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王蒙:金錢與名利都是糞土,但我不得不在糞土上生存
王蒙被認為是中國文學界最有詩人氣質(zhì)的,性格坦然又具有濃厚的時代感。但他的文學思想?yún)s是非常深刻,一如繪畫大師畢加索,王蒙用自己的卓然文采為新時期文學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是中國當代文壇上的一只上下翻飛、自由自在的“蝴蝶”,永遠都令人無法看其全貌。他的智慧、敏銳、激情,還有他的幽默,都是“王蒙式”的。

同時,他又是個“歷史化”的人,富有藝術創(chuàng)新勇氣和“探險家”的膽識,是一位“力量型”作家。
他的思想開闊,深邃,具有穿透力,獨到而深刻的領悟和認識,在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上,王蒙無疑達到了時代所可能達到的最高點。
在當代作家中無人能及,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的絢麗彩虹和燦爛弧光。

生命
談起金錢,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怎么擺正人和金錢的關系。有些人為了錢,什么事都做得出來,丟掉了人性、尊嚴,甚至殺人放火,違法犯罪,把自己搭了進去。
這些人頭腦混亂,把自己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卻不知,金錢是被人支配、為人服務的,人應該把金錢當奴隸,正確地、理智地對待它、使喚它,而不是做金錢的奴隸。
把人與金錢的關系搞顛倒后,就會黑白顛倒,亂象迷迭,最終得不償失。
雖然人離了金錢是萬萬不能的,然而,金錢確確實實不是萬能的,有了金錢不等于就有了一切,有許多東西是金錢買不來的,也比金錢更重要。

如果連吃飯問題不用愁,也就是有足夠的金錢。沒有金錢連溫飽都談不上,哪還有時間想其他的。
身居高位,吃穿不愁的人都會自命清高,視金錢為糞土,而窮人連飯都吃不起,再說說是金錢為糞土的話,那都是為你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找借口!望眼別人“糞土”堆山,心生羨慕又不愿承認,只好拿“視金錢為糞土”做擋箭牌。
古有五柳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餓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金錢是糞土,但是有時我們不得不在糞土上生存。

中國文家大家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確實有些假斯文,我們金錢進行探討,分析,批判,諷刺。但它也是救命的稻草,也是正義之人的利器。
錢雖然是窘態(tài)百出的小丑,也是也是買賣良心中的一桿秤,錢也是隔斷親情的利器。錢和生命是同等重要,如果你說你淡泊名利,視金錢為糞土,那你依然會為了生存而努力一生,奮斗不止。
因此沒有輝煌過的人去說一些視金錢為糞土的話,那這樣的人是可悲的,他只能置身世俗之中靠不斷地遐想來獲取動力,這種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名利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名利向來是被文人有志之士所重視的,淡泊名利確實是一種君子價值觀,但真正淡薄名利的人絕不會去教育他人淡薄名利。
我們都被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誤解。他是自己想做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并不是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淡泊名利的人,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人,大多數(shù)一輩子所追求的東西,無非是名和利,所以人生的苦基本上有這兩類,有些人窮極一生所追求的這兩類東西只是虛無縹緲的,并沒有實物所存在。所以這世界上并沒有永恒的東西,而我們往往認為物不會變,會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連我們追逐名和利的心,也在追逐中不斷變化。我覺得人一輩子在前半生可以不忘初心,而在后半生應該則是釋然,不執(zhí)著,不頑固,應無所駐而生其心,這樣。當名利之心淡了以后,人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畢竟“性本善”那時的人就會快樂很多。
世人求之不得的名利都被視為珍寶,你卻視之草芥,這就是淡泊的含義,你與世無爭,只過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這不是懦弱,只是你放下了心中的執(zhí)念。
小善之人心藏惡虎,大善之人心蟄蛟龍。不爭就是立于不敗之地,水無常形天下莫與能之爭。這種心境一般是經(jīng)過人生的高峰才能體會,這些名利在他們眼里便也成就了過眼云煙。

至于名利都不看重的人,可能看重的是思想上的愉悅,其實也是一種利,一種貪婪,不過不是金錢方面的。
利的增長,觸動了貪欲;被動收入,閑著賺錢;財富積累,回顧努力獲得的金錢,和對利的追求,和貪是掛鉤的,貪是人的本性,為什么會有這種本性,也許進化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爭取才能生存。

人生價值觀
價值觀首先是我們對待事物在主觀上面的判斷和選擇,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思維上面的取向以及如何處理這個人或這件事所要采取的措施能夠反映出這個人的思想。但是價值觀又受到不同環(huán)境,社區(qū),階級,成長經(jīng)歷等各方面的影響。
所以說價值觀是在你可能還沒接觸太多金錢,并不知道金錢價值和意義在哪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于你的意識層面里,它太抽象了。
價值觀對一個人的行為動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能夠反映人們的需求。

比如放牛娃的故事,他認為放牛賣錢娶媳婦生娃,娃接著放牛賣錢娶媳婦生娃,這就是人生,他的需求可能就是這些。而有的人可能覺得人活一世就要拼出個樣來給別人看,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和功名利祿的地位,這才叫有意義的人生。
所以不同人的價值觀引導著一個人在人生路上做出一些選擇,規(guī)劃一個達成自己想要的那個目標。因此,一個人價值觀的緯度,可能和一個人能夠擁有以及支配多少金錢有點兒關系,它可能是個助推器,催化劑,加速器等等。
不是有了錢才有價值觀,也不是有了價值觀才有錢。

畢竟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和場合表達自己的價值觀,讓人們知曉、接納他們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而一些普通人也在表達他自己的價值觀,但是機會和場所并沒有他們的高而已。
而每個人在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上也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赡墚斠粋人步入仕途的時候,他初心是兩袖清風,成為一方愛戴的父母官?墒沁@名利誘惑的太大,最后誤入他途。
董卓當年考取功名進入仕途,也只是20歲出頭的愣頭青,也是意氣風發(fā),桀驁不馴,整治貪官污吏,不懼王權富貴。后來到他晚年的時候也開始起兵造反,為了名利,在歷史上留下了賊寇惡名。

單純建立在利害關系上的關系,只是因為金錢的目的而接近你,最后也會因為同樣的目的而離開你。金錢確實能讓你看清很多人,認清很多的關系。
視金錢為糞土。不得不說,這句話無非是一些有錢人或一些高尚的文人所說的話。
你身居高位,不懂得民間疾苦,不會為了一頓飯的生計去卑微的祈求別人。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生活的人很容易說出金錢是糞土這句話。
后半句話,但我們不得不在糞土上生存,這才是從古至今大多數(shù)人的寫照,不民國時期有林徽因徐志摩給誤導,以為他們的風流韻事才是那個年代,有錢的人都出國留學,民國時期的中國是戰(zhàn)爭年代,家人流離失所,顛沛流離,我們都在糞土上生存。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