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寫的小說《邊城》,就似小說主人公翠翠的名字一樣清新,筆者非常喜歡,因此也喜歡上了湘西大地。但不同于筆者因喜歡《平凡的世界》而喜歡上并膜拜路遙(王衛(wèi)國,1949-1992),筆者對沈從文(1902-1988)其人持保留態(tài)度,至少是不喜歡吧。
由于工作原因,前段時間時常出入湘西大地,每每涉及,總會想起《邊城》、想起沈從文,想寫點什么,但卻始終對切入點難以定奪,最終決定從讀者喜好的角度——情感、婚姻入手。
01
死纏爛打的愛情
不同于當代文豪胡適、郭沫若、李敖等因風流成性、不得到對方誓不罷休的死纏爛打,沈從文是一位不懂風流、甚至不諳風月的人物,他的“死纏爛打”可能是因為愛情,至少不是赤裸裸的為性。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寫給自己單向苦戀的美女張兆和的大量情書中為大家熟悉的一句話。
沈從文與張兆和
張兆和出身名門,曾祖父張樹聲是赫赫有名的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父親張武齡不僅是知名教育家、實業(yè)家,而且財富富甲蘇杭,母親陸英也出自望族——出嫁時抬嫁妝的隊伍就排滿了10條街!
沈從文出生貧寒之家,14歲小學畢業(yè)后曾投身行伍,浪跡于湘川黔交界地區(qū)(湘西一帶)。
少年沈從文
1922年,20歲的沈從文脫下軍裝,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小學教育,又沒有半點經(jīng)濟來源。
1923年,沈從文來到北京,報考了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最終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4年,他的作品陸續(xù)在《晨報》《語絲》《現(xiàn)代評論》上發(fā)表。
1928年,他從北京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志和出版社。
沈從文與張兆和的相識始于接下來的1929年。
是年,胡適邀請僅有小學文化、時年27歲的沈從文到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任教。行文至此,筆者忍不住啰嗦筆墨,介紹一下知名的吳淞中國公學。
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學生返抵上海,沒有著落,留學生中的姚洪業(yè)、孫鏡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經(jīng)費,兩個月后在上海四川北路橫浜橋租民房為校舍,籌辦中國公學。兩江總督端方每月?lián)茔y1000兩作為學校運營費用,派四品京堂鄭孝胥為監(jiān)督,革命黨人于右任、馬君武、陳伯平等任教員。約在1927年,胡適開始主持教務,之后擔任校長。
中國公學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師生中有不少人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如女英雄秋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謬德潘等。
任教時,沈從文認識了自己的學生張兆和。
不知是因為荷爾蒙沖昏了頭腦還是源于真正的“愛情”,性格內(nèi)向、靦腆、氣質(zhì)怯弱、內(nèi)心深處充滿自卑的沈從文竟然瘋狂地向張兆和發(fā)動攻勢——情書轟炸!
那時的沈從文,雖然已經(jīng)發(fā)表過一些作品,在徐志摩的提攜下也開始在《晨報副刊》專欄著文,但是因為沒有驚人之作,名氣不大。
追求者眾多的張兆和并沒有把這位講課經(jīng)常出洋相、時常以“鄉(xiāng)下人”自謔的老師放在眼里。對于眾多的追求者,張兆和不勝其煩,連名字都懶得記,以代號“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遞進編號稱呼。當沈從文加入“戰(zhàn)團”后,張兆和曾對室友笑稱,“他連青蛙都算不上,只能叫‘癩蛤蟆十三號’”。對沈從文的不屑可見一斑。
比起其余追求者,沈從文還是有兩處特點:第一,更加鍥而不舍;第二,情書更有文采。即便如此,也沒有得到張兆和的一絲注意。由于是老師追求學生,追求得又那么瘋狂,很快“沈從文苦戀張兆和”就傳遍校園。
當“沈從文將為張兆和殉情”的傳言風行后,張兆和為了平息這段自己絲毫算不得參與者的“輿情”,同時也為萬一沈從文真的走了極端脫離干系,帶著沈從文寫的一大堆情書找到校長胡適,狠狠地告了沈從文一狀。并且指出沈從文在情書中的一些語句不堪入目,比如“我不僅愛你的靈魂,我也要你的肉體”。
沈從文確實“色膽包天”,這句話即便放到現(xiàn)在,也是挑逗意味極強。
沒想到胡適讀了幾封情書后,笑著對張兆和說:
“沈從文是單身,他有追求你的權(quán)力。并且從書信來看,他頑固地愛著你!
胡適也沒想到,聽完他這句話后,張兆和扔下一句“我頑固地不愛他”,不顧師生禮儀轉(zhuǎn)身而去。
感情經(jīng)歷豐富的胡適一看這架勢,知道沈從文無望,于是給沈從文寫了一張條子:
“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愛情不過是人生的一件事,那些說愛情是人生唯一的事,乃是妄人之言。我們要經(jīng)得起成功,更要經(jīng)得起失敗。你千萬不要掙扎,不要讓一個小女子夸口說,她曾碎了沈從文的心……”
要說,胡適這段話確實寫得很有水平,既能開導人又似乎預料到了沈從文在文學上將有大成。
可與胡適對待婚姻、感情的理性豁達、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同,沈從文是感性而執(zhí)著的,說得好聽一點,那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說得難聽一點那就是死纏爛打。
次年,沈從文被派到青島大學任教(山東大學前身),之后的三年時間,他寫給張兆和的情書從未間斷,直到她畢業(yè)。
此期間,沈從文逐漸名滿天下。沈從文的苦戀早就驚動了張家父母及姐妹。見沈從文在成名后依然如此堅定,他們對這段感情、進而的婚姻是贊成的。
張家并無兒子,唯有四朵金花,在整個蘇州,張家“四朵金花”名聲在外,個個才貌雙全、學貫中西。張兆和排行老三,是其中相貌最出眾、性情最孤傲的一位。
張家“四朵金花”(框內(nèi)為張兆和)
“四朵金花”中,老大張元和嫁給了昆曲名伶顧傳玠,老二張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老四張充和嫁給了漢學家傅漢思(在哈佛、耶魯教授書法和昆曲多年,被稱為“民國最后的才女”)。
在家人的一致勸說下,張兆和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反感沈從文的追求,她在日記里寫到:
“他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我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
也就是說,張兆和最終同意了同沈從文的婚姻,但是對他更多的情愫是感動和同情,而非愛情。這為之后二人婚姻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02
不幸的婚姻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終于抱得美人歸,二人喜結(jié)秦晉。
新婚時的沈從文與張兆和
婚后僅僅半月,9月23日,沈從文與原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刊物薈萃了朱自清、冰心、林徽因、朱光潛等一批名家,塑造了“京派文學”,也演繹了諸多文壇趣聞佳話,沈從文也成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之一。
1934年,沈從文完成了名作《邊城》的創(chuàng)作,達到其一生文學事業(yè)高峰,堪稱事業(yè)、愛情雙豐收。
然而,婚姻不是過家家,不是一時沖動下可以將就的一天兩月。結(jié)婚后,二人之間的諸多不適暴露了出來。
一開始,沈從文就把自己放在了卑微的地位,比如1931年沈從文在給張兆和的一封情書中寫到:
“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里,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于十分褻瀆了你的!
這些都決定了婚后二人在情感上的不平衡和不適合。
1、感情上,沈從文處處遷就妻子、討好妻子,哪怕妻子對他露出一顰一笑他都會興奮半天。
2、雖然國難日重、生活日艱,但張兆和畢竟是名門千金、大家閨秀,因此,即便在經(jīng)濟狀況日益捉襟見肘的情形下,張兆和還是將很大一部分家庭收入用在了古董、字畫的收藏上。對此,沈從文十分不理解,時有抱怨。而張兆和也明確告訴沈從文,她寧愿忍受物質(zhì)上的清貧也要盡量滿足自己精神層面的愛好。
3、雖然學貫中西,但是張兆和保持著中國婦女結(jié)婚后相夫教子的傳統(tǒng),她越發(fā)變得樸素。而沈從文對此越來越不滿,她希望妻子保持“時尚”,時常逼著她燙頭發(fā)、穿高跟鞋——在戰(zhàn)亂年代,這頗讓人難以理解。
從這一點,筆者非常懷疑沈從文一開始對張兆和的著迷就是出于荷爾蒙的沖動。
相夫教子的張兆和
意識上的不同、思維上的差異讓這對夫妻的日子逐漸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矛盾,張兆和對沈從文的同情和感動情愫也逐漸變得蕩然無存,二人的婚姻有名無實。
03
第三者插足
按照常理,因為張兆和對沈從文一直沒有感情,當年在學校追求她的“青蛙”都能編號到十幾號號,她這一環(huán)是更容易出現(xiàn)感情縫隙,更容易讓第三者乘虛而入的。但事實剛好相反。
沈從文與這位第三者的相識系一次偶然。
一次,沈從文受同鄉(xiāng)親戚之托去民國前總理、沈從文的鳳凰同鄉(xiāng)熊希齡家轉(zhuǎn)交禮物。恰逢熊希齡外出,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文藝青年”高青子(本名高韻秀)接待了她。一見之下,高青子就給沈從文留下了“優(yōu)雅脆弱”“我見猶憐”的美好印象。
能偶然認識名滿天下的文壇大師,也讓這位“文藝青年”興奮不已。
一個月后,高青子造訪沈從文,刻意按照沈從文小說《第四》中的女主角穿戴形象做出打扮。敏感的沈從文頃刻洞悉了高青子的少女心思。與張兆和多年的情感、婚姻生活中,沈從文一直處于卑微的“舔狗”位置,突然之間出現(xiàn)一位仰慕自己、刻意取悅自己的年輕女性,沈從文不禁心猿意馬起來。
二人的交往自此也逐漸頻密起來。高青子也利用沈從文的資源,于1935年在沈從文主編的《國聞周報》上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紫》。至于高青子是真的愛沈從文還是利用沈從文抑或二者皆有之,筆者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不做評價。
高青子的小說發(fā)表后,對沈從文的追求越發(fā)猛烈。而沈從文的內(nèi)心卻產(chǎn)生了深深的不安和自責!俺鲇趯ζ拮拥膼邸保x擇了坦白從寬。將自己與高青子的事情和盤托出——從這一點來看,沈從文的情商是極低的。要真覺得對不住妻子,悄然、決然與高青子一刀兩斷才是最好、最負責任的處理方式。
心高氣傲,原本就不愛沈從文的張兆和如何受得了此等“侮辱”,一怒之下帶著兩個孩子回了蘇州娘家。
1936年春節(jié),雪夜,沈從文找到林徽因,向她傾訴了妻子回娘家的苦惱及自己“精神出軌”的困擾。林徽因聽完他的講述后讓他找金岳霖深談。
這倒是一件趣事,金岳霖是林徽因幾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者,即便在林徽因與梁思成結(jié)婚后也依然如此,而梁思成卻“大度”的包容著二人的精神戀情,甚至在重慶時允許三人生活在同一個院子里。金岳霖是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家,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邏輯學的開創(chuàng)者,而邏輯學與心理學、哲學都密切相關。
金岳霖不愧為邏輯學大師。二人深談了一些什么,筆者不掌握其中信息,不得而知。但是確知的是,談話后沈從文和高青子拉開了距離,并且在二姐張允和的幫助下去蘇州接回了妻兒,帶著他們遠赴昆明,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
但是,沈從文并沒能擺脫高青子的追求。1938年,“癡情”的高青子追到了昆明,沈從文不僅沒有拒絕,而且還專門為她在西南聯(lián)大安排了圖書管理員的工作。二人繼續(xù)交往。
從同期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的朱自清的日記記敘“從文有戀愛故事”來看,二人的交往比以前更甚。雖然沈從文從未承認,很多人已經(jīng)不再相信二人僅僅是“精神戀愛”。
1940年,高青子開始逼婚。雖然妻子從未愛過自己,但是沈從文認為自己一如既往地深愛著妻子,同時也拋不下兩個孩子,斷然拒絕了高青子的逼婚。高青子一怒之下與西南聯(lián)大一位青年教師“閃婚”。二人多年的戀情自此終結(jié)。
1941年7月,對已婚的高青子依然不能忘情的沈從文寫下了短篇小說《看虹錄》,回顧了他與高青子的初遇,用充滿激情和欲望的語言大膽描寫了他對高青子身體的渴望,十分露骨,甚至被感情生活豐富多彩的郭沫若抨擊為“粉紅文藝”,含蓄表達《看虹錄》為“黃色小說”。
從《看虹錄》的內(nèi)容,結(jié)合強迫要求張兆和“燙發(fā)、穿高跟鞋,保持時尚”來看,筆者堅信對沈從文的判斷:
第一,沈從文的“愛情”多從生理角度出發(fā)(愛情的本質(zhì)也在這里?對此筆者沒有研究。)。
第二,他同高青子僅僅是“精神戀愛”顯然是在撒謊。
這樣的事情一再發(fā)生,尤其《看虹錄》的出版實在是對張兆和的羞辱,張兆和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二人自此公開分居。
按照現(xiàn)代人的詞匯,不知道沈從文算不算“渣男”——我想,這必定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04
兩度自殺
巧合的是,婚姻實質(zhì)破裂時,沈從文的文學及教育事業(yè)也開始走下坡路!哆叧恰分笤贌o佳作出現(xiàn),一部過了“意淫”快活的《看虹錄》也讓自己的人品廣受詬病。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文藝圈更是與他劃清界線,沈從文也被迫游離于文藝界邊緣,生活上幾乎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精神上也接近崩潰。
張兆和很想喚醒自己往昔對沈從文的同情,但是一想到《看虹錄》里面露骨的描寫就無法原諒。
1950年,沈從文兩度自殺。第一次想觸電自殺,沒能成功。兩天后,他選擇了血腥的割腕方式。他將自己反鎖在家里,割破了自己的手腕和脖子。幸好張兆和的堂弟偶然來訪,聞到陣陣血腥后破窗而入。沈從文被急救過來,之后卻被送到了安貞醫(yī)院,醫(yī)生診斷其為輕度精神分裂。
得知情況,張兆和心軟了。她回到了丈夫身邊,并將沈從文從醫(yī)院接回家里,衣不解帶地悉心照顧。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之下,沈從文的身體和精神都恢復正常,但他的名聲和地位已經(jīng)風雨飄渺。
暮年的沈從文和張兆和
此后的沈從文不再有文學佳作面市,他開始了對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沈從文以86歲高齡離世。他離世后,張兆和開始了對其數(shù)百萬字的文學作品的整理,最終為丈夫出版了《沈從文全集》——這算是為他們一輩子的糾葛做了畫上了完滿的句號。張兆和很是讓筆者敬仰。
人生的最后幾年,張兆和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對以前的一切都不再記得,除了看到沈從文照片時能說出一句“這個人我認得”。2003年,張兆和以93歲高齡離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