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有愛情的婚姻,大難臨頭丈夫單飛;過日子的婚姻,相濡以沫獲幸福
我國古代有一批人的身份,是比較特殊的,即所謂的書香門第。出身書香門第,其實身份并不會有什么不同,若是沒有功名在身,也就是普通的草民。但書香世家對于門當(dāng)戶對的要求,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程度。
在他們看來,與白丁結(jié)婚仿佛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
書香門第在民國也存在,但是偏偏就有這么一個書香門第的才女,嫁給了一個農(nóng)民,而且到了晚年,這個才女也直言自己不后悔,她就是許燕吉。

一、出身名門,婚姻不幸
許燕吉這個名字,在現(xiàn)在看來是有些陌生的,她到底是不是真正出身于書香門第呢?這就要從她的父親說起了。
許燕吉的父親是許地山,是20年代文學(xué)的代表性人物,只是當(dāng)時的名人實在是太多,所以他的名氣沒有多大。
但若是說許地山?jīng)]有真才實學(xué),也不對,他只是生不逢時。
許地山有幾個得意子弟,其中老舍和張愛玲都非常出名。他能算是老舍的引路人,同時還是張愛玲的恩師。

作為許地山的女兒,許燕吉的身份絕對是比較特別的,但是她的感情路卻不順利。
許燕吉的第一任丈夫,是她在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的同學(xué)。這所學(xué)校,在當(dāng)時可是我國的一流學(xué)校,是農(nóng)校中的黃埔軍校。
后來許燕吉畢業(yè),沒有找工作。
當(dāng)時的農(nóng)業(yè),是真正的熱門專業(yè),但許燕吉的出身和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導(dǎo)致她不想吃苦,一直就沒有找工作。
不過憑借丈夫的薪水,他們過得也非常幸福,還有了一個正在孕育的孩子。

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一個特殊時代的到來,導(dǎo)致她入獄了,而且是仿佛沒有盡頭的收押。
在這個期間,許燕吉的孩子胎死腹中,許燕吉的精神,也因為長時間的壓力,和孩子去世的痛苦而瀕臨崩潰。
可就是這個時候,丈夫提出了訴訟離婚,許燕吉多次挽留無果,只能被迫同意。
二、山窮水復(fù),柳暗花明
一般人在這個時候,要么浸在第一段婚姻中無法自拔,鉆牛角尖成了怨婦,亦或是迅速開始第二段感情。
可許燕吉太驕傲了,她沒有成為怨婦,也沒有開始新的感情,而是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最終許燕吉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一直以來,看中的都是對方的學(xué)識,而不是他對自己的態(tài)度。

一個人若是學(xué)識非常高,自然能夠讓自己增加很多見識,能夠配得上自己,但是這個人真的適合自己么?這個問題,最初許燕吉是沒有想過的。
因此,在監(jiān)獄中,許燕吉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即什么樣的男人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后來,許燕吉可能想通了,也可能沒想通,但是她出獄了。
雖說出獄,但許燕吉此時已經(jīng)無家可歸。走投無路之下,她選擇去投靠自己的哥哥,但是因為身份的原因,許燕吉的哥哥也早就不是當(dāng)初的翩翩公子,日子過得也非常拮據(jù)。

當(dāng)時哥哥提議讓許燕吉嫁人,因為離異單身且入獄的女子,在當(dāng)時受盡了白眼和唾棄。
許燕吉也不想拖累哥哥,因此決定結(jié)婚。
這一次,她對于另一半的要求也不高,是個老實人就行。
就這樣,許燕吉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十歲,還有一個九歲兒子的文盲。這段婚姻一點都不般配,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對方是一個貧農(nóng),真正的根紅苗正。

三、愛情是激情,婚姻卻平淡
他們有愛情嗎?
或許是沒有的,畢竟,走入婚姻時,許燕吉想的是搭伙過日子而已。
她的丈夫名叫魏振德,雖然他因為自古以來的男尊女卑,有大男子主義,但對許燕吉很好,算得上一個好丈夫。
有一次,許燕吉的后背有些癢,自己根本就抓不到,所以就想讓魏振德幫自己抓一下。

這件事在現(xiàn)在看來司空見慣。但在魏振德的眼中,男人怎么能給女人抓癢呢?不過他也沒有不管,而是跑到了糧倉里,將為數(shù)不多的玉米找出來一個,又在上面綁了一個木棍,將玉米上面的須子和渣子清理干凈,讓許燕吉用這個來抓癢。
許燕吉不會做飯,魏振德也沒有強(qiáng)行要求她當(dāng)賢妻良母,而是自己承包了廚房。
婚后,許燕吉也會和魏振德一起下地干活,但重活一直都是魏振德來干,許燕吉則是在一旁靜靜看著,或是做一些簡單輕松的農(nóng)活。
許燕吉生病的時候,魏振德也會一直守在她的身旁。

可能,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沒有感情,但是魏振德作為一個丈夫也是合格的。
后來,許燕吉被平反,到南京成了一個干部。有些好事者,打著朋友的名號勸說,讓許燕吉甩了魏振德,再找更好的歸宿。
而許燕吉卻將魏振德和孩子接到了南京,自此一家三口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魏振德對于許燕吉來說,可能不是戀人,卻是她的丈夫。多年的相濡以沫,他們早就離不開彼此了。
由此可見,許地山教出來的女兒,也很不一般。她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dāng),更做到了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而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返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