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境、有掙扎、有痛苦、有迷茫。經(jīng)過層層磨練之后。愿你自己成為太陽,驅(qū)散萬里烏云,照亮來處去處,縱然身邊無人守候,也可以擁有溫暖自己的力量。
1、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五百年前,王陽明歷經(jīng)生死劫難,在貴州龍場悟道歸來,行到洞庭湖時,他的學(xué)生冀元亨請教老師,何謂“心即理”。
王陽明笑而不答,喚書童取來一本《戰(zhàn)國策》,翻開第一頁,是一本戰(zhàn)國詳細地圖。
陽明把地圖扯下來,撕成一張一張的紙片,然后遞給冀元亨,讓他重新拼接起來。
這是一張戰(zhàn)國初年的地圖,除了我們熟知的七國之外,還有中山、魯、鄒、外加一些少數(shù)民族小國。
冀元亨搜腸刮肚,動用一切知識,也只拼出了山東六國,然后無奈地望著老師。
陽明微微一笑,把紙片交給了書童。
冀元亨內(nèi)心不以為然,我都拼不起來,這個書童又如何能拼起來。
誰料,書童全然不看戰(zhàn)國地圖,而是把紙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幅劉向(《戰(zhàn)國策》作者)的畫像。
書童笑著對冀元亨說,只要把人(畫像)拼起來,這地圖自然也就拼好了。
冀元亨頓時領(lǐng)悟,人對了,世界就對了,世間所有事情不必外求,都在自己心里,不是世界如何人便如何,而是人如何,世界便如何。
心里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心里光明,世界便清晰透亮,心里光明,世界便溫暖如春。
2、此心不動,你就是黑暗中的光亮
此心不動:內(nèi)心平靜,始終保持一顆臨危不懼的心,不被外界的困難險阻所影響。不緊張,不急躁,不憤怒,保持理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南贛平叛,王陽明初到之時,南贛局勢錯綜復(fù)雜,官軍接連敗陣,局面幾近失控。王陽明奉命平叛,倘若失敗,便是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但是王陽明卻絲毫不受局勢影響。
在南贛,時局紛擾,他卻洞若觀火,第一天就揪出了自己身邊的奸細,并且借助他們實施反間計,大獲全勝。
在江西,寧王叛亂,局面瞬息萬變,自己手下沒兵的時候,他想盡辦法拖延時間。自己手下兵力占優(yōu)勢之后,又力排眾議,壓制眾將不許出兵,磨掉寧王的銳氣,鄱陽湖之戰(zhàn),他借助火攻打敗寧王,寧王被俘虜時,王陽明還在淡定地給自己的學(xué)生講學(xué)。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面對紛亂復(fù)雜的局面,人們很容易被局面牽著鼻子走,以至于失去方向。
只有內(nèi)心堅定的人,才能不為外物所動,成為黑暗中的光亮,照亮自己和他人前進的路。
3、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明朝中葉,皇帝朱厚照頑劣,劉謹?shù)然鹿倥獧?quán)。王陽明上書,勸諫皇帝不要阻塞言路,因此被劉謹下了大獄。
關(guān)押一個月后,廷杖四十,王陽明貶謫為貴州龍場驛丞。
劉謹還不死心,派了殺手半路截殺王陽明,王陽明遁水而去,好不容易逃得性命。肺病卻愈發(fā)嚴重,身體每況愈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陽明來到人跡罕至的貴州龍場。
當?shù)厝瞬辉_化,不通文字,性情暴戾,近乎野民?諝庵袧M是致命的瘴氣,帶來的手下接連病倒,還要拜托陽明自己照顧, 王陽明真正陷入了絕境,家有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朝綱混亂,自己又深陷窮山惡水之間,王陽明幾乎已經(jīng)失去了一切。但是他要求的“理”依然不見蹤影。
他卻沒有放棄,把自己帶來書再度細細去讀。想不明白的問題繼續(xù)去想。
終于,在一個雨夜,王陽明躺在冰冷的石棺之中,任由雨水打濕臉龐,淋了半夜,終于想通了長久以來的困惑——“心即理”。陽明心學(xué)就此誕生,王守仁立地成圣。
王陽明有一句話: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人生就是接受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一次又一次蛻變,依附于他人的是弱者。真正勇敢的人直面人生,直面自己,正視人生的缺憾,決不氣餒,勇往直前。成功和幸福只屬于勇敢和努力的人。
愿你自己成為太陽,無需憑借誰的光。
鳳凰涅槃,毀滅重生。破繭成蝶,不斷超越,最終你會遇見最美的自己。
4、大雨過后,抬頭看天
大雨過后,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雨后彩虹,藍天白云;
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積水,艱難絕望。
王陽明屬于前一種人。
王陽明二十八歲中進士,隨后在京城做官,三十三歲時出任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仕途順利。
然而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人生的一場大雨,一場生死攸關(guān)的特大暴雨傾盆而下。
他因為出于義憤,上書皇帝言政,觸怒宦官劉瑾,被打四十廷杖,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
驛站是古代為傳遞官府文書而設(shè)立的中轉(zhuǎn)站,驛丞是驛站的小官,不入品級。王陽明離開京城后,劉瑾派了手下暗中跟隨,想尋找機會加害。
王陽明在錢塘江邊拋下衣物,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然后搭乘商船去舟山。途中又遇上颶風,一日夜間被大風刮到福建邊境。
上岸后跑了幾十里的山路,夜晚去敲一座寺院的門,要求借宿,被一個和尚拒之門外。他只好找了一個無人管理的小廟,靠著香案睡覺。
半夜里,突然來了一只老虎,繞著走廊大聲吼叫,卻沒有進去。
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卻發(fā)現(xiàn)王陽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
和尚吃驚地說:“你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則怎么會沒事兒呢?”就請他進寺。在寺里,王陽明遇到了一個曾經(jīng)與他有一面之緣的道士。
道士為王陽明卜了一卦,得“明夷”卦,告訴他“君子利艱貞,晦可明”,意思是君子只要堅守自己的貞操,就能度過艱難,黑暗終會過去,光明終會到來。
王陽明決定先到南京探望父親,再赴任貴州,離開時在寺院墻壁上題了一首詩。
其中一句是“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把所遭遇的兇險艱難看成是天空中的浮云。
5、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到了龍場驛站,困難重重,沒有居住的房屋,人生地不熟,與當?shù)鼐用竦恼Z言又不通,因為水土不服,不久隨從們都病倒了……
王陽明生火做飯,照顧生病的隨從,并且唱歌給他們解悶;開荒種地,與當?shù)氐木用窠涣鳒贤ǎ⒆约核赖闹R和技術(shù)傳授給他們……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王陽明不忘時常靜坐,思考自己苦苦追尋的圣賢之道,“如果圣人處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會怎么做呢?”
終于在一天夜里,他大徹大悟,“圣人之道,本心自足!”
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思想——王陽明“心學(xué)”就此誕生,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時間一久,當?shù)鼐用衽c王陽明的關(guān)系非常融洽,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xué)子紛紛前來求教……這一切,為他日后得以迅速復(fù)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chǔ)。
王陽明在“大雨過后”,選擇了“抬頭看天”。
這種樸實的智慧其實就是古人說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在無法逃避的困境中,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默默地努力,以順應(yīng)不斷變化的局勢,等待機會的到來。
“居易”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俟命”絕對不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消極心態(tài),而是一種達觀坦然的智慧。
“抬頭看天”的王陽明終于得以悟道,“獨善其身”之后,當然要“兼善天下”,他在龍崗書院賦詩云:“寄語峰頭雙白鶴,野夫終不久龍場!
他能感覺到,在日復(fù)一日地不懈努力中,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正逐漸強大起來,龍場這個小地方是不能拘束住他的。
果然不久之后,王陽明就告別了龍場,踏上了輝煌而充滿傳奇的人生之路。
可見,“大雨過后,抬頭看天”的智慧,是一種隱忍等待的韌勁,是一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氣度,是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
是在不得已的境遇中,通過反求自身,以心去參悟生命,從而使內(nèi)心無比強大,又慈悲善良。
6、人到絕境,出現(xiàn)轉(zhuǎn)機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
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
瀑布的壯觀是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黑夜到來后彌漫的。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遠是坦途,必然會遇到令人無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絕境。
絕境不僅僅是一場磨難,更是人生的一種醒悟和升華。
無常的生活將絕境橫亙在你的面前,也是把你置于人生轉(zhuǎn)機的懸崖!
是粉身碎骨還是奇跡生還?是飛珠濺玉還是化險為安?絕境之中的你處于什么樣的心態(tài),都將決定最后的結(jié)局。
所以,請你相信,也請你珍惜“置身絕境”的轉(zhuǎn)機,只有直面困難,錘煉自己,才會涌現(xiàn)新的智慧,絕境也就轉(zhuǎn)為佳境。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zhuǎn)機。
大雨過后,不要低頭看地,而是抬頭看天,就會發(fā)現(xiàn)全新的天空!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