂,這就是地獄啊。

這個寓言,可能有人會說聽不懂。

聽不懂可能意味著,你也覺得這樣的生活蠻不錯。

這不就是天堂的樣子嗎?至少是其中的一種吧。

但這是最可怕的地獄之一,因為富豪要的這個房間,只有他一個人。

有一些電影里對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有這樣的描繪,他們最恐懼的是關禁閉。

有些最頑劣的罪犯,甚至酷刑都會讓他們開心興奮。

但如果綁住他們手腳,扔到一個完全黑暗的小黑屋里幾天,就成為他們最恐懼的事。

等把他們從小黑屋里拉出來時,他們都癱軟如泥。

在完全黑暗、不能動彈的房間里,人的內(nèi)在心靈會陷入徹底的幻想狀態(tài)。

沒有任何外在事物和你互動,特別是沒有人,于是你內(nèi)心的一切都找不到可以投射、嫁禍和歸罪的對象;

然后黑暗本身會成為一個空無的屏幕,接受你的一切投射。

那些窮兇極惡的人,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最惡劣的人性。

于是在小黑屋中會有各種可怕的幻想,甚至嚴重時可能會出現(xiàn)關于妖魔鬼怪的各種幻覺。

而又因為他們自己的身體不能動彈,所以面對各種可怕幻覺時,是全然無助的,所以這是最可怕的懲罰。

至于那個富豪能看見全世界最瑰麗的風景、吃最好的食物、有最舒服的設備的房間,只是一個放大到一千年的小黑屋而已。

最終會演化出各種可怕的感受和想象來。

當然,我覺得如果待在小黑屋或這個完美房間里的,是一個非凡的靈魂,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般來說,對于每個人而言,都需要關系,因為在關系中,才能展開、認識并淬煉自己的心。

那些能安住在小黑屋或完美房間的非凡靈魂,必然是已經(jīng)在關系中得到過充分的淬煉。

殘酷的實驗

對于一個嬰兒而言,更是如此,沒有關系的互動,他們會死掉。

只有人性化的人際互動,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

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做過一個殘酷的實驗,他將很多個剛出生的嬰兒從父母身邊帶走,關在一起。

讓負責養(yǎng)育的護工,只給予物質(zhì)滿足,但不能有任何情感互動,比如撫摸等,結(jié)果這些嬰兒無一例外都死掉了。

1959年,心理學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做了類似的殘酷實驗。

他讓新生的恒河猴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離,以后的165天中同兩個“替代母親”一起。

這兩個“替代母親”都是用鐵絲架做的,一個是“鐵絲媽媽”,小猴子可以在這兒喝到奶;

一個是“布偶媽媽”,就是在鐵絲架上放了毛茸茸的布,頭型也弄成了恒河猴的樣子。

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小猴子寧愿挨餓,也要和“布偶媽媽”待在一起。

心理學家哈洛認為,這證明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身體碰觸,是比奶水養(yǎng)育還要重要的事物。

然而,這只是這個實驗的開始,后來哈洛還發(fā)展了一系列殘酷的實驗。

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是,對于靈長類動物而言,愛的存在有觸摸、運動和玩耍三個變量。

他的實驗如此殘酷變態(tài),以至于有人認為,這位心理學家哈洛內(nèi)心也是變態(tài)的。

(因為篇幅有限,我們不更多介紹他的研究,如果你感興趣,推薦一本書《為什么大猩猩比專家高明》,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他的研究。)

哈洛殘酷實驗中的猴子,雖然大多數(shù)都存活了下來,但都像是得了精神病。

而腓特烈二世研究中的人類嬰孩,無一例外都死掉了。

這是為什么呢?

在我看來,如果缺乏情感的回應,靈長類動物會有精神問題;

而如果沒有情感回應,至少人類嬰兒的靈魂,或者不能形成,或者寧愿死亡。

有一種奇怪的疾病,叫嬰兒猝死癥,它常常發(fā)生在嬰兒睡眠的過程中,醫(yī)學方面對這種病的病因有很多解釋。

但我個人猜想,可能是嬰兒在缺乏回應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下,選擇了死亡。

我的這個猜想可能不一定準確,不過我是因為一位來訪者的故事而想到的。

這位來訪者的臉上,似乎刻著“素、寡、淡”這樣的幾個字,見到她時,我常常會聯(lián)想到行尸走肉。

這個聯(lián)想很不好,但我總是控制不住,有一次我就和她談了我的這個聯(lián)想。

結(jié)果她告訴說,她兩歲時有一次昏睡了兩天兩夜,父母怎么都弄不醒她,后來是她自己醒了過來。

這件事還時常被她母親拿來當玩笑說。

深入談到這件事時,她說那很可能是因為,在那個寂靜沒有回應的家里,她當時不想活了。

她的家庭有六七個孩子,但家里常常是鴉雀無聲,安靜得就像墳墓,而她的家人,自然就像是一具具僵尸。

在這樣的無回應環(huán)境之下,她有很多次想要死去。

回應,就是光

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西班牙則有詩歌說:死亡,即是無回應之地。

也就是說,如果缺乏情感回應,人就等于處于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

所以,不管是被關小黑屋的罪犯也罷,還是住在完美房間里的富豪也罷,都是處于絕境中。

觀察你自己和身邊人,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

你會看到,那些擁有豐盛飽滿的人際關系的人,他們?nèi)菀壮尸F(xiàn)鮮活的生命力,有熱情,有感染力;

而人際關系匱乏干癟的人,生命力也容易是匱乏干癟的,哪怕他們是天才。

所以人性就是這么矛盾,如果一個人處于損耗性關系中,創(chuàng)造力會受損;

但如果缺乏人際關系的滋養(yǎng),哪怕這個人身上有天才一般的創(chuàng)造力在閃耀,他仍然是不可能幸福的。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學三論》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3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

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所以大家務必要重視回應這件事,回應,就是光。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復歸于嬰兒”,因為嬰兒的世界,只有“一”。

而道家乃至各種修行所追求的境界,都會提到“合一”這個詞。

精神分析學也的確認為,嬰兒是活在原始的合一中,自己和世界完全合而為一。

這是心靈的原初狀態(tài)。

只不過這種原初狀態(tài)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

嬰兒需要在和母親等撫養(yǎng)者的互動中,逐漸發(fā)展出一個清晰的、堅韌的、復雜的心靈。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切記心理學家哈洛殘酷的恒河猴實驗所得出的結(jié)論:情感互動勝于飲食照料。

如果我們只關注后者,而疏于前者,那父母就和那個鐵絲架子沒什么兩樣。

這個結(jié)論可以不斷延伸,任何關系都是如此:

如果只有物質(zhì)滿足,而缺乏情感互動,那這個關系的質(zhì)量就沒有什么好稱道的。

留言說說:

你的家庭之中,通常有無回應?

喜馬拉雅2018迎新春網(wǎng)絡詩詞大會正在火熱進行中。背古詩、贏獎金?釔鄞痤}的朋友們趕緊來玩兒!

*作者:武志紅,中國資深心理咨詢師,作家,著有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等,微博@武志紅,微信公眾號:武志紅(wzhxlx)。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