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慈禧一生只寫了1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如今大家都聽過

作為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女人,慈禧的一生都讓無數(shù)人詬病。在她統(tǒng)治下的清朝無疑是中華歷史上最屈辱,最動蕩不安的時期,無論是在西方列強面前卑躬屈膝,還是頑固守舊導致中國積貧積弱,都遭到了后人的口誅筆伐。
按理說這樣的人應(yīng)該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做反面教材遭受永世罵名。
但她偏偏卻因為做出了一首詩得到了一絲贊賞,到如今耳熟能詳,甚至還被被編進了小學教材,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年少入宮,皇帝偏愛
十七歲時,慈禧在參加秀女采選后被選中入宮?粗蕦m的紅墻綠瓦,慈禧和其他秀女一樣入了迷。但是,比起她們,慈禧無權(quán)無勢,既沒有強大的母族支持,也沒有人在宮內(nèi)給她助力,所以她只得到了貴人的位份,就比宮女的地位高一點兒。
不僅如此,她還琴棋書畫一竅不通,文化水平僅僅是勉強識字,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還算漂亮的臉蛋和一副唱小曲兒的好嗓子。
低微的出身再加上無才無名,慈禧在一開始連咸豐皇帝的面都見不到。

但是慈禧很聰明,她清楚地認識到,想要在這深宮里活下去并且一步步走上高位,她能依靠的只有兩樣東西——皇帝的寵愛和子嗣。于是她就設(shè)計了一場偶遇,憑借著現(xiàn)有的條件吸引了皇帝的目光,讓自己暴露在了皇帝的視野當中。
憑借著清醒的頭腦,慈禧不但成功抓住了皇帝的心,還一路過關(guān)斬將順利生下了皇子,也就是后來的同治。不得不說她是真有本事,皇帝的嬪妃少說也有十幾個,面對群狼環(huán)伺的境地,她還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生下皇子以后的慈禧更加受寵了,同時,她的野心也在滋長,因為皇帝的身體不好,所以有時和大臣談?wù)搰掖笫聲r也會讓慈禧在一旁伺候。
久而久之,慈禧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一點帝王之道,這時候的她已經(jīng)看過很多書,知道了一些史事,她也想效仿武則天,做個女皇帝,把權(quán)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享受權(quán)利的快樂。
沒想到,不久后機會就來了。
垂簾聽政,翻云覆雨
同治六歲時,咸豐皇帝就因為過度服用丹藥中毒太深駕崩了,作為他唯一的兒子,同治皇帝順利登基。但因為年齡太小沒辦法親政,咸豐臨死前指定的顧命大臣就發(fā)揮作用代替同治管理國家大事。

但慈禧不樂意了,好不容易熬死了皇帝,到了她大展拳腳的時候,怎么能有人擋她的路呢,于是,趁著局勢還沒有安定,眾人還沒有皇帝的死訊中反應(yīng)過來,慈禧聯(lián)合恭親王奕?,咸豐的親弟弟,火速控制了局勢,把大權(quán)攬進了懷里。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奕?是非常受慈禧信任的,畢竟,相比八位顧命大臣,奕?和慈禧的關(guān)系最近,嫂子和小叔子怎么著都是一家人,比其他毫無關(guān)系的人更容易掌控。
再者,在之前英法聯(lián)軍進攻北京后,一干皇親國戚逃到熱河時,慈禧就已經(jīng)看中了奕?的能力,所以說,對于這種掌權(quán)大事慈禧最好的選擇就是奕?。

最后,在兩人的合力謀劃之下,八位顧命大臣不是處死就是流放,慈禧徹底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假惺惺地封了慈安太后為另一位聽政太后后,她就立即坐在了金鑾殿皇帝的身后。
因為沉溺于權(quán)利帶來的好處,慈禧越來越迷戀清朝掌權(quán)人的位置,同時也愈發(fā)地怕人搶走她手里的權(quán)利,哪怕是作為她親生兒子的同治,也成了慈禧防備的對象。
所以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同治一生都在慈禧的陰影里活著,不得善終。
位高權(quán)重,至純至孝
然而,任誰也沒有想到,像慈禧這樣的人竟然會是一個好女兒。
其實年輕時的慈禧和她母親富察氏的關(guān)系并不好,富察氏從小就偏愛慈禧的妹妹,有什么好東西都是讓小女兒先挑,剩下的才給慈禧,所以慈禧一直非常怨恨母親。

甚至在入宮以后還多次為難富察氏,只不過是礙于孝道不敢做的太過分,威脅到富察氏的安全。不過,后來母女兩人的關(guān)系緩和了不少。
因為說到底慈禧的一生就是一個寡婦拉扯孩子長大,同時還要管著一個大家庭。所以在咸豐皇帝去世以后,慈禧真實地感受到了養(yǎng)孩子的不容易。
心里也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回憶自己是否給母親帶來麻煩,也隱隱產(chǎn)生了幾分愧疚。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愧疚愈發(fā)深重。慈禧終究是意識到了母親的不易,于是就主動找母親和解,富察氏也原諒了慈禧,母女倆的關(guān)系逐漸升溫。

后來有一次富察氏過生日,慈禧因為太忙抽不開身,只好命人準備一份厚禮送給富察氏表明心意,她還特地為富察氏做了一首詩賀壽: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從整首詩的用詞來看,慈禧的文化水平是真不高,所有詩句都用了大白話,但就是這幾句大白話情真意切地表達出了她對母親的贊頌,詞句簡陋但情義深重。
也因為通俗易懂,這首詩被編入了小學教材,用來教導孩子們孝順父母,傳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結(jié)語
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出發(fā),慈禧一生其實過的很不容易,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人生最大的打擊也莫過如此了。如果當初她沒有利欲熏心,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導兒子上,等到功成名就再退居幕后,一切都不會是后來的樣子,清朝不會有那么多的割地賠款,同治皇帝也不會在十九歲就英年早逝。
可惜一切都沒有如果,現(xiàn)實是慈禧荒唐奢靡,害的國家民不聊生,領(lǐng)土被瓜分割據(jù),或許她身上唯一的可取之處就是在后對母親幡然悔悟,盡了盡孝心。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