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楷模發(fā)布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
全國名校長在小地方遇難題
愛與責任
他打的第一張牌就是嚴格管理,
宣布進入校園安靜環(huán)境學習月。
原先像是四處撒歡兒野馬駒的學生,
突然被新校長的這根韁繩一拉,
像是有一記無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
一盤散沙式的學習氛圍在逐漸改變。
浮躁止于寧靜,
驚雷響于無聲。
如果說行為習慣可以刻意培養(yǎng),
那么對學生精神層面進行引導,
才正是陳校長大顯身手的時候。
通過國旗下演講、成人儀式,
他去激發(fā)學生的斗志。
這些學生們從沒有聽過的活動,
給他們打開了一扇人生的新大門。
經常有學生給陳校長寫信:
“是您的到來,才讓我
有了走出貴州這個不平凡的想法!
他改變的
不只是這群苗族孩子
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老師、家長,
“給錢總是要花光的,給物資總是要用完的,唯有把農民的孩子培養(yǎng)好,才能使家庭的貧困不會成為世襲。”
——陳立群:《我的教育主張》
一批貧困生被扭轉的人生
陳校長按捺著內心的詫異,
把錄取通知書交給了董永軍。
反哺這個時代
當年的宏志生在回報
“兒去貴州,不為功利,
不求功德,只為心愿。”
這是陳立群告別老母親的話,
不止如此,
陳校長當年用心呵護的幼苗已經長大,
他喚醒的不只是孩子們的宏圖大志,
更是用愛喚醒了他們那份感恩的心。
這樣的一種傳遞,
這樣一種奇妙的命運相系,
跨越時間和地域,
讓我們看到愛的力量,
人性的光芒,
以及這片土地的希望。
教育的最大魅力,
不僅僅是錦上添花,
讓好的更好,
而是雪中送炭。
在《時代楷模發(fā)布廳》的現(xiàn)場,
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頒發(fā)獎章和證書,
授予“時代楷!标惲⑷阂試覙s譽。
在很多學校都挑剔生源質量的今天,
那些聚光燈照不到的貧困家庭孩子,
那些所謂的“差校學生”、
基礎薄弱的“留守兒童”,
我們如何給他們光明的前途?
他用“花甲之年入深山”的行動,
給了我們答案:
人,生而不同,稟賦不同,
成長的環(huán)境也不同。
教育的神奇,
就是千百萬像陳校長這樣,
有理想、敢擔當的老師創(chuàng)造的。
在第35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
當年宏志班的前三屆學生代表
和臺江中學的苗族孩子們,
特意為陳校長送上節(jié)日的禮物,
首屆宏志班班長陳水珠,
在浙江化工進出口公司任高級主管
第二屆宏志班班長高堅強,
在華媒控股任董事會秘書,
第三屆宏志班班長張巧月,
在自主創(chuàng)業(yè)。
他們代表陳校長帶出的951名宏志班學生,
為校長準備了宏志生邁向社會后的成績單,
教人無問貴賤,
育人不分優(yōu)劣,
讓我們一起道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為陳校長點朵小花,為所有教書育人的老師們點朵小花!教師節(jié)讓我們道一聲:您辛苦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