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論·研究] 原來有這么多人寫過論詩絕句:個中妙處少人知,才涉推敲不是詩

2 已有 115 次閱讀   2022-10-30 09:24
原來有這么多人寫過論詩絕句:個中妙處少人知,才涉推敲不是詩 

前言

最近欣賞了幾組比較有影響的論詩絕句,從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到元好問的額《論詩三十首》、《論詩三首》,還有戴復(fù)古的《論詩十絕句》、趙翼的《論詩五首》等。

自從杜甫首創(chuàng)了論詩絕句的形式以后,很多詩人步其后塵,當(dāng)然不僅僅上面提到的幾位。今天,再欣賞幾首其他人的論詩絕句。

一、才涉推敲不是詩

宋末元初的黃庚《論詩》絕句:

三百馀篇豈苦思,個中妙處少人知。
籟鳴機動何容力,才涉推敲不是詩。

詩經(jīng)中的詩歌,難道是苦思冥想才能作出的嗎?其中的妙處很少有人知道。天籟之聲、天機之動,何須人力呢?只要費心費力去推敲的,都不是什么好詩。

這首詩也是推崇自然,反對苦吟,這中詩論在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多次提到過。例如第第二十九首寫道: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
二、千年無復(fù)性情詩

林泳,林希逸長子,也是宋末的詩人,其《論詩絕句》寫道:

風(fēng)騷一脈苦難知,媲白抽黃世不疑。
沈謝諸人聲律起,千年無復(fù)性情詩

風(fēng)騷,指詩經(jīng)楚辭,風(fēng)騷的傳承,后人難以精通,學(xué)不得精髓

媲白抽黃,指遵守詩律,講究對仗工整,出自唐朝柳宗元《乞巧文》:

"眩耀為文,瑣碎排偶,抽黃對白,啽咔飛走。"

世人對于風(fēng)騷還沒有學(xué)好,反而開始研究格律。

沈謝諸人聲律起,指沈約、謝朓等永明體詩人,他們開始研究四聲八病,是唐朝格律詩的起源。

自從沈約、謝朓這些人,被格律束縛手腳以后,至今就難以見到像風(fēng)騷一樣反映真性情的詩歌了。

律詩在唐朝,被納入了科舉考試中,五言六韻的排律成了后來文人必須精通的詩體。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第十七首中也批評“切響浮聲”:

切響浮聲發(fā)巧深,研摩雖苦果何心?
浪翁水樂無宮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三、錯托宮商論濁清

明朝區(qū)元晉《論詩》:

品格詩家枉費評,吾詩吾自遣吾情。
可憐不識怡情者,錯托宮商論濁清。

這首詩也挺有意思,和上一首差不多。作詩應(yīng)該注重反映自己的真性情:吾詩吾自遣吾情。

至于詩歌品質(zhì)、格調(diào)等,他人就不要費心點評了。我作詩自娛自樂,管他人何事?

更可笑的是,有些不懂怡情人,還跟我討論什么宮商、濁清?宮商、濁清,指詩歌的聲調(diào)格律方面。

四、詩人一字苦冥搜

清朝大詩人王士禛,模仿元好問作了《論詩絕句三十二首》,和元好問類似的是,他也在這組絕句中評論了不少詩人,也從詩人的角度放映了自己的詩論

例如這首詩談到詩人煉字的功力,其十三:

詩人一字苦冥搜,論古應(yīng)從象罔求。
不是臨川王介甫,誰知暝色赴春愁。

詩人一字苦冥搜,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詩壇有不少一字師的故事,這里不再贅述了。

論古應(yīng)從象罔求。好字、好句,自然天成,往往無心得之!肚f子.天地》: 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似有象而實無,蓋無心之謂。

不是臨川王介甫,誰知暝色赴春愁。這是另一個典故,出自范晞文《對床夜語》:

王荊公謂老杜“暝色赴春愁”,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見”字、“起”字,即小兒言語。予觀唐詩,知此句乃皇甫冉詩,荊公誤起也。……王昌齡亦有“寒鳥赴荒園”之句,似不逮前。

王安石對于“赴”這個字大加贊賞,遂使這首詩出名。

歐陽修《六一詩話》中,也有一字難求的故事,這回是杜甫的詩了:

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 , 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shù)客各用一字補之;蛟"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五、絕似延平兩龍劍

清朝的隨園老人袁枚更有《仿元遺山論詩三十八首》,袁枚這一組詩中,除了前代詩人,也評價了很多當(dāng)朝的人物,他自己介紹說:

遺山論詩古多今少,余古少今多,兼懷人故也。其所未見,與雖見而胸中無所軒輊者,俱付闕如。

其第十三首寫蔣苕生、趙云松:

云松自負(fù)第三人,除卻隨園服蔣君。
絕似延平兩龍劍,化為雙管斗風(fēng)云。

趙云松很自負(fù),除了袁枚和蔣苕生外,誰也不服。這兩個人呀,就是延平雙溪中的雙龍劍,在風(fēng)云之中相互纏斗。

絕似延平兩龍劍,延平,在今天的南平市延平區(qū),去年老街出差時專門去過一次。在這里建溪、與沙溪交匯成閩江,辛棄疾當(dāng)年路過這里,作有《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傳世: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fēng)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兩龍劍,典出《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

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華誅,失劍所在。
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

袁枚這首詩,不是論詩,而是論人。

六、五音凌亂不成詩

清朝張問陶(號船山)作了幾組論詩絕句,有的組詩論人,有的組詩論詩,例如《論詩十二絕句》其二 詩云:

五音凌亂不成詩,萬籟無聲下筆遲。
聽到宮商諧暢處,此中消息幾人知。

宮商角徵羽,即五聲或者五音,張問陶說作詩要注意聲律的協(xié)調(diào),假如五音凌亂,那么詩吟誦時就不好聽。

外界的雜亂,也是一種干擾,不妨靜心來在動筆。

等外界與心靈以及詩之境界契合,才能作出好詩,但是此中的訣竅,很多人不知道。

其實杜甫也說過,《解悶十二首·其七》:

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xué)陰何苦用心

詩作好以后,多吟詠幾遍,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不協(xié)調(diào)的地方,然后再進行修改。

第九首中,船山先生寫道:

此事原非俗士知,何須刻燭強為之。尖叉競病全無礙,怕讀人間趁韻詩。

作詩這件事情,元不是俗人能做的事情。何必強求呢?刻燭作詩、尖叉競病,是詩人炫技。當(dāng)然,如果你有蘇軾、韓愈的才能也無所謂,但是普通人就算了,東施效顰給觀者填堵。

刻燭作詩,典出《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列傳》:

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

尖叉競病,蘇軾用尖、叉兩個字押韻作詩,這兩個字的韻部字很少,這兩個字也不好押韻。

《雪后書北臺壁二首》之一,押尖所在的“鹽” 韻部: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fēng)勢轉(zhuǎn)嚴(yán)。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之二》用麻韻: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眼生花。
遺蝗入地應(yīng)千尺,宿麥連云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結(jié)束語

古人論詩,即論詩、也論人。關(guān)于人,褒貶不一,但是大家都對李杜、陶淵明、詩經(jīng)楚辭的古人贊賞有加。

對于詩歌,往往喜歡自然渾成的作品。過于雕琢、拘束于聲律、虛情假意的作品,常常被批評。

@老街味道

分享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