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進化,包含著身體技能的改良與思想意識的覺醒,而前者的進化原通常是隨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再進行細分界定,但意識的覺醒,卻難以用生物學(xué)的知識進行解釋和推斷。
關(guān)于人類意識的概念,我們大概分為兩種,個體與群體,多個個體之間,在其意識概念進行碰撞后,大概率會整合出一個集合。
而當(dāng)這個集合體的規(guī)模龐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便會轉(zhuǎn)變成一個帶有極強排外排異性的強大集合。
這時,這個集合便改變了其,通過吸納來完善自身的性質(zhì),而是成為了一個篩網(wǎng),開始以自己為標(biāo)準(zhǔn),過濾異類吸納同類,直到出現(xiàn)比當(dāng)前集合更加進步的存在,于是舊集合死亡,新集合上場。
在人類社會,意識的進化,其實就是集合體不斷替換的過程。
而我們今天,便要以清朝時期戊戌變法作為切入點,與大家探討關(guān)于我國近代人類意志的覺醒路程。
提到戊戌變法,我們大概都會想到幾個關(guān)鍵點,為民族未來、變法維新而死的六位志士,為權(quán)柄野心、富貴榮華而蠶食國之基業(yè)的腐敗皇權(quán)、當(dāng)然還有那些為革新失敗而大聲歡呼的愚昧百姓。
戊戌變法,并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先進個體帶動落后群體,進行思維跨步的變革活動,但卻是我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地震”。
在19世紀(jì)中后期,我國因閉鎖國門導(dǎo)致與外部世界溝通斷絕,而海外國度則呈現(xiàn)出飛速發(fā)展的洶涌勢頭,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興起,則是徹底將我國與世界環(huán)境相連的那根飄渺絲線,徹底扯斷。
資本主義成為世界的主旋律,而當(dāng)我國正式認識到此情形之時,中華大地早已經(jīng)成為了別國的盤中的蛋糕。
民族危機突然降臨,不屈不甘的中華民族開始反抗,即便是這國土民心早已厚厚地積滿了灰塵,但仍不乏有杰出之輩挺身而起,扛起了救國的大旗。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名言出自中國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之口。
而且通過時間與歷史的佐證,這句話所表達的內(nèi)容也是無比正確的。
在清末時期,外敵如豺狼餓虎,內(nèi)患有朝權(quán)腐敗。
支持戊戌變法的光緒皇帝,僅是空有名號但權(quán)力虛無的一具空殼,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被舊黨派擁護的“慈禧皇帝”。
光緒憂國,召能人志士推行維新新法,廢除賦閑無能、空領(lǐng)銀餉的官吏官職,廢除八股、之乎者也的固有格律,創(chuàng)新軍、創(chuàng)新學(xué),學(xué)習(xí)仿照海外之國的新式軍隊、西方文化...
但這些無一不是對舊黨派利益的破壞,而且思想桎梏已有百余年的普通民眾,也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驚天變化。
而且一邊是基礎(chǔ)空空的空中樓閣,一邊是利益涌動的黑暗集合,戊戌變法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成為定局,固然難以想象,那八位思想先進的志士是抱有著怎樣的覺悟與使命感才毅然決然開啟變革之路的。
假若光緒皇帝手中握有兵權(quán),身后有文武群臣擁護輔佐,哪怕腐敗的舊黨派勢力依舊狂妄非常,便是退一萬步講,戊戌變法也不會落得個變法八人,二人逃遁海外,六人頭顱滾落的狼狽下場。
1898年6月,在維新變法施行的第一百零三天,慈禧發(fā)動政變,戊戌變法也因此戛然而止,就如同一只新生的雞崽子,被人用手指輕松的擰下了腦袋。
慈禧徹底掌握了皇權(quán),光緒被無限期軟禁,參與變法的八人,只有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保全了性命,其余六人則被押上街口刑場,砍掉了腦袋。
而在在六人被押往刑場之時,全街百姓幾乎全部涌上街頭,他們大聲喝彩,歡呼雀躍著這六只“妖怪”終于要被殺頭正法了。
對于這群百姓來說,維新之后的新生活是他們?nèi)f萬不能接受,也是他們根本不無法適應(yīng)的“妖魔世界”。
對于他們來說,汽車是有兩個閃光眼睛的鐵皮箱、照相機是會閃光吐火,瞎人眼睛的妖怪怪物,金發(fā)碧眼的外國人,只要看一眼就會被其攝走心魄。
但他們怕的真的是這些全新的事物嗎?
"先覺的人,歷來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排擠、壓迫、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兇。"
對于這個問題,魯迅先生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他們怕的不是新,而是相對言之,他們所代表的“舊”,在超脫于他們所處思想集合的,新思維新生活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已經(jīng)被蒙上了舊的塵紗。
但他們不敢承認,怕被集合拋棄孤立便不敢承認“新”的存在,怕舊生活的消隕會影響到自身的舒適感,便開始對群體薄弱的新發(fā)動了惡意的襲擊。
腐敗的皇權(quán)與愚昧的民眾站在一邊,望向與他們?nèi)徊煌哪菐孜唬麄兪枪治,他們與我們不同,你看他們不用四肢著地,你看他們身上穿著布片,你看他們,為什么像看動物一樣看著我們。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卻是一把已經(jīng)刺入舊思維的尖刀,新舊思維的交替更新是不可忤逆的浪潮,新思維往往會都難以一蹴而成,但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和沖刷,舊的思維就一定會被新思維而取代。
其實講了這么多,無非是想要大家明白,個人意志與社會意志沖突的本質(zhì),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活性也被大大激發(fā),從前只能想到天圓地方,如今都開始試圖探索宇宙深空的秘密。
但我們能有如今的思想高度,可不是單單用一句“時代在發(fā)展”就能搪塞解釋的,引用牛頓的一句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雖然其語句的背后意思,并不能完全貼切地表達本文觀點,但核心卻是相同的,我們能有如今的思想高度和思維模式,是因為有無數(shù)先人用他們的思想和血肉,為我們鑄造起了這座意志的高塔。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