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13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2)與天道(3),不可得而聞也!
【注釋】 (1)文章:這里指孔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 (2)性:人性!蛾栘浧返谑咧姓劦叫。 (3)天道:天命!墩撜Z》書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和命,但不見有孔子關(guān)于天道的言論。
【譯文】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qū)W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依靠耳聞是不能夠?qū)W到的!
《論語》:公冶長篇(14)
【原文】 5·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譯文】 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但沒有能親自實行的時候,惟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論語》:公冶長篇(15) 【原文】 5·15 子貢問曰:“孔文子(1)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 (1)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謚號,“子”是尊稱。 (2)敏:敏捷、勤勉。
【譯文】 子貢問道:“為什么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
|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