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殘存的隔夜普洱茶水染紙,幾乎成了我的一個習(xí)慣。我之所以染紙,不像別的書家一樣,是為了染色作舊,而是為了去除宣紙的火性。相對于茶水染過的宣紙,我更喜歡天然的純白色。然而,如果論起紙性,用茶水浸潤過的宣紙則更勝一籌。
剛剛開始習(xí)書的時候,對宣紙并不講究,無論這紙是否洇墨,毫無辦法。如果想用起來效果好,只能買高檔宣紙,一張紙要幾塊甚至十幾塊錢。后來家里存了一些紙,雖然檔次不高,但因為存放的時間久了,寫起字來卻是濃淡相宜,浸潤有度。這才讓我明白了過去大家經(jīng)常講起的“紙性”。當(dāng)初聽到這些,很不以為然,以為這是書法家的矯情,就是用毛筆寫個字,哪來這么多講究?然而,寫字時間久了,對紙張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紙墨的感覺也越來越精,紙張的好壞一下筆就能感覺出來。所以,越來越注重存一些紙。紙壽千年,紙是存不壞的,宣紙這東西也像是文物,存的時間越久越珍貴。
用殘存的隔夜普洱茶水染紙,是受一個朋友的啟發(fā)。有一段時間,朋友經(jīng)常發(fā)一些茶食的圖片在朋友圈,后來把一壺剛泡上的普洱茶拍了照片發(fā)給了我,我一看那茶湯的顏色,紅色中帶著深沉,深沉中含著通透,著實讓人喜愛。那時候,我便有了用普洱茶給宣紙染色的想法。后來朋友送了我一些普洱茶,我第一次用殘存的普洱茶水染紙,染出來的宣紙雖然不如預(yù)想的好看,而且起了很多皺褶,但用起來卻和原來的紙張不一樣,洇墨均勻,濃淡適度。在這樣的宣紙上寫字,筆墨就像有了靈性,想濃則濃,想淡則淡,潤而不洇,干而不燥。這才讓我對紙有了更多的了解。
后來,我試了很多紙,雖然都不是什么好宣紙,但過了水之后的宣紙沒有了火性,寫起字來自然流暢,不洇不滯。這與長時間的存放大概是一個道理。
紙性通人性。人在年輕的時候火氣很大,但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和事業(yè)上的風(fēng)雨歷練就會變得成熟,為人處事開始變得圓滑老道,凡事懂得變通。這樣的人才讓人喜歡交往,交往起來讓人感覺舒服。
當(dāng)然,如果是好宣紙,自然不用通過過水的辦法來改變紙性,也舍不得通過這樣的辦法來讓它適應(yīng)人。真正好的宣紙,愛紙的人也懂得珍惜,舍不得隨手就用,自然會用時間來打磨。通過過水來處理的紙,也和人一樣,必定是看似頑劣,沒必要珍惜而隨手就用,但又想通過馴服來讓它聽話的紙。如果通過過水還不好用,那也就只好隨手一扔了事!
用紙也和與人交往是一個道理,好的朋友值得珍惜,通過風(fēng)風(fēng)雨雨打磨出來的朋友會成為知已;而如果通過時間和交往都不能成為朋友的人,也就沒必要放在心上,只好無奈地說一聲無緣了事。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