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生活·感悟] “輕量化”社交如何影響青年一代

7 已有 1020 次閱讀   2024-06-13 08:22
小編推薦
“輕量化”社交如何影響青年一代 

王德福 受訪者供圖

社會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隨著網絡信息化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也隨之不斷改變,簡單、快捷、無負擔的“輕量化”“淺緣化”社交正在成為不少年輕人自覺不自覺的新選擇。這種“輕量化”的社交有哪些特點,會給這一代青年的現(xiàn)在與未來帶來怎樣的影響?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王德福,就此話題進行了一番探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看到您對青年社交問題做過專門的調研,在您看來,當前年輕人的社會交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王德福:年輕人最需要社交,他們需要建立一定的社會關系,但他們追求的社會關系已不是過去那種相識、相知、相守一生的“重資產”,可以說,“輕量化”社交已經成為當前青年社交最主要的特征。這種“輕量化”社交打破了原先的社會交往評價體系,比如在以往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個人往往是作為被評價的對象,由他人來評判個人的為人怎么樣、能力如何,但現(xiàn)在個人成了自己關系網絡的審視者,交往對象、社交功能等都被個人首先按照自我標準進行排序,這時“悅己”就成了社交選擇的主要依據,愿意交往就繼續(xù)交往,不愿意交往就會選擇退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種“輕量化”社交具體有什么特點?

王德福:首先表現(xiàn)為社交需求的單純化。當下不少年輕人希望交往關系是簡單的、松弛的,不太愿意在某段關系上附著太多的訴求,只想跟特定的人圍繞特定的事情形成特定的交往關系,比如“搭子”社交,就是僅僅因為在某些方面投緣而形成的社交關系,比較看重交往提供的單純功能和即時性的情緒價值,而把復雜的、長時段的尤其是可能涉及利益的工具理性價值排除在外。

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社交規(guī)則的簡單化。在一段關系中,如果感到不舒服、不合適,一些年輕人會選擇回避或退出,比如在職場中,他們會刻意回避或懶得處理和經營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避免自己在其中耗費時間、精力成本,對于這類青年來說,社交規(guī)則的強制性無疑是在減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我們最近的一項民調發(fā)現(xiàn),不少年輕人覺得維持深度社交關系更困難了,您怎么看待這一結果?您認為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

王德福:在我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中,社會關系是個很重要的概念,也有著豐富的意涵,不僅具有為個體提供支持的社會功能,個體也在社會關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人生意義。在這種社會文化下,人們形成的社會關系支持性強,規(guī)則性也強。但當前我們已經處于強烈的流動性社會中,想要維持穩(wěn)定的傳統(tǒng)型的社會關系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甚至困難。當前,青年人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很多都擺脫了地緣、血緣的限制,因學業(yè)、職業(yè)產生的關聯(lián),因為存在競爭性、不穩(wěn)定性等因素又難以發(fā)展為深度的社會關系。畢竟深度社交關系的建立和維系需要長時間的交往,要共同經歷一些關鍵事件的考驗,才能達到彼此交心的程度,對于當下變動性、流動性很大的青年來說,客觀條件也難以支持他們與人的深交。

另外,一些年輕人主觀上也在抗拒和逃避深度社交,有意將自己的社交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跟熟人保持一定距離。這里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前年輕人在他們社會化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為他們提供了相對純粹的成長空間和比較多的保護,使他們與外部世界發(fā)生深度互動的機會大幅減少,從而也就失去了相當多的真實世界復雜關系的社交訓練。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交往環(huán)境就是簡單的、單純的,再加上互聯(lián)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虛擬網絡上基于興趣形成的、淺層次的交往模式,方便他們隨時進入和退出某類關系,成本很低,這也影響了他們的社交偏好和社交能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對個人的社交能力提出哪些挑戰(zhàn)?

王德福:當所有的關系都基于個人的情緒和喜好來建立時,這種關系往往是不穩(wěn)定的。如果僅僅是普通的朋友關系,影響不是很大,但若是好友、親密關系等,這種社交習慣難免會影響深度關系的建立和維系。其實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一定有正反饋,也有負反饋,現(xiàn)在一些年輕人把交往中的正反饋無限放大,而對負反饋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甚至一出現(xiàn)負反饋就想退出。有這種想法和習慣的年輕人,需要認識到只有正反饋的完美關系只存在于理想狀態(tài),在現(xiàn)實社會交往中,學會正確處理交往中的負反饋變得尤為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淺緣化”“輕量化”社交成為一種趨勢,您覺得這會給當下這代年輕人帶來哪些影響?

王德福:“輕量化”社交比較輕松、簡單,目的單純,往往更容易達成,使得一些年輕人能夠拓寬交友圈,結交到不同類型、興趣相投的人。但也正是因為交往方式簡單,想要發(fā)展成為知心的、交心的朋友會比較困難。

在傳統(tǒng)社交中,親緣關系和地緣關系是主要的社交關系,呈現(xiàn)出差序格局形態(tài),即以個體為核心,親疏遠近和社交強度逐層衰減,關系圈層比較多。當前年輕人的社交關系,我把它形容為“花瓣”形狀,每片花瓣意味著因某種興趣和某些人形成的小圈子;ò昱c花瓣之間可能有交叉,也可能沒交叉,有些花的花瓣很多,有些花的花瓣很少,但突出的表現(xiàn)為更居中心的“花蕊”的部分特別小,這體現(xiàn)著與個體關聯(lián)緊密的強關系在收縮,豐富的弱關系占據了個體社會關系網絡的大部分。所以當個體遇到比較大的困難,需要社會關系網絡提供經濟支持、情感支持時,淺層次的弱關系通常很難滿足這種需要!拜p量化”的社交關系“同富貴”容易,“共患難”難,因為后者需要有足夠強度的社會信賴,而社會信賴的形成一定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和大大小小各種事件的考驗的。

深度交往的社會關系具有強支持的功能,也有強束縛的消極一面,F(xiàn)在一些年輕人拒絕復雜的社會交往,一方面從強束縛的關系中解脫出來,但也意味著當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很難獲得強支持了。隨著淺緣化交往越來越普遍,攤大餅式的社會網絡支持體系對個體的支持強度實際上在迅速弱化,好像每個人都只能獨自面對生活比較沉重的那一面。所以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會產生“群體性孤獨”,即使有很多熟人隨時可以交流,但深層次的孤獨感卻難以得到排解,這是“輕量化”社交給個體帶來的不得不承受的“重”后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既然如此,年輕人該如何回應這種“輕量化”“淺緣化”的社交趨勢?

王德福:人類學家項飚關注到“附近”在消失這個社會現(xiàn)象,因此他提出要關注“附近”、重建“附近”。對于社交關系來說,我想也是一樣,人最終總要在社會交往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城鎮(zhèn)化后,越來越多年輕人進入到城市,并選擇在城市中落腳扎根,這為穩(wěn)定的社會交往關系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條件和環(huán)境,所以我認為小區(qū)或社區(qū)應該成為年輕人新的地緣關系建立的陣地,依托自己生活的小區(qū)或社區(qū)建立緊密的社會關系是值得探索的。

現(xiàn)在有些地方已經逐漸發(fā)展出地緣社交,我把它稱為“新鄰里關系”,“新”體現(xiàn)在哪里?我認為這種地緣關系會把社會評價和社會控制的方面剝離出去,讓關系不再是束縛,而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支持功能上,比如鄰里互助,參與公共事務等,形成一定的社會合作,讓個人不僅關注自己本身,也關注自己周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從而形成相對穩(wěn)定、有認同感,又可以相互支持的社群關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