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歐洲詩人》雙年度獎頒獎典禮暨“中國詩歌走向歐洲”學術論壇在京舉行
歐洲詩人雜志社 西班牙伊比利亞詩社 2024年08月31日 浙江

8月26日,由西班牙《歐洲詩人》雜志主辦,《中國漢詩》詩刊、西班牙華文作家協(xié)會、歐洲華文筆會、歐洲新移民作家協(xié)會、中歐跨文化作家協(xié)會、Utopia de las Artes協(xié)辦,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河北胡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歐洲詩人》雙年度獎頒獎典禮暨“中國詩歌走向歐洲”學術論壇在京舉行。
《歐洲詩人》雙年度獎揭曉:楊克擔任評委會主任引領文學盛事
近日,備受文學界矚目的首屆《歐洲詩人》雙年度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盛大舉行,正式揭曉了從2022年至2024年間發(fā)表在《歐洲詩人》雜志上的杰出詩歌作品獲獎名單。本次評選活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詩人作品,經(jīng)過評委會嚴格篩選與評審,最終有九位來自西班牙與中國的詩人脫穎而出,榮獲這一殊榮。
首屆《歐洲詩人》雙年度獎成立評選委員會,由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擔任評委會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汪劍釗、《中文學刊》主編莊偉杰擔任評委會副主任,《歐洲詩人》雜志社社長王曉露擔任評委會執(zhí)行主任,《中國漢詩》主編王長征擔任評委會秘書長,《歐洲詩人》副社長蘇疆萌擔任評委會副秘書長,同時聘請諾丁漢寧波大學教授Angel XJ、歐洲新移民作家協(xié)會會長夢娜、西班牙康普頓斯大學拉美文學博士趙彥、《歐洲詩人》西語主編Alejandro Lora等人擔任評委會委員。

活動開始,由《歐洲詩人》雜志社社長王曉露致辭,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歐洲詩人》的情況!稓W洲詩人》創(chuàng)刊于2022年,是一本立足于歐洲大陸,面向各洲(側重于華文詩人)的多語種詩刊,詩刊的編輯團隊由中國大陸和歐洲各國的著名詩人、學者組成!稓W洲詩人》是一個東西雙方詩人溝通的橋梁式的平臺。

獲獎名單中,西班牙詩人羅茜奧·奧維耶多、安東尼奧奎羅以其獨特的浪漫情懷、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生命的深刻洞察贏得了評委們的高度認可。他們的作品或描繪自然之美,或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或探討社會現(xiàn)實,展現(xiàn)了詩歌的多樣性與活力。而中國詩人林雪、吳少東、李自國、單永珍等則以其深邃的哲理思考、豐富的意象構建和精湛的語言表達贏得了各國讀者贊譽。他們的作品不僅傳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精髓,更融入了現(xiàn)代社會的元素與視角,展現(xiàn)了中國詩歌在新時代的獨特魅力。




頒獎典禮由《歐洲詩人》雜志社社長王曉露主持,首先頒發(fā)的是《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授予羅茜奧·奧維耶多、林雪、吳少東、李自國、單永珍5位詩人,分別由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僑聯(lián)副主席馮麗麗、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婭、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諾丁漢寧波大學教授Angel XJ擔任頒獎嘉賓為獲獎詩人頒獎。

隨后揭曉了《歐洲詩人》雙年度作品獎,授予安東尼奧·奎羅、王小龍、湯紅輝、孔鑫雨四位詩人,分別由《半島詩刊》主編伊夫、《解放軍文藝》原主編姜念光、澳洲華文詩人筆會會長莊偉杰、《中國女詩人詩選》主編施施然擔任頒獎嘉賓為獲獎詩人頒獎。
附授獎辭:
羅茜奧·奧維耶多 (Rocío Oviedo Pérez de Tudela)在用詩歌創(chuàng)作來填補邏輯和理性無能管轄的地段,在不遺余力地用童年記憶的視角去沉思一切事物所做的努力超越了大部分詩人。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提名評委:趙彥)
林雪,作為當代詩壇杰出的女詩人,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情感表達贏得了廣泛贊譽。她的作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深刻的哲理和動人的情感,充滿了對人性、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思考,既有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也有對現(xiàn)實問題的批判和反思,展現(xiàn)了中國詩人深邃的思想和廣闊的胸懷。為此,授予她《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愿我們跨越國界,以詩為橋,共同見證一位杰出女性文學靈魂的璀璨綻放。(提名評委:王長征)
吳少東的詩,是時間的低吟,是空間的對話,他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打通現(xiàn)代與古典的經(jīng)脈,以獨特的視角與語言表達,探索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他的詩作不僅是對個體經(jīng)驗與真實情感的獨特書寫,更是對人類命運、自然生態(tài)、文化沖突的深刻反思與精準呈現(xiàn)。他以詩為橋,溝通不同文化與語境背景下的心靈交流,有力促進了東西方文學的多樣性、包容性與交融性的形成。鑒于他過往取得的豐碩成就和對未來無限可能,特授予吳少東首屆《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愿他繼續(xù)以充滿魅力與辨識度的詩歌為構建連接東西方、跨越時空的文化橋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提名評委:蘇疆萌)
李自國善于從日常具象事物中剝離出深刻的社會性問題,意象的熟練使用讓他詩歌中的生靈具有了聊齋式的自我代言的功能。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提名評委:Angel XJ)
單永珍生活在西夏故地,黃沙、白云、青草,這些刻在他血液中的遼闊的詞語,造就了他的詩歌自帶磅礴氣勢,使他成為了大西北的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人獎。(提名評委:王曉露)
安東尼奧•奎羅擅長于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述,常常以懷舊的方式,表達出對于當下的一種悖論式的樂觀精神,一種天主教徒對生活的虔誠的感激。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歌獎。(提名評委:Alejandro Lora )
王小龍是當代詩壇一個獨異的存在。他的創(chuàng)作來自于日常的口語,但又剔除了口水化的濺射與洇淹。這使他的作品擺脫了既有的僵硬、呆板和偽詩的束縛,既體現(xiàn)出鮮活的生命力,又保留了詩的抒情底色和哲性的思考。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歌獎(提名評委:汪劍釗)
湯紅輝的詩歌是傳統(tǒng)文化氣質和山水靈性的結合體,富有畫面感的詩句贏得眾多讀者的認可。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歌獎。(提名評委:莊偉杰)
孔鑫雨作為一個用靈魂觸摸文學的人,在她用唯美靈動的玄幻小說,打開文學之路的時候,她的詩歌同樣也充滿奇幻異質的色彩。她喜歡穿梭在現(xiàn)實與夢境,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徜徉在浪漫和完美,憐憫和疼痛的河流里。把內(nèi)心的敏感,感性,憂郁,追求和夢想,用意象語言破譯生命的密碼。為此,評選委員會特授予他《歐洲詩人》雙年度詩歌獎。(提名評委:楊克)
此次《歐洲詩人》年度獎的評選結果,不僅是對獲獎詩人個人才華的肯定與表彰,更是對中西詩歌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一次有力推動。獲獎詩人們紛紛表示,將以此為契機,繼續(xù)深耕詩歌創(chuàng)作領域,探索更多元化的藝術表達方式,為中西詩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歐洲詩人》雜志也借此機會向全球文學界發(fā)出了邀請,希望更多優(yōu)秀的詩人能夠關注并投稿至該雜志,共同推動全球詩歌文化的交流與繁榮!稓W洲詩人》雜志將一如既往地秉持開放包容的辦刊理念,為全球詩人提供一個展示才華、交流思想的廣闊舞臺。
《歐洲詩人》與《中國漢詩》結為“友好詩刊”,共繪中西詩歌交流新篇章
頒獎結束以后,西班牙《歐洲詩人》雜志與《中國漢詩》詩刊正式結為“友好詩刊”,標志著中西詩歌交流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東西方文學界的相互了解與友誼,更為推動全球詩歌文化的多樣性與繁榮貢獻了新的力量。此次活動由青年詩人、《歐洲詩人》雜志副社長蘇疆萌主持。他向與會嘉賓分別介紹了兩家詩刊及主編,并邀請《歐洲詩人》雜志社社長王曉露與《中國漢詩》主編王長征分別代表各自團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們表示,詩歌作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具有跨越國界和意識形態(tài)的獨特魅力。《歐洲詩人》與《中國漢詩》的結緣,是中西詩歌文化相互吸引、相互借鑒的必然結果,也是兩國文學界共同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成果。

為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兩家刊物的主編互贈了詩刊和精心準備的禮物。西班牙《歐洲詩人》雜志社長王曉露贈送了一座精美的西班牙女財神像雕塑,寓意著對《中國漢詩》雜志未來繁榮發(fā)展的美好祝愿。而《中國漢詩》雜志主編王長征則回贈了自己的書法《!纷旨扒嗄陼抑茺惖臅ㄗ髌贰峨S緣》,表達了中國詩人對西班牙詩歌文化的敬意與友好之情。此次結為“友好詩刊”不僅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更承載著雙方對未來合作的美好愿景。雙方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在詩歌創(chuàng)作、翻譯、研學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將攜手舉辦更多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如詩歌朗誦會、作家互訪、學術研討會等,為中歐詩人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同時,雙方還將積極探索數(shù)字化合作的新模式,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技術,打破地域限制,讓中西詩歌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中國詩歌走向歐洲”學術研討會,共探詩歌文化深度交流新篇章
最后進行的是“中國詩歌走向歐洲”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匯聚了國內(nèi)外眾多知名學者、詩人及翻譯家,共同探討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與影響,深入剖析中西方詩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現(xiàn)了極高的思想深度與學術價值。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孫曉婭、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北塔、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清印、《解放軍文藝》原主編姜念光、諾丁漢寧波大學教授Angel.XJ、澳洲華文詩人筆會會長莊偉杰、安徽當代詩歌研究會會長吳少東、《歐洲詩人》雜志社西語主編 Alejandro Lora 、《星星》詩刊編審李自國、《半島詩刊》主編伊夫、《中國女詩人詩選》主編施施然、寧夏固原市文聯(lián)副主席單永珍、《天姥山》主編梁子、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文創(chuàng)委常務副秘書長李金龍、看見河北網(wǎng)主編焦景莉、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僑聯(lián)副主席馮麗麗、安徽文藝出版社副編審周麗、《歐洲詩人》雜志社西語副主編于昕冉、《歐洲詩人》雜志社西語副主編史志龍、中國華語詩歌春晚最佳詩人獎得主劉劍、經(jīng)濟日報社高級記者高云良、孔子后裔孔鑫雨、音樂人丁留強、詩人盛華厚、吳龍鋒,以及主辦方《歐洲詩人》雜志社社長王曉露、《歐洲詩人》雜志社副社長蘇疆萌、《中國漢詩》主編王長征等來自中國各大高校、研究機構,以及來自歐洲、美洲等地區(qū)的專家學者,他們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界限,共同為中國詩歌的國際化傳播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議現(xiàn)場,中西方學者共聚一堂,圍繞“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與影響”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不僅探討了如何做到詩歌翻譯的精準與意境的傳達,更深入挖掘了中西方詩歌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與審美追求。這種跨文化的對話,不僅促進了學術研究的深入,更讓與會者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共通之處。
研討會以“中國詩歌走向歐洲”為主題,分為多個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專家學者們從詩歌翻譯、文化接受、詩學理論等多個角度,分析了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歷程與現(xiàn)狀,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他們指出,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不僅是文學藝術的交流,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體現(xiàn)。中國詩歌的國際化傳播不僅僅是文字與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觀念、審美趣味及哲學思考的傳遞。他們強調(diào),中西方詩歌雖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有著對人性、自然、宇宙等終極問題的深刻思考,這些共性使得中國詩歌在走向歐洲乃至全球的過程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在思想深度方面,與會者們紛紛表示,中國詩歌的國際化傳播不僅要求精準的翻譯與廣泛的傳播渠道,更需要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共性,找到詩歌文化的共鳴點。他們強調(diào),中國詩歌的獨特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審美追求,這些元素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應得到充分展現(xiàn)與傳承。



此外,研討會還設置了多場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入交流與思想碰撞的平臺。專家學者們圍繞具體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與見解,共同推動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與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討會還特別邀請了歐洲地區(qū)的青年學者參與。他們結合自身的學術背景與研究經(jīng)驗,為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與深刻的見解。這種跨越國界與文化的交流,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友誼,更為中西方文化的長期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跨文化的交流不僅拓寬了與會者的學術視野,也為中國詩歌在歐洲的傳播與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感。

“中國詩歌走向歐洲學術研討會”的成功召開,為中國詩歌的國際化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持與實踐經(jīng)驗。這場詩意的盛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詩歌走向歐洲,甚至走向世界具有深遠的意義,中西方文化交流將更加深入廣泛,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與繁榮貢獻更多的力量。
相約科技與人文,共話詩意未來
活動最后,與會詩人共同參觀了北京達濟康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入公司研發(fā)中心、生產(chǎn)車間及實驗室,親身體驗了生物科技的魅力。此次探訪讓詩人們對生物科技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科技創(chuàng)新對于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的重要作用?萍寂c人文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領域,科技的發(fā)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領和支撐,而人文的繁榮也需要科技的推動和助力。通過此次探訪活動,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科技與人文融合的重要性,并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加強雙方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本次活動還得到了海棠春秋(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傳美書畫院、貴州矛影酒業(yè)有限公司、看見河北網(wǎng)、中華風雜志、《青年詩人》雜志、華語作家網(wǎng)、中藝詩歌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