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胡適為她退婚,金岳霖為她寫詩,22歲嫁北大教授,年僅48歲病逝!
胡適為她退婚,金岳霖為她寫詩,22歲嫁北大教授,年僅48歲病逝!胡適為她退婚,金岳霖為她寫詩,徐志摩的座上賓,林徽因引為知己。

清末民初是個出才子名媛的特殊年代,他們剛剛從被禁錮了幾千年的封建禮教中掙脫出來,因而,都煥發(fā)出被釋放的人性光輝。那時的人們,愛得熱烈,而理智。所謂熱烈,就是他們可以沖破家庭包辦,自我做主,自我追求,往往還會熱烈過頭,鬧出許多緋聞來,比如陸小曼、王映霞。

所謂理智,就是愛得真切、執(zhí)著而不失風度,比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他與民國才女林徽因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精神之戀,已經(jīng)成為那個時代不可復制的傳奇。當初,林徽因徘徊于金岳霖與梁思成之間無法抉擇時,金岳霖老師的內(nèi)心肯定是忐忑的,只是,一旦林美女做出了最后選擇,要嫁給梁思成后,金岳霖那顆燥動的心這才安靜下來。于是,他選擇了默默相守。

其實,除了林徽因之外,金岳霖還曾為另一個民國名媛而“怦然心動”過,只是,與林徽因一樣,當他遇見那位令他心動的女子時,人家已是羅敷有夫。金岳霖暗戀過那位女神,就是他的浙江老鄉(xiāng)沈性仁女士。
沈性仁是浙江嘉興人,1895出生,與金岳霖是同年人。沈家在當時算上是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沈秉鈞清光緒年間考取舉人,曾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做過7年編輯,獨立校訂過《資治通鑒》,并參與《新字典》和《辭源》的編纂工作。

沈家有三個女兒,三姐妹分別是沈性真、沈性仁、沈性元,都受過新式教育。沈性仁大姐以字“亦云”為人所知,嫁給當年頗有爭議的風云人物黃郛,留下一部很有史料價值的《亦云回憶》,受到胡適等人的肯定;小妹沈性元嫁給長期主持國府資源委員會的錢昌照。

沈性仁幼時喜歡數(shù)學,曾在日本長崎活水女學求學,因為父病回國,后入北京女高師。在當時,沈性仁也是圈中著名的才女。沈性仁曾留學歐美,翻譯過戲劇《遺扇記》后來事跡被改編成《少奶奶的扇子》。此外,沈性仁還與徐志摩交往甚密,兩人共同翻譯了《瑪麗瑪麗》,引起文化界的海嘯與地震,林徽因?qū)ι蛐匀什坏患刀,而且非常佩服與贊賞,能入林徽因眼的女性,其實也只有沈性仁。

早在“五四”時期,沈性仁就有翻譯作品在《新青年》發(fā)表。1925年她翻譯的房龍的《人類的故事》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經(jīng)久不衰的“房龍熱”。
作家曹聚仁在候車時偶然買到沈性仁翻譯的《人類的故事》,用他的話就是:“拿到書后,我發(fā)癡似的,把這本活史時讀下去。車來了,我在車上讀;到家中,把飯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讀,一直讀到天明,走馬觀花的,總算看完了,這50年中總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紅樓夢》,再也沒有其他書,這么吸引我了!

對林徽因傾心愛戀了一輩子的金岳霖,初次見到沈性仁時,即驚為天人,大為傾心動情,平時不作詩的金岳霖,一反常態(tài)的做起愛情詩來,他在題贈沈性仁的一首藏頭詩中寫道:
性如竹影疏中日,
仁是蘭香靜處風。
金岳霖與婆娑的竹影與蘭花之香來比喻“性仁”風采雨姿,赤裸裸的表示自己的欣賞。

被譽為“民國先生和自由男神”的胡適,對沈性仁也情有所衷,為此,他還信給家鄉(xiāng)的母親,說自己特別愛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交談,想退婚另娶。言下之意便是看中了沈性仁,實則話里盡是對包辦婚姻的不滿,認為自己是被眾人敬仰的自由男神,嘴里談的是戀愛自由,婚姻民主,竟然還會有包辦婚姻這一事,認為這事丟了面子?珊m的母親并不理會,也未回信。胡適的這朵愛的小火花,被母親的冷漠所澆滅。

正是這樣一位引得眾才子競相折腰的女子,早已是名花有主,1917年與北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陶孟和結(jié)婚。夫婦志趣相投,生活淡泊。盧溝橋事變后,沈性仁帶一個孩子南下,乘船南下,幾十個小時,沒有床位,連座位都沒有,一路蒼蠅、蚊子撲面,只有以手帕遮口,到上海時已面容憔悴無人色。接著,她又輾轉(zhuǎn)前往桂林,與陶孟和及其他孩子會合,她前往紅十字會報名,志愿去看護傷兵。不久她肺病發(fā)作,1943年1月,年僅48歲的性仁因肺炎突發(fā)在蘭州逝世。

就在當天晚上,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的金岳霖接到沈性仁去世的電報,噩耗使他“當時就像坐很快的電梯下很高的樓一下子昏天黑地”,等穩(wěn)下來時,“又看見性仁站在面前”。

因為在沈性仁去世8天前,她還親筆給金岳霖寫過一封信,讓金無法相信“八天的工夫就人天闊別”了。于是,金岳霖懷著悲天憫人的情感,寫下了一篇含淚沾血的悼文——《悼沈性仁》,以紀念這位在中國白話文運動史上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光彩照人的女性。金岳霖這篇《悼沈性仁》散文,堪稱民國史上所有散文作品中寫女人寫得最細膩、最優(yōu)美的文章之一。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