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提得起,放不下更好

扇面 張德林作品

扇面 張德林作品

扇面 張德林作品
其實,書法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難、那么高深,一旦提筆,一生追求。朋友們,與其整天聊微信、做低頭族、落下健康隱患,不如抽空練練書法,長壽又增魅力!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一、練字健康長壽
古往今來,絕大數(shù)書法家均為高壽。如唐代歐陽詢85歲,柳公權88歲,明代文征明90歲,歷史上四個帝王書家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乾隆89歲。東漢以來,約有150位書法家,平均年齡為71歲。明清兩代人的平圴壽命為33歲,但書法家的壽命為79歲。特別近現(xiàn)代我們所熟知的書法家如齊白石97歲,沈君默89歲,被稱為“南仙北佛”的北京孫墨佛109歲,上海蘇局仙110歲。綜上所述,書法家大多長壽。
二、練字、煉人
習書者須天天臨帖。而在臨帖時須將全身之力通過腰、肩、臂、手的協(xié)調之力聚于筆端,在“八面出鋒”于紙上揮灑書寫時帶動了指、腕、肩、腰筋骨的鍛煉,日久天長就可在練字的同時不經(jīng)意中強健了筋骨,延緩了衰老,增強了體質。朱德元帥晚年得了胳膊酸麻癥,嚴重時連拿筷子吃飯都成了問題,后在董必武的建議下,每天奮筆書寫大字數(shù)小時,半年后胳膊恢復了正常,至近百歲而壽終。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三、入靜、調氣
由于人在書寫時精神集中,心無雜念,高度放松,凝神入靜,心、腦、手完全集中在對點、畫的揣摸和書寫,呼吸會隨著運筆的緩、急、頓、挫自然而然地將“丹田”之氣調勻,氣息通暢即“通則不痛”。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認為“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
四、書法,思想寄托
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可是卻是一種寂寞的歸宿,是一種空虛的載體。而書法,則是精神與思想的寄托。人在衣食無憂之后,精神生活成了人生的主要支柱。精神的愉悅和精神享受是每個人面臨的大課題。當你煩躁時、郁悶時、無聊時、傷感時,拿起毛筆任情揮灑,自然會心地凈明而海闊天空,何其美哉!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五、寫書法,提升境界
如果你能更上一層樓,書法水平小有長進,加入到書法協(xié)會社團組織中,得到書法高手的指導而茅塞頓開,在與書友互相切磋中技藝日進,進而你的作品逐步參加市、省、國展或獲獎,作品被有識之單位和朋友所收藏,其喜悅之情非一般人所能體會。在長期臨習古人字帖和與古圣先賢的對話中,你會被他們精美的書藝和崇高的人格所折服,從而提高自己的優(yōu)秀品格,會修練出與人為善、寬容社會的良好品質和儒雅之風。
六、練書法,精神煥發(fā)
臨帖時要對帖上的每一個字進行分析其結構點畫,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要對章法布局進行恰當?shù)匕才,還要對墨的濃淡,運筆的節(jié)奏,落款及鈴印的位置進行縝密而周到的思考,而這一切都會腦細胞起到新陳代謝的作用,你的腦細胞每天得到除舊更新,就會耳聰目明而思維敏捷,而不會得老年癡呆癥。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七、養(yǎng)心、養(yǎng)身
經(jīng)過對書法的長期磨煉會不自覺地將“小我”與宏觀的宇宙天人合一,使精神升到一個空無的凈地,則更是徹底地休息了!心能靜、神能遠,才是真正“心”的休息,這就是養(yǎng)心,其終極目的是陶冶出最完美的人格。練習書法時腦、眼、手聚于“點畫”的入神,就會把塵世間的權欲紛爭都化為“空無”,通過養(yǎng)心來促進養(yǎng)身有百利而無一害,那是多么高雅的一個境界呀!
八、學習書法,廣見博識
隨著你的書法水平越來越高,在全國各地參展、獲獎,你會認識本省、市及全國各地比自己水平更高的書友,在切磋書藝中也會增長很多見識。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品讀古今詩詞佳句更可增加學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快樂地忙著,多好!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文字來源網(wǎng)絡
師友輯評

曾來德: 張德林學書,路徑廣博,取法正大。由趙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黃山谷之縱肆,參漢隸碑版之厚重寬博。其學習之脈絡,不求一點一劃之逼似,而求理法之貫通!瓘埖铝纸曛畷,頗有獨特旨趣,摒棄繁華,一歸平淡,追求古樸冷逸,頗有八大、弘一等佛家書法之趣味。當代學習傳統(tǒng)書法者,每多泥古之輩,張德林由傳統(tǒng)法帖而明古人法理,融合自我之心性,推陳出新,出獨特之格調面目,此誠難能可貴者也。比之書壇各類展覽中,千人一面之所謂傳統(tǒng)書風,覺張德林之書作,愈加清奇可愛也。張德林書作,線質蒼古,下筆有屋漏痕、印印泥之妙,用墨尤見精神,結字亦于古法之中,亦每有新意,其書風已相當成熟。
陳傳席: 凈圓居士書法出入弘一一路,又廣師百家,自成一格,圓渾高古,秀骨沉靜。余觀今人書多矣,惟凈圓書足觀,余子不足道也。 葉培貴: 他對藝術、對人生有他獨到的一種追求。他愿意舍棄很多世俗、繁華的東西,愿意為藝術、為美的追求來奉獻自己所有的智慧,這一點我特別地佩服。從筆墨上我們可以看到,他舍棄了以前很多相對浮于表面的比較花哨的技術追求,敢于放棄那些東西,然后往深了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我認為這個是他有意地舍棄形,舍棄技,而向神,向道這個層面去追求。這恰恰意味著他的藝術在走向深度,走向更高的境界。


張德林
Zhang Delin
又名得靈,號凈圓、慧林居士,別署百荷堂主,1963年生,安徽省來安縣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創(chuàng)研班助理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名家專項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新疆教育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秘書長,國書會副會長,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
2010年6月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辦“醉翁遺韻”張德林書法展,2011年10月在北京三品美術館舉辦“瀞水流深”張德林抄經(jīng)書法展,2014年8月在容介書院舉辦“自在清和”張德林書法對聯(lián)展、在丹鳳朝陽美術館舉辦“自在清和”張德林書法小品展,2015年1月在北京九千堂美術館舉辦“慧語禪心”張德林書法作品展,2015年4月在東莞風篁美術館舉辦“意在谷雨”張德林禪意書法展。出版有《張德林書法集》《張德林抄經(jīng)書法集》《張德林對聯(lián)集》《張德林楷書金剛經(jīng)》等。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人民藝術家》 發(fā)現(xiàn)藝術之美
追溯藝術之魂
呈現(xiàn)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與靈性
分享藝術家的思想與學養(yǎng)
扇面 張德林作品
扇面 張德林作品
扇面 張德林作品
其實,書法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難、那么高深,一旦提筆,一生追求。朋友們,與其整天聊微信、做低頭族、落下健康隱患,不如抽空練練書法,長壽又增魅力!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一、練字健康長壽
古往今來,絕大數(shù)書法家均為高壽。如唐代歐陽詢85歲,柳公權88歲,明代文征明90歲,歷史上四個帝王書家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乾隆89歲。東漢以來,約有150位書法家,平均年齡為71歲。明清兩代人的平圴壽命為33歲,但書法家的壽命為79歲。特別近現(xiàn)代我們所熟知的書法家如齊白石97歲,沈君默89歲,被稱為“南仙北佛”的北京孫墨佛109歲,上海蘇局仙110歲。綜上所述,書法家大多長壽。
二、練字、煉人
習書者須天天臨帖。而在臨帖時須將全身之力通過腰、肩、臂、手的協(xié)調之力聚于筆端,在“八面出鋒”于紙上揮灑書寫時帶動了指、腕、肩、腰筋骨的鍛煉,日久天長就可在練字的同時不經(jīng)意中強健了筋骨,延緩了衰老,增強了體質。朱德元帥晚年得了胳膊酸麻癥,嚴重時連拿筷子吃飯都成了問題,后在董必武的建議下,每天奮筆書寫大字數(shù)小時,半年后胳膊恢復了正常,至近百歲而壽終。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三、入靜、調氣
由于人在書寫時精神集中,心無雜念,高度放松,凝神入靜,心、腦、手完全集中在對點、畫的揣摸和書寫,呼吸會隨著運筆的緩、急、頓、挫自然而然地將“丹田”之氣調勻,氣息通暢即“通則不痛”。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認為“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
四、書法,思想寄托
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可是卻是一種寂寞的歸宿,是一種空虛的載體。而書法,則是精神與思想的寄托。人在衣食無憂之后,精神生活成了人生的主要支柱。精神的愉悅和精神享受是每個人面臨的大課題。當你煩躁時、郁悶時、無聊時、傷感時,拿起毛筆任情揮灑,自然會心地凈明而海闊天空,何其美哉!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五、寫書法,提升境界
如果你能更上一層樓,書法水平小有長進,加入到書法協(xié)會社團組織中,得到書法高手的指導而茅塞頓開,在與書友互相切磋中技藝日進,進而你的作品逐步參加市、省、國展或獲獎,作品被有識之單位和朋友所收藏,其喜悅之情非一般人所能體會。在長期臨習古人字帖和與古圣先賢的對話中,你會被他們精美的書藝和崇高的人格所折服,從而提高自己的優(yōu)秀品格,會修練出與人為善、寬容社會的良好品質和儒雅之風。
六、練書法,精神煥發(fā)
臨帖時要對帖上的每一個字進行分析其結構點畫,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要對章法布局進行恰當?shù)匕才,還要對墨的濃淡,運筆的節(jié)奏,落款及鈴印的位置進行縝密而周到的思考,而這一切都會腦細胞起到新陳代謝的作用,你的腦細胞每天得到除舊更新,就會耳聰目明而思維敏捷,而不會得老年癡呆癥。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七、養(yǎng)心、養(yǎng)身
經(jīng)過對書法的長期磨煉會不自覺地將“小我”與宏觀的宇宙天人合一,使精神升到一個空無的凈地,則更是徹底地休息了!心能靜、神能遠,才是真正“心”的休息,這就是養(yǎng)心,其終極目的是陶冶出最完美的人格。練習書法時腦、眼、手聚于“點畫”的入神,就會把塵世間的權欲紛爭都化為“空無”,通過養(yǎng)心來促進養(yǎng)身有百利而無一害,那是多么高雅的一個境界呀!
八、學習書法,廣見博識
隨著你的書法水平越來越高,在全國各地參展、獲獎,你會認識本省、市及全國各地比自己水平更高的書友,在切磋書藝中也會增長很多見識。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品讀古今詩詞佳句更可增加學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快樂地忙著,多好!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張德林作品
文字來源網(wǎng)絡
師友輯評
張德林Zhang Delin
又名得靈,號凈圓、慧林居士,別署百荷堂主,1963年生,安徽省來安縣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創(chuàng)研班助理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畫名家專項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新疆教育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秘書長,國書會副會長,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
2010年6月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辦“醉翁遺韻”張德林書法展,2011年10月在北京三品美術館舉辦“瀞水流深”張德林抄經(jīng)書法展,2014年8月在容介書院舉辦“自在清和”張德林書法對聯(lián)展、在丹鳳朝陽美術館舉辦“自在清和”張德林書法小品展,2015年1月在北京九千堂美術館舉辦“慧語禪心”張德林書法作品展,2015年4月在東莞風篁美術館舉辦“意在谷雨”張德林禪意書法展。出版有《張德林書法集》《張德林抄經(jīng)書法集》《張德林對聯(lián)集》《張德林楷書金剛經(jīng)》等。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發(fā)現(xiàn)藝術之美
追溯藝術之魂
呈現(xiàn)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與靈性
分享藝術家的思想與學養(yǎng)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