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到今,人人都可能卸磨殺驢,人人都可能被卸磨殺驢。當驢子拉完了磨,累了、餓了是要吃東西的,把拉完磨的驢子殺掉吃了,更是節(jié)省一筆開支,也省得被犟驢子踢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上樓抽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都是有原因的,許多事情成功后,功臣也就沒有用了。高鳥都沒有了,那個弓箭還有啥用。謀劃的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謀劃策的人一腳踢開,防止再被謀劃。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如龜孫子一樣臥薪嘗膽,乞求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
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么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墒沁^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殺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蔽姆N此時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
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拔劍自盡。
任何人都不要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否則會失去人心,最后遭到被卸磨殺驢。楚漢爭霸時期,軍事天才韓信用盡奇謀幫劉邦滅掉諸侯各國,十面埋伏逼死霸王項羽與烏江,本該封侯拜相,卻難逃被劉邦卸磨殺驢,斷頭臺上悟出: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人在得到別人的幫助成功了,生活好了,是不是應該感謝人家,答案是應該的,可是為什么有人會忘恩負義呢?就是因為許多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沒對所幫助的人有最起碼的尊重,最基本的尊重,人格的尊重,也就是說不要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給別人一種我在施舍你,我瞧不起你的特別感覺,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卸磨殺驢時,驢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當時就處在那個地位上。被殺了的驢子只要不死就成,其實是個好事,以后不用在拉磨了。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主動退出,已經(jīng)付出的就當交學費了,不要造成更大的付出就好。自己是不是驢,要是驢子又能干什么呢,乖乖的拉磨吧。
紅塵之間,被卸磨、被殺驢、當兔子、成走狗。不管是行政單位還是企業(yè)單位,都是鞭打快牛。有人可能是能力強,那個崗位更需要有能力的人去管理,所以就去了。如果不想去,可以提出來,這樣做之前得自己先衡量下,權(quán)衡利弊,考慮好最好的和最壞的結(jié)果,還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有時候事情只有自己解決,任何人都幫不上忙。遇到不公唯一的辦法是把想法向上級反映,如果理由是合理的一定要堅持到底,畢竟人是要講道理的。
每家公司都面臨相通業(yè)務的公司的競爭壓力,部門變更也是常有的事。自己要及時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被調(diào)整到另外一個崗位,一方面是公司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比你高層那里,你的綜合水平不適合向上或者平移調(diào)整。可能你對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發(fā)生這樣的事情讓你感到憤憤不平。說明你對自己的認知和領導甚至同事對你的認知是不同的、有差距的。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如果自己真的是有明顯的問題,那么在新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平和客觀,從頭再來。能贏得下級的擁護,同事的認可,職位、待遇等自然會慢慢來到。如果自己沒有什么問題卻偏偏遭遇到不公平待遇,也沒關系,既來之則安之。處變不驚,仍然一如既往的做好工作……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