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70年的一個冬天,一位詩人在由潭州去往岳陽的水路上買了一條小船,順流而下,此時由于江水泛濫,他被困江中整整五日沒有吃到東西,無人知道這個衣衫襤褸干瘦枯槁的老頭從哪里來,也不知道他將到哪里去,等到過往的船家發(fā)現(xiàn)這只漫無目的到處漂流的小船后,船家發(fā)現(xiàn)了他早已僵硬多日的尸體,此人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詩圣杜甫,一代詩圣晚景凄涼,死于孤舟,身邊竟連一個收尸之人都沒有,十分凄慘可憐。
杜甫一生四處飄零,仕途不順,但是其詩歌卻萬古流芳,至今還是中學(xué)語文課本上的必選文章,然而很多網(wǎng)友對杜甫晚年的遭遇并不同情,這又是為何呢?下面我們就從杜甫的人生經(jīng)歷中去尋找一下答案:
杜甫少年家庭條件優(yōu)越,其祖上乃京兆杜氏,是北方有名的大族,祖上多在朝廷為官,其遠祖為漢武帝時著名酷吏杜周,其祖父為杜審言,由于家庭環(huán)境良好,杜甫少時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當時正值盛唐時期,杜甫在安定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而其天資聰穎,悟性極高,據(jù)傳其“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也就說杜甫小朋友七歲就能出口成章,雖然文采超人,但杜甫并不屬于文弱書生,少年時他非常頑皮,經(jīng)常爬樹翻墻,活潑至極,與他后來的苦郁詩風大相徑庭。
和所有富二代一樣,19歲的杜甫熱衷于外出旅游,以至于幾年的時間里都在外面游玩,公元735年,游學(xué)歸來的杜甫滿懷希望地參加了“鄉(xiāng)貢”,勉強過關(guān),而后又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不出所料成功落第,杜甫抱著打醬油的心態(tài)去參加考試,最終現(xiàn)實終于狠狠地扇了他一個耳光,不過考不上沒啥關(guān)系,因為杜甫的父親當時在朝中為官,雖然官職不大,但對于杜甫來說足以支撐其再考幾年,于是考試落第的杜甫同志再一次開啟了傻玩模式,還是結(jié)伴一起玩。
此時李白正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和文學(xué)青年杜甫相遇之后,二人惺惺相惜,杜甫仰慕李白的大名,而李白則毫不客氣地向杜甫同學(xué)添油加醋吹噓自己在宮中的豪言壯舉,杜甫對李白更加崇拜,二人一起游歷天下,后來二人暫時分別,四年之后,再次與李白相遇,在這四年里,杜甫逐漸成長,接觸了社會上黑暗墮落的一面,因此不免意志消沉,這次二人一起尋仙訪道,悠哉游哉,玩得不亦樂乎,整天除了喝酒就是作詩,不久之后,杜甫再次向李白告辭,回到了長安,想要尋求功名。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唐玄宗為了收攏人才,天寶六年,向天下發(fā)布詔書,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苦于仕途無門,得此機會欣喜若狂,馬上報名,然而沒想到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考生全部落榜,杜甫在短暫的失望苦悶之后,又找到了另一種方法,和當年的李白同志一樣,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通過不斷拜訪王公貴族,希望他們能夠向自己拋來橄欖枝,而拜謁的方式就是到處給人寫詩作賦,然而在長安近十年的時間,始終沒有得到機會,此時人到中年的杜甫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年危機,要工作沒工作,要功名沒功名,雖然有點名氣,但畢竟不能當飯吃,此時的杜甫窮困潦倒,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求見權(quán)貴不成,杜甫只好另想辦法,天寶十年,唐玄宗舉行祭祀活動,杜甫抓住時機,趁機獻上《大禮賦》,唐玄宗因此對杜甫頗為賞識,杜甫趁機向唐玄宗表達自己的鴻鵠大志,希望能像祖先杜預(yù)一樣成為圣君宰相,唐玄宗以為杜甫狂妄,沒有直接提拔,反而讓其等候分配,由于分配名額有限,而分配主考官還是李林甫,杜甫既賄賂不起李林甫,又沒有特殊關(guān)系,只好被排擠在外。
等了足足四年,朝廷終于授予杜甫一個小官:河西尉,由于地處偏僻,官職又不高還要鞭打百姓,杜甫不愿去就職,朝廷于是改派他為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庫房鑰匙,此時的杜甫已經(jīng)44歲了,按理說混到這份上,這輩子政治前途也就就此結(jié)束了。杜甫的日子一天天困頓,就在人生最低谷時期,自己的小兒子活活被餓死,更讓其雪上加霜,悲痛欲絕。
杜甫就任沒幾天,安史之亂便爆發(fā)了,唐王朝幾個月之間便失去潼關(guān)、長安,玄宗倉皇而逃,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頗有政治頭腦的杜甫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只身跑去投奔唐肅宗,然而命運又跟杜甫開了一個玩笑,在半路上,杜甫竟然被叛軍抓獲,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由于官職太小,杜甫很快被放了。
為了在肅宗政權(quán)中謀求仕途機會,杜甫多次向肅宗獻計,他關(guān)注時局,寫下《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由于投奔有功,杜甫得償所愿升了官,由縣里掌管庫房鑰匙的小吏變成了中央掌管庫房鑰匙的小吏,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可惜不久,杜甫就有點飄了,因營救房琯觸怒唐肅宗,再次被貶到地方,自此唐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杜甫的境遇也一落千丈,從此杜甫一蹶不振,逐漸晚景凄涼。
萬般無奈,晚年的杜甫只好前去成都投奔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對待自己這位少年朋友十分熱情,好吃好喝好伺候,按理來說,嚴武的熱情和雪中送炭應(yīng)讓杜甫感激不盡,然而令世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杜甫還是不改自己一身的傲氣,某次喝醉酒后竟然跳到嚴武的床上,大喊大叫,抓住嚴武的脖領(lǐng)子大罵嚴武,令嚴武在手下人面前丟盡了臉面,嚴武對待朋友雖然熱情,但是性格卻十分強悍,對杜甫已經(jīng)算是仁至義盡,因此事嚴武對杜甫便起了殺心,杜甫酒醒之后自知得罪嚴武,只好連夜逃跑,最終孤苦無依,在一條小舟中孤獨死去,結(jié)束了自己倉皇凄涼的一生。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