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審美特點
(轉(zhuǎn)自:自悟源)
我一直認為藝術(shù)這個東西是沒法教的,更多應該是一種自我的揣摩。當然,大家就會問既然如此,還要那些藝術(shù)院校干什么。藝術(shù)雖然沒法教,但是可以引導,可以啟發(fā),可以給人一種點撥,一種思考的參照。我這么說不是沒有根據(jù),古今中外很多藝術(shù)大師都不是教出來的,但一定都是受到過別人的啟發(fā)和點撥。所以今天我在此,絕沒有教人的資格,僅僅是把自己多年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一些觀點、思考、心得與大家交流。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想說的東西不是很多。中國畫這個東西跟中國文化一樣,太難說了。誰也不敢說誰能一言蔽之,一句話給予概括。說的人只能說明他的淺薄和無知。因為人類的文明進程發(fā)展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東西弄不明白。文化這個東西就是人類腦子不斷折騰、變化出來的。不同的人群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彼此就是不同的,這跟經(jīng)濟、政治、社會一樣,F(xiàn)在時代變化是那么快,很多東西日新月異,潮流更替讓我有點跟不上趟。所以對我來說,我不說我不知道、不理解的東西。我只說我還明白的一些東西,有所為有所不為。今天,我要說的,有三個前提:一、我是說中國畫;二、我是說傳統(tǒng)中國畫;三、我所說的既有古代又有現(xiàn)代的中國畫。我是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來說中國畫,但并不代表保守,也會借鑒西方藝術(shù)理論來幫助表達自己的意圖。
現(xiàn)在這個時代信息爆炸,充斥著各種文化垃圾。很多東西根本算不上人類文化的果實,不會流傳下去。壞的東西看得多了,結(jié)果是很嚴重。但什么是好的,則各家有各家的見解。最近中央美院大四的一群學生邀請我去看他們的習作,很誠懇,我只好去?赐曛笏麄円易鲈u價,我說你們的作品就是ΧΧΧ加ΧΧΧ加ΧΧ,是你們?nèi)焕蠋煹慕M合,遮住名字我看不出是誰誰的作品。本科學了四年只能這樣畫,不可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中央美院是最高藝術(shù)學府,學生畢業(yè)時卻對自己作品沒有一點自信,這是一種失敗。因此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在這個藝術(shù)風氣“敗壞”的“亂世”保持住自我,保持警惕,不要被一些現(xiàn)在所謂的名家?guī)肓似缤。我們可以去讀齊白石論畫,讀黃賓虹論畫,讀李可染、潘天壽、李苦禪論畫。但對時下一些流行美術(shù)理論和觀點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參禪要求人有定力,道家主張有所不為,弱水三千,只取于己有用的一瓢足矣。
搞藝術(shù)的人,做中國畫,實際做的是精神,而絕對不是職業(yè)。畫畫,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情感之事,是文化修養(yǎng)之事,是一個人的生命品格。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無法。有人主張不要把道德和藝術(shù)聯(lián)系起來。這說法經(jīng)不起推敲,不可能沒有關(guān)系。品格在繪畫領(lǐng)域,更表現(xiàn)為一種文化品位,個人修養(yǎng)。一種關(guān)于藝術(shù)、生命、生活的一種修為,F(xiàn)在國畫界,有人玩技術(shù),有人玩花樣、形式,有人玩主題、內(nèi)容。其實一幅畫應該給人一種獨特的內(nèi)在感受。每一種畫派都有自己獨特的好,都有雅品俗品。不要拿風格說事,哪種風格都有好的作品。比如寫實主義——唐畫、宋畫畫得叫個好。它的寫實不讓你覺得膩煩,千筆萬筆亦不嫌多。徐渭舍形而悅影,吳昌碩畫氣不畫形,都好。有人現(xiàn)在說不要老搞文人畫那套高雅,要畫俗、畫艷,也沒問題。比如畫裸體,這是極為高雅的?捎行┤水嫷募词勾┮路诧@得非常庸俗、色情。所以不在于外表在內(nèi)涵,不在形式在品格。品格是藝術(shù)的生命,不管是東西方藝術(shù),不管畫什么畫。總之,搞藝術(shù)的人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較量的是修養(yǎng)。藝術(shù)不是職業(yè),是一種人格的參與。榮格說過藝術(shù)就是一種神秘的參與。這種參與就是藝術(shù)的脈。各位要從這個角度去找尋到自己的藝術(shù)。
關(guān)于中國畫,我想以黃賓虹為例,因為他比較具有代表性。新中國畫創(chuàng)作,從傳統(tǒng)來考察,主要就是辨證。中國文化就是辨證的,中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辨證。陰陽平衡,五行相合,最后就是化為中庸。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和”。而另一個“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合”代表了中國哲學的特征。黃賓虹畫論:“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辨證。
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混亂盲目不擇食的年代,藝術(shù)處于混亂之中。造作,是這個時代的風氣。而人類的偉大藝術(shù)能夠沉淀寫入歷史的人,一是開創(chuàng)時尚的人,一是獨立于時尚之外的人。我這里強調(diào)一下情與理的合一。齊白石為什么高,在于他的情。他來自于社會底層,有對家鄉(xiāng)生活、農(nóng)村氣象的感情和印象。他樸素的像個老農(nóng),他畫了一輩子農(nóng)耕文明。這恰恰是他可貴的地方。他有機會升官富貴,但他并沒有這樣去做。他的人性中閃爍著光輝。平民文化就是齊白石藝術(shù)的靈魂和魅力所在,他是中國市井平民文化的代表。他對萬物、生活、自然的熱愛,他的情,成就了他藝術(shù)上的獨特高峰。“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而黃賓虹就是畫理的代表,畫中國文化的道理。所有他的畫都是在畫這個道理。他對中國文化史、繪畫史的學養(yǎng)和鳥瞰,是他繪畫瀟灑的本錢。所以,齊白石的情趣和黃賓虹的理趣都是非常偉大的。
當然,相對來說,齊白石的情趣更接近生活,也更容易為人們所理解,而黃賓虹的“理”過于精深,需要進入他的思想世界才能夠了解。齊白石可以說講究通俗,黃賓虹追求文雅,潘天壽也是如此。他們的文雅需要他們的文化來給予支撐。
情與理之外,還有情與景,意與境。中國人說:“意與境會,是為氤氳。”意是畫家的意,是他的主觀;境,是我要制造的世界,是我要面對、取材的客觀。意境是個主客合一,是造化與心緣的結(jié)合。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是能制造一個主觀世界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完全的脫離自然,脫離生活,否則就是太主觀了,變形,夸張了。中國畫不走這個極端,只追求所描繪世界與自己的意思合為一體。說“李家山水”,說李可染畫的山水,就是說他的畫里帶著他自己的氣質(zhì):嚴肅、深沉、執(zhí)著、莊重,富有責任感、使命感。他對這個時代、生活、自然有感情,他要“為祖國山河立傳”。有人說他是政治型的畫家,畫了很多革命題材。我認為李可染的感情是真實的,他對祖國河山的那種熱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中國畫在他看來,是一顆蒙塵的明珠,他要“東方既白”。他不再去畫古代的文人山水,是因為他的感情時代已經(jīng)不一樣了,他被這個時代所感染。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種畫法,更重要的是他在畫背后所注入的精神含量,他的精神世界。厚重、沉甸甸,反感輕浮、濫用聰明的人。他是大智慧,卻一直是在“藏拙”?傊,在中國畫中,情理相合,意境相符,是非常之高的境界。
看中國畫,如何看虛與實。有人說中國畫不科學,留那么多的空,那么多的虛,看人家西洋油畫畫得多么厚實。對于此,我只能說這恰恰就是中國畫的妙處所在,你看不懂,對不起,是你自己的事。中國畫就是用虛不用實。并不是說不能寫實,唐宋畫就把“寫實主義”搞的很好。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中國人的思想受道家影響深遠,不愿心為物役,追求境由心造的平衡心態(tài)。我極其推崇梁漱溟在《中西文化及其哲學》里說的一句話:“中國文化是向內(nèi)的。”這一句話道破了中國文化的天機。而論及中國畫,黃賓虹的畫即是虛實結(jié)合的典范。如果你不能看虛,看不了虛,你就不能欣賞中國畫。黃賓虹談論圍棋時說下棋要做活眼,活眼多則滿盤皆活。用棋話來看他的畫就是如此,有筆墨的地方就是“黑龍”,沒筆墨的地方則是“白蛇”。龍蛇狂舞,整個畫面顯現(xiàn)一派虛白之氣。就他本人而言,是在世俗之中做著事業(yè),內(nèi)心卻帶著出世的超然,不求世俗功名。中國的藝術(shù)我以為就是人文主義,不懂人,不懂人格,你就不懂中國畫。所以黃賓虹是得了大道的人,他看出來自己的東西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他也沒打算去追什么時髦。然而他的文化主見、藝術(shù)思考一點不比當時流行的差。因此如果說齊白石、吳昌碩是開當時的時尚而偉大,那么黃賓虹則是獨立于時尚而偉大。他不是靠炒做,而是他自身的藝術(shù)魅力。 |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