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紅樓夢:史湘云在襁褓中父母雙亡之謎,背后有何蹊蹺?

史湘云,是眾多紅樓愛好者們非常喜歡的一個形象,她大氣而豪爽,具有薛寶釵和林黛玉兩個人的優(yōu)點,是個灑脫不羈的樂天派,深得賈府上下的喜愛,但她的童年遭際卻屬實可憐,讓人遺憾。
史湘云雖然出身金陵貴族,但因父母雙亡,讓她空有虛名而被叔嬸長期虐待

史湘云出身金陵四大家族的史家,是賈母史太君的侄孫女,公府小姐的出身,卻因襁褓之中父母雙亡,而沒有獲得應(yīng)有的親情之愛,在被叔父叔母收養(yǎng)的時候,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guān)愛,更是失去了相當(dāng)?shù)淖杂,史湘云甚至要跟奴婢下人們一樣沒白沒黑的做針線活,也就是說湘云雖然名義上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貴小姐,但實際上的黛玉卻與奴仆別無二致,是十分可憐的。
襲人見說這話,將手一拍,說:“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煩他打十根蝴蝶結(jié)子,過了那些日子才打發(fā)人送來,還說‘打的粗,且在別處能著使罷,要勻凈的,等明兒來住著再好生打罷’。如今聽寶姑娘這話,想來我們煩他他不好推辭,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這樣,我也不煩他了!

其實,在原著中,作者就曾借襲人委托湘云做活,而寶釵透露湘云需要干到通宵達(dá)旦的事,來交代過史湘云在叔嬸之家生活得不易,當(dāng)襲人知道湘云做活需要做到很晚的時候,很顯然也不再忍心求她再去做針線活了,因此每當(dāng)?shù)劫Z府暫住的時候,那便是史湘云最快樂的時光,那里有一眾姐妹詩詞歌賦,那里有寶哥哥、寶姐姐、林姐姐的真誠以待,所以史家的人要接走湘云的時候,她都是以淚洗面,不愿離開,并哭求寶玉多在賈母面前提及把她接到賈府回住。

少時薛寶釵趕來,愈覺繾綣難舍。還是寶釵心內(nèi)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訴了他嬸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氣,因此倒催他走了。眾人送至二門前,寶玉還要往外送,倒是湘云攔住了。一時,回身又叫寶玉到跟前,悄悄的囑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fā)人接我去!睂氂襁B連答應(yīng)了。
由此可見,史湘云在史家的確過著水深火熱般的生活,遭受的是某種形式上的虐待,若非如此,湘云不至于會這么抵觸回到史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自幼失怙,不得嬌養(yǎng),那么湘云的父母為何會在她襁褓之中,就雙雙離去了呢,這其中到底有什么蹊蹺呢?
史湘云親生父母之死有蹊蹺,他們雙雙離去的各種可能性之分析

根據(jù)《紅樓夢》原著里的文字,我們很難找到湘云父母雙雙逝去的原因,作者并沒有直接交代,而在這語焉不詳?shù)谋澈螅∏≌f明了該問題的復(fù)雜,我們通過書中的蛛絲馬跡,應(yīng)該去破解一下湘云的身世謎案。
第一種可能性,史湘云的真實身份未必為史家小姐,所以她的生身之父也并非史家之人,所以在父母死后,她在史家也沒有獲得相應(yīng)的待遇,無論史鼐還是史鼎,他們也并沒有把史湘云當(dāng)成親侄女來看待,否則怎么會逼迫湘云熬夜通宵去做活呢,史家是貴族,并不需要湘云這么去做,而湘云又是遭受了怎樣的虐待,才能讓她每次回史家都如同赴煉獄一般?

很可能原著里史鼐、史鼎的兄長只是湘云的養(yǎng)父,當(dāng)然原著故事展開時此人就已經(jīng)離世了,而且原著里對于他的名字和事跡也并沒有提及,湘云可能是被史家老大所收養(yǎng)的,她真實的生身父母更難考證了,可能是因為某種機緣,湘云養(yǎng)父母收養(yǎng)了湘云,可沒想到不久后,他們兩人也雙雙離去,湘云的親生父母很可能是朝廷罪臣,而其養(yǎng)父母與這罪臣一家相交甚厚,因此冒著巨大風(fēng)險收養(yǎng)了湘云,而之后事發(fā),湘云的養(yǎng)父母很可能也是因這件事而離世的。
第二種可能性,史家因為卷入到了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史湘云的生身父母成為了犧牲品,史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有兩位侯爺,而湘云的父親居長,本應(yīng)該是爵位繼承的有利人選,可因為形勢變化,他不但沒有獲得爵位繼承,還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后面又畫幾縷飛云,一灣逝水。其詞曰: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

根據(jù)原著的細(xì)枝末節(jié)來看,四大家族在朝廷里的地位并沒有那么穩(wěn)固,他們雖然號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是從忠順王府家的一個長史都敢到賈府公然要人來看,到書中情節(jié)展開之時,四大家族也只剩下了空架子,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時候,其實也點出了賈府已經(jīng)不復(fù)往昔之盛,而史家的情況應(yīng)該還不如賈府,至少爵位最開始是不如賈府的,朝中也沒有貴妃的庇護(hù),因此很可能是湘云生身父母得罪了政敵,朝廷治罪將湘云父母殺死,但顧念盤根錯節(jié)的四大家族,就沒有擴大化處理,只是處理了湘云父母,還留得了湘云的性命,這也是湘云“襁褓之中父母違”的原因,而這個“違”字很有玄妙,說明湘云父母很可能是犯了違抗圣意之罪,因此才會有殺身之禍。
于是林四娘帶領(lǐng)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里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然后大家見是不過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志。

第三種可能性,史湘云的父母遭遇了意外事故,在這個事故中,湘云得以幸存,但是她的父母卻被殺害了,在《紅樓夢》里曾出現(xiàn)過盜匪,薛蟠在外出做買賣的時候,就曾遭遇強盜,差點還有性命之憂,要不是柳湘蓮仗義出手,他很可能會一命嗚呼;原著里也有林四娘率領(lǐng)眾人抗擊匪患的記載,我們可以大膽想象,史湘云的父母也很可能是在外被強人所殺,比如湘云之父為官在外,帶領(lǐng)家眷赴任在路途中被殺,這種意外也讓湘云成為了孤兒。

第四種可能性,史湘云的父親可能是武將,他從軍征戰(zhàn),在兩軍交戰(zhàn)過程中,湘云之父為朝廷捐軀,而當(dāng)時湘云才剛剛出生不久,湘云其母與其父伉儷情深,在其父戰(zhàn)死之后,其母殉情而死,而當(dāng)時湘云尚在襁褓之中,但是其母親也沒有顧及太多,而這也讓史湘云成為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從此只能寄居于其叔嬸之家。
史湘云生性豁達(dá),嫁得才貌郎君本可彌補幼年坎坷,卻又遭受喪夫孤寡之苦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zhǔn)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dāng),何必枉悲傷!——《樂中悲》
關(guān)于湘云父母之死的猜測還有很多,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又缺乏足夠的證據(jù),因為原著里這方面的信息透露實在太少,只是在史湘云的判詞和曲詞里有所提及,但其父母雙亡的具體原因,卻沒有說明,而這種童年際遇,并沒有獲得叔嬸的憐惜,曲詞很明確地點到“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意思很明顯,在鐘鳴鼎食之家,史湘云也只有個名分,而沒有被實際優(yōu)待。

可記得舊年三四月里,他在這里住著,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
當(dāng)然,史湘云生性“英豪闊大”,她從來沒有把這些消極方面放在心上,她有著嵇康般的灑脫,又喜歡著公子服裝,這也讓她不會如同黛玉一樣多愁善感,雖然有著悲苦的童年遭際,但落落大方的個性,也讓讀者們感嘆她的勇氣,“霽月光風(fēng)耀玉堂”,這是怎樣的氣度和格局,湘云的豁達(dá)真是紅樓兒女們的楷模,她的人性魅力也讓讀者們記憶深刻。
作者在曲詞里都曾感嘆,史湘云后來配得一個才貌雙全的郎君,本來可以彌補過往的傷痛,只要夫妻和睦,生活美滿,是完全可以對沖湘云幼年時候的坎坷經(jīng)歷,但是卻好景不長,湘云的夫君不久后就去世了,湘云幼年失怙,慘被役使,而青年之時便就喪夫了,真令人扼腕。

史湘云的最終歸宿,有很多研究認(rèn)為會跟寶玉結(jié)為連理,但那也是他們飽嘗人間疾苦后的久別重逢與相依為命,但根據(jù)判詞和曲詞,我們又能清楚看到湘云似乎在后來到了楚地,她的命運結(jié)局似乎跟湘江關(guān)系很大,判詞和曲詞里的湘江也能照應(yīng)她的名字“湘云”,而“湘江水逝楚云飛”與“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都指向了這樣一個事實,湘云流落楚地,形單影只,命運終結(jié)于湘江,她很可能就像舜妃啼竹故事里的娥皇女英一樣,投水自盡,同樣的地方,相似的悲戚,而水的消逝和干涸,也點明了人生無常,世事變遷,湘云的幸福終究沒有得到延續(xù),紅顏薄命之結(jié)局在史湘云的身上還是沒能被避免……
縱橫點紅樓系列原創(chuàng)文章之一百二十一,請大家積極關(guān)注和踴躍支持,創(chuàng)作不易,敬請尊重,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請勿在任何其他平臺發(fā)布本文,如有侵權(quán),必究責(zé)任,謝謝!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