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的軍史上,“井岡山會師”無疑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今天的人提起井岡山會師,都知道是毛澤東和朱德兩支部隊的會師,甚至以“朱毛”并稱。其實,井岡山會師除了毛澤東和朱德的部隊,還包括另外一支部隊,這支部隊的領導人也同樣震天動地。
在說這支部隊之前,咱還是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毛澤東和朱德的會師吧。
早在1927年10月,毛澤東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幾乎在同一時期,朱德也整編了南昌起義后的一部分部隊。其實,在南昌起義中,朱德的地位還不算高,在葉挺、賀龍、劉伯承之下,但朱老總為什么偉大,被譽為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人,是因為在南昌起義失敗后,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只有朱老總站了出來,把散落各地的部隊重新整合了起來,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陳毅后來敬佩地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就是總司令的偉大!”
請注意,在朱老總的部隊中,有兩個年輕人,后來成為攪動天地的頂級戰(zhàn)神。這兩個年輕人,一個姓林,一個姓粟。
1928年3月,在國民黨軍的大軍圍堵之下,朱德做出了上井岡山的決定。幾乎同時,毛澤東也派人去跟朱德聯(lián)系,邀請他們上山匯合。
4月28日,兩支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從此開啟了人民軍隊偉大的歷程。朱老總還賦詩曰:“紅軍薈萃井岡山,主力形成在此間。領導有方經(jīng)百煉,人民專政靠兵權。”
兩支部隊會師后,被整編成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共6000多人,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王爾琢為參謀長,陳毅為政治部主任。
好了,朱毛會師介紹完了,再來說說井岡山會師的第三支部隊。
就在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南,有一位國民黨軍團長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個人,名叫彭德懷。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與滕代遠、黃公略發(fā)起了平江起義,宣布成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全軍共2500余人。
不過,在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下,彭德懷為了保留革命火種,留下三個縱隊繼續(xù)打游擊,自己率領兩個縱隊800多人,準備去井岡山跟紅四軍匯合。
其實早在平江起義之前,彭德懷就知道了毛澤東在井岡山創(chuàng)建的根據(jù)地,并對之非常推崇,還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惟有潤之工農(nóng)軍,
躍上井岡旗幟新。
我敬潤之為榜樣,
或依湖泊或山區(qū)。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懷率領紅五軍的800多人,勝利登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毛、朱、彭三大偉人近半個世紀的合作(注:彭德懷1974年11月29日去世)。
會師后,彭德懷任紅四軍副軍長,成為朱老總的副手;滕代遠擔任副黨代表,也成為毛澤東的副手。
從此,井岡山成為第一個革命圣地,共走出了5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陳毅、羅榮桓,3位大將:栗裕、黃克誠、譚政,還有15位上將、21位中將、12位少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歡迎彭德懷的大會上,毛主席對將士們說了這樣一段話:
“工農(nóng)兵兄弟三個,工人是大哥,農(nóng)民是二哥,兵士是三哥。工農(nóng)兵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地主、資本家是少數(shù),掌權的軍閥也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打少數(shù)人,誰能打得贏?當然是多數(shù)人打得贏!三個人打一個人,誰能打得贏?當然是三個人打得贏!所以工農(nóng)兵聯(lián)合起來,就能打遍天下!”
這就是毛主席獨特的能力,非常擅于將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出來,讓普通老百姓也能聽得懂,從而心服口服。
現(xiàn)在的人都在說“二八定律”,指社會財富的80%都集中在20%的人手里,剩下的20%才由80%的老百姓分享,所以每個人都在幻想自己成為那20%的人。不知道聽了毛主席的這番話,我們該作何感想。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