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星標★
岳飛碑帖拓片
拓片
千年文化的記載
文化素養(yǎng)的代表
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
隨著拓片市場升溫,其擁有無限大的收藏潛在價值
從1994年北京翰海最早在內陸進行碑帖拓片拍賣,經(jīng)過22年的市場培育和發(fā)展,碑帖拓片已經(jīng)成為國內拍賣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拍賣場上不斷有高價成交,碑帖拓片收藏也逐漸受到大眾關注。
由于碑帖拓片對收藏者的文化素養(yǎng)要求高,相較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碑帖拓片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前景。
周毛公鼎六名家題跋本
在過去一年多的文物藝術品拍賣中,碑帖拓片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收藏門類,尤其引人關注。
1、2016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周毛公鼎六名家題跋本》以140萬元起拍,990萬元落槌,最終以1138.5萬元成交。
2、在去年廣東崇正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漢萊子侯刻石初拓本》以2070萬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造了碑帖拓片中國本土拍賣的最高紀錄。
隨著碑帖拓片的價值得到更多市場的肯定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與著手收藏。
漢萊子侯刻石初拓本
開始,藏家以收藏為主,品味它的價值
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金石組組長盧芳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碑帖收藏和中國整個金石學的發(fā)展是一致的,在宋代達到一個高峰,到了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又是一個高峰,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初年。相較于書畫、瓷器、家具等其它收藏品類,碑帖拓片由于學術分量比較重,對藏家的文化素養(yǎng)、藝術品位和專業(yè)知識要求很高,所以參與碑帖拓片收藏的人群多以藏家、學者和愛好者為主,屬于小眾群體。
與其它拍賣品類相比,碑帖拓片拍賣雖然起步較早,但受關注的程度一直比較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碑帖拓片以國家文保機構參與購藏為主,個人收藏相對較少。
楊寧表示,現(xiàn)在市場上活躍的個人藏家70%-80%還是十年前的老藏家,新晉的買家和藏家比例還比較低。
隨著碑帖拓片的價值被挖掘,近幾年碑帖拓片價格上升的速度開始加快,藏家開始慢慢嘗到碑帖拓片收藏的價值回報,所以吸引了一小部分新藏家參與。
不過,與書畫收藏中存在的投資和投機行為相比,絕大多數(shù)的碑帖拓片藏家仍以收藏為主,而非用于投資。
隨著歷史價值的發(fā)現(xiàn),其收藏潛力巨大
作為集文化歷史內涵、藝術品位和工藝加工為一體的藝術品,碑帖拓片一直深受書畫家的喜愛,一度被視為文人士大夫收藏的最高境界,有些碑帖的價格甚至高于名家書畫。
碑帖拓片的制作對原材料和工藝要求極高,因而它所記錄和表現(xiàn)的內容,不僅具有相當?shù)挠^賞價值,更具有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沈光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好的碑帖拓片能較為完整地保留歷史遺存面貌,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原物紋理和細節(jié)變化,這為歷史文化遺存的修復和還原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指導,因而具有非常珍貴的史料和文獻價值。
有些碑帖拓片流傳有序,并有書畫名家或文化名人的題跋,使得它更具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文物性質更強了。
玩收藏,你除了需要留意市場,更要注重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隨著人們文化素養(yǎng)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會被重新挖掘,因而具有非常好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前景。
國家對文物保護立法,不再允許對石碑、崖刻等重要歷史文物遺存進行營利性拓印,先前流傳的碑帖拓片數(shù)量相對固定下來,重要遺存的碑帖拓片由于數(shù)量稀少、工藝高超,更顯彌足珍貴,好的碑帖拓片越來越稀缺。
收藏碑帖拓片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1、年代: 即制作拓本的年代。一般來講,拓制時間越早越接近原物面貌,價值也越高。
2、稀缺性:拓本流傳的數(shù)量越少,價值越高。比如碑帖拓片的祖本、孤本、珍本、善本,價值都很高。如果原物遺存已毀,那流傳下來的拓本自然也有極高價值。
3、書寫者: 即原碑刻石或畫像磚(石)的作者。名家書法的原碑刻石拓片要比無名氏或小名家的拓片更有價值。
4、品相: 拓片的品相也影響其價值。比如完整度、拓制工藝、裝幀形式等。一般來講,卷軸拓片的價值要高于冊頁,宮廷制作的拓片要高于民間。
5、原碑的內容: 如果原碑記載的是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歷史典故,那么拓片本身也具有了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
6、題跋: 如果拓片上有名家題跋或鑒藏章,其價值要比單純的拓片高很多。
最后,給個小小的收藏建議:
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進行系統(tǒng)性收藏。
如果自己是外行的話,要多向行家請教,多看、多學、多研究,不要給制假、售假的人可乘之機,不花冤枉錢。
各位書友怎么看呢?
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免責聲明:本平臺所載圖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zhèn)鞑ツ康?nbsp;,不代表本院觀點。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創(chuàng),圖、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者聯(lián)系,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如版權人認為本次轉載行為不當,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轉自:RK588的圖書館
請點下面的 和 ,謝謝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