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秦相呂不韋懸賞千金,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在《呂氏春秋》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此后,"一字千金"多被用于稱贊詩文的精妙,也被用來形容文字價值之高,或是文辭之精彩和書法之珍貴。
書畫交易過程中,人們常常按照"尺"來度量一副作品的價格。眾所周知,貨幣無法丈量藝術(shù),無法否認的是雖是"俗物"但它詮釋的價格恰又從側(cè)面代表了作品的某些價值。
越是名家之作,越是價格不菲,作品的收藏價值也可想而知。在很多不追崇書畫作品的人眼里,拋擲千金求幾筆創(chuàng)作似乎讓人很難理解。
然而,在喜愛書畫的人眼中,千金難買心頭好,與蘊藏在作品之內(nèi)的價值相比,"千金"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
當代著名文學家賈平凹先生的書法作品就一度飆升至一字四萬,如此駭人的價格著實令人瞠目結(jié)舌。
如此一字千金的筆墨,賈平凹卻常常白白相贈。"白送"皆是出于同一個原因——茶,除去文學藝術(shù)上的追求,茶似乎成了賈平凹生命中唯一的欲望。
有甚者,連他自己都表示:為了茶,顧不得尊嚴。
當代文壇的"鬼才"
1952年,賈平凹生于陜西丹鳳縣棣花鎮(zhèn)。賈平凹二十二歲那一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大學畢業(yè)以后任職于陜西人民出版社,成為一名編輯。
從涉足文壇伊始,賈平凹就展現(xiàn)了他過人的文學天賦。他相繼發(fā)表了《滿月兒》、《果林里》諸多文學作品,成為文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文科生的才情在賈平凹身上可謂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畢業(yè)不久初出茅廬的新人,賈平凹的文學之路稱得上是順風順水了。
1982年,賈平凹的多部作品又相繼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他所撰寫的散文作品內(nèi)容涉獵廣泛,用獨特的體察視角充分表達了個人內(nèi)心情感變化及哲理感悟。
用自己特有的文學表述手法將感悟及哲理融入文中,在傳統(tǒng)散文寫作里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一口地道的陜西話,一副看似與文人略微不相符的農(nóng)民模樣,獨特的表達方式、獨到的觀察力,加上與生俱來的聰慧和幽默堆疊集成為當代文壇不可多得的文學"鬼才"。
現(xiàn)如今,賈平凹用自己在文壇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文化傳承的使命和職責,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不小的貢獻。
惜墨如金,卻主動為茶廠留言
除去文學上的成就,賈平凹在書畫藝術(shù)方面也頗有造詣。熟悉賈平凹的人都知道,平日里他可謂是惜墨如金的一個人,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收藏賈平凹墨寶的人更是日益增多。
趨之若鶩之下,賈平凹的書法作品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據(jù)說,他的書法作品皆以"字"定價,目前最新行價為一個字四萬元人民幣。
未曾涉獵書畫的人乍一聽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花上萬元只為求得一字,這樣的"高消費"是少數(shù)人才能負擔的起的。不僅一字千金,而且他從不輕易揮毫。
可誰曾想就是這樣一個平時吝嗇提筆的人卻時常"上趕著"給茶廠題字,這樣的主動討好都是出于一個"茶"字。
賈平凹曾一度自我調(diào)侃,為了茶自己早已將文人墨客的斯文和尊嚴拋之腦后。在茶面前他褪去一切標簽和頭銜,只是一個愛茶的茶客而已。
許是看準他在茶面前毫無"免疫力",許多求字的人都趁著賈平凹參加茶社慶典、活動,在茶香彌漫的美好里賈平凹時常欣然揮毫。
褪去一切鉛華的蕓蕓眾生并沒有什么太多的不同,在自己喜愛的事物面前都成為一個愿意為之放下所有矜持的人。所有的凡人再怎么無欲無求,想必內(nèi)心深處都有屬于自己的向往和喜好,賈平凹亦是如此,對茶的癡迷也樂在其中。
賈平凹的"茶事"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賈平凹生長于一個并不產(chǎn)茶的地方,與茶的淵源起始于兒時青澀記憶中的少女阿花。
在此之前,在他的概念里渴了掬上一把甘甜的泉水,甚是愜意。直到阿花的相親對象出現(xiàn),在那個自己厭惡的"山外黃牙"口中,賈平凹生平第一次知道喝茶這個概念。
但是,此時的賈平凹帶著對自己女神的相親對象的敵對心態(tài),連帶對茶也沒心生好感。第一次與茶的接觸,隨著山外黃牙的離開一起失之交臂了。
大學時期一次偶然的聚會,他喝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茶。與父親、叔伯們飲茶聊天,記憶中暗紅色的茶湯入口略微苦澀,比起泉水多了一分刺激感覺并沒有過多的美好。
真正的和茶接觸是在賈平凹參加工作以后,因為要給前輩們沖好茶,他有了對各種茶葉最初的了解和接觸。
不久之后一次下鄉(xiāng)過程中,第一次他正式的為自己泡了一杯茶?粗䴘櫾跓崴飬s重新鮮活的茶葉,賈平凹端起茶杯飲下一口,此時的他甚至連這是哪一種茶葉都并不知道。
在他的記憶中,這種尚未沖泡外表附著白色絨毛看上去如同長霉的茶葉,用熱水沖泡開來之后,舒展的茶葉奇跡般的重獲新生,沖泡后的茶湯清香四溢、入口清順甘醇。
在此之前,對茶尚且無感的賈平凹一連為自己續(xù)了好幾杯茶。幾杯清茶入喉的賈平凹,感到神清氣爽。不知不覺中,賈平凹開始了自己與茶的緣分。
從下鄉(xiāng)的第一杯茶到同學"討要"來自安康的茶葉,賈平凹從喝茶到愛茶、嗜茶、品茶。生在不產(chǎn)茶的山區(qū)的賈平凹,開啟了自己"寧可三日無肉,不能一晌無茶"的人生。
隨著與茶的愈加深交,賈平凹愈加體會到品茶的妙處,也逐漸成為一位品茶的雅士。
至于他對茶的癡迷從他能跑遍城中大小茶社,不辭辛勞地為各家茶社留言題字只為貪上一杯好茶,聞上一縷茶香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賈平凹的文學人生里,彌漫著一股淡雅的茶香。對于他的嗜茶,也許有人不解,畢竟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惜字如金的大文豪為了茶能夠毅然放下文人雅客頗為看重的"尊嚴和斯文"。
然而,無法否認的是賈平凹對茶的癡迷也著實讓人羨慕,在短暫的一生中能夠有心之所向。俗話說得好,千金難買心頭好,有所愛的人生才算得上不虛此行吧。
文/朱竟年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