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伊人久久成综合久久影院,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論·研究] 金剛薩埵心咒

1 已有 5687 次閱讀   2017-04-04 06:07   標簽style  金剛 

金剛薩埵心咒 

所屬類別 :
稱謂

金剛薩埵心咒就是"嗡 ōng 班bān 札(爾)zhā er 薩sa 垛duǒ 吽hōng. "。又寫作:"唵班雜(兒)薩朵吽"。

讀音參考梵文專家蔡文瑞版本, 大寶法王視頻梵文念金剛薩埵心咒模擬出來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金剛薩埵心咒

  • 類別

    佛教咒語

 
  • 咒語

    嗡 ōng 班bān 札(爾)zhā er 薩sa 垛duǒ 吽hōng

  • 出處

    唐不空三藏譯《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

折疊簡介釋義

折疊簡介

金剛薩埵(又寫作:金剛薩垛 )

雖然密教本身是由金剛薩埵本身所開創(chuàng),很多人對金剛薩埵還是不十分的明白。所謂金剛薩埵也就是金剛持,金剛持其實并不止一位,是有很多很多的金剛持。金剛薩埵是屬于那一位金剛持呢?我們常常講到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指的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是排在第六位,也就是第六個金剛持尊者。那前面的五位是那五個金剛持呢?其實,在佛教里面,五方佛就是五個金剛持,中央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這五佛就是五金剛持尊者,五方佛就是五個金剛持,那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就是指的是金剛薩埵。還有一個名稱叫金剛總持,什么叫金剛總持呢,原始佛就叫做金剛總持,在紅教里面衪叫阿達爾瑪佛。最早的“原始佛”翻成中文就變成普賢王如來。我 們講金剛總持就是被稱為原始佛。從原始佛底下就分五大金剛持尊者,五大金剛持合起來的法王子,就是金剛薩埵,就是第六金剛持,是這樣分的。所以,最高的是金剛總持,五個金剛持,再來的是第六金剛持金剛薩埵,很多佛菩薩,其實菩薩這兩字,也是薩埵的意思。在密教里面可以稱觀音薩埵,觀音薩埵就是觀音菩薩的意思,那我們稱呼準提菩薩為準提薩埵。金剛薩埵也就是金剛菩薩。它的意義在這里。

折疊釋義

金剛薩埵(vajrasattva)釋義 :

Vajrasattva(梵音之英文拼寫形式)由Vajra和Sattva兩個詞組構(gòu)成。

Vajra漢文音譯的寫法之一是跋折羅,漢文意譯:金剛。

lt;<金剛頂經(jīng)疏一>>釋義:"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破壞,二寶中之寶,三戰(zhàn)具中勝"。

Sattva漢文音譯薩埵,其世間之義泛指一切有情;出世間之義是勇猛大士。

Vajrasattva漢譯金剛薩埵,是佛教典籍中與普賢菩薩同體異名的圣尊。

南無俱盧跋折啰薩埵耶是用繁體漢字音譯的梵語 南無:讀音 na-mo 皈命之義; 俱盧:讀音 gu-lu 眾生依祜之主、圣尊之義 跋折啰薩埵:讀音 ban-zer-sa-duo 金剛薩埵圣號 耶:讀音 ya 起增上語義之作用。

南無俱盧跋折啰薩埵耶 全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是: 向眾生依祜之主金剛薩埵圣尊致以皈依的敬禮!

南無俱盧跋折啰薩埵耶釋義 :

Vajrasattva,又云金剛手,秘密主。又云普賢。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來為第一,此薩埵為第二。梵名縛曰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譯名執(zhí)金剛,持金剛,金剛手,金剛手秘密王,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薩埵摩訶薩埵等。薩埵者有情之義,勇猛之義,總言勇猛之大士。此薩埵與普賢菩薩同體異名

理趣釋金剛薩埵初集會品曰 :‘首戴五佛寶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剛慢印,右手抽擲本初大金剛,作勇進勢。本初者,本來清凈法界也。左手作金剛慢印者,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歸順道也。右手抽擲五智金剛杵作勇進勢者,令自他甚深三摩地,順佛道念念升進,獲得普賢菩薩之地。'作拳安于腰側(cè),是曰金剛慢印。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曰:‘左拳安腰側(cè),右羽抽擲杵。'秘藏記末舉之以為胎藏界之金剛薩埵。理趣釋毗盧遮那理趣會品曰:‘金剛薩埵菩薩,背月輪戴五佛冠,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鈴,半跏而坐。'五秘藏訣曰:‘以五佛為冠,背倚月輪,坐白蓮華,右手持五智金剛杵安于心上,左手執(zhí)般若波羅蜜金剛鈴按胯上。其身白色也,(中略)右持金剛杵安于心上者,此金剛薩埵主一切如來金剛法印。持此杵者,能摧十種煩惱故。(中略)左手持鈴者,表以般若波羅蜜清凈法音驚覺一切有情及二乘人。(中略)其身白色,表金剛潔白無染。'秘藏記末舉之以為金剛界之薩埵。

釋迦牟尼佛曾在經(jīng)典中說有三部佛、五部佛、千部佛乃至無數(shù)諸佛,而其中的主尊就是金剛薩埵,就象一個王國中有國王、大臣、平民等各式人等,但其中最尊貴的是國王一樣,因此頌詞中說金剛薩埵是“如海諸部壇城主”。

折疊編輯本段心咒注解

金剛薩埵心咒注音:

嗡班則爾薩垛吽 或者 嗡班匝薩www.cnpzh.cn埵吽

ōng bān zhā er sa duǒ hōng.。


金剛薩埵心咒念誦http://bd.kuwo.cn/yinyue/2755314?from=dq360

發(fā)音注解:

嗡:這里建議讀作(ōng),佛教咒語里的“嗡”和“唵”都是對古梵語“om”的譯音字.。

爾:讀音(er輕聲),在咒語讀誦中,輕聲念,一帶而過.。

吽:發(fā)音為(hōng轟),也有書注音為(hong).。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這個咒是尊指第六金剛持的咒,這個咒也是很偉大的一個咒,是密教很重視、很大的一個咒,平時或在修法的時候,都應該誦這個咒語,我們曉得這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有三個很大的功用。

第一個功用是做懺悔,它本身因為是屬于空性的,那你念了這個咒,歸于為空性,就等于是懺悔你所有的業(yè)障。

第二功用是你誦這個咒的時候,就等于五大金剛持跟第六金剛持,所有的金剛持尊者在加持你。所以,可以獲得所有金剛持的加持,也是五方佛、金剛總持、金剛薩埵一起來加持你。

第三,這個咒語,因為它本身是一個空性的咒語,所以它是最圓滿的咒語,既然是最圓滿的,你在修法的時候,有什么缺點或者是有遺漏的地方,因為你在修法當中,有時會疏忽掉或者有妄念雜念,或者是禮節(jié)上不夠,有漏失時,你念百字明咒時,一念就是空性的圓滿,就把錯漏的地方全部變成圓滿。所以說是一種補咒,什么叫補咒呢?也就是補充你所有缺點跟錯誤的一個咒語,你只要念了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就等于你的修法都圓滿,就算是你有缺點、有漏失的話,也會圓滿。有這三個大功用。

因為金剛薩埵是從金剛總持,五方金剛持到了第六金剛持這樣直接下來。所以,金剛薩埵本身在密教來講是一位密教袓師,金剛總持,當然是密教的袓師爺,五方佛也是密教的袓師,五方佛合起來的總性是金剛薩埵,那也是密教的袓師。所以,金剛薩埵是金剛乘的袓師爺,是一樣的。 所以一談到什么是金剛總持,什么是五方金剛持,什么是金剛持尊者,第六金剛持金剛薩埵,這樣就可以分別出來。

本尊金剛薩埵的心咒 “唵班雜(兒)薩朵吽”。

金剛薩埵為消業(yè)滅罪之唯一主尊,行者為懺罪解冤,修本尊法,功效最快最大,且為成就無上菩提必經(jīng)階程。常持本尊真言,能破除煩惱,止諸惡念,生諸功德。

凡修法誦經(jīng)持咒,課將畢時,加誦百字明三遍或七遍,然后回向,則一切功德圓滿,偶有錯漏,金剛護法,不將為咎 。

折疊編輯本段如意寶珠

【 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

www.cnpzh.cn依具德金剛薩垛凈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之伏藏法

皈依:(念三遍)

南無(na mo)

從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諸部壇城主,上師金剛薩垛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發(fā)心:(念三遍)

一切等空諸有情,為得安慰竟樂地,身口意之諸精勤,皆當不離菩提道。

觀圣尊法:(念一遍)

啊!

自前如海供云中,白蓮月輪座墊上,部主金剛薩垛尊,明現(xiàn)潔白皎月色。

一面二手持鈴杵,圓滿報飾跏趺坐,放射智光遍十方,澄凈意中觀明然。

嗚呼上師金薩尊,請憶往昔所立誓,吾等痛苦諸有情,哀懇大悲以攝持。

無始以來至今生,身口意造諸罪墮,如同已服惡毒藥,深生追悔發(fā)露懺。

今后縱遇命難時,亦絕不造諸惡業(yè),祈汝悲眼視吾等,柔和之手賜解脫。

我與一切諸有情,失壞誓言皆令凈,一切勝共諸悉地,愿今悉皆得成辦。

如是作祈禱,若具足四對治力(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后隨力

念誦金剛薩垛心咒

嗡巴札爾薩垛轟

若誦念四十萬遍,則破根本誓言罪(密乘戒)亦能清凈也。薩瑪雅!最后作回向及誦吉祥偈也。

回向偈:(念一遍)

此善為主三世善,回向為利無邊眾,愿諸一切能速得,金剛薩垛之果位。

吉祥偈:(念一遍)

諸現(xiàn)清凈身莊嚴,諸聲圓滿密咒性,諸念成熟智慧中,盛德圓滿愿吉祥。

于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由阿旺羅珠宗美(晉美彭措)之凈覺性力中顯現(xiàn)時,其弟子無垢戒者筆錄。愿諸吉祥!公元一九九七年四月七日。

若如法念此心咒四十萬遍者,則獲得念三百億六字心咒之功德,若修圓滿,

今生必能消災延壽、興財、無病等成辦一切所愿之意,來世亦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凈土。此除障法,學顯宗、密宗及未灌頂者都可以修。恭請諸位應當了知此理。此乃晉美彭措等喇榮大佛學院之上萬僧眾為證,增吉祥!

(說明:此儀軌為1997年法王如意寶從智慧中顯現(xiàn)的意伏藏品。末段“三百億六字心咒之功德”指當年(1997年)共修所獲功德。)

折疊編輯本段修法講記

折疊前言

《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講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講解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皈依上師三寶!

為使一切眾生清凈罪障、成就二利而發(fā)無上菩提心!

金剛薩垛修法有針對下、中、上三種根機的三種修法,上等根機安住于大圓滿的直斷和頓超,中等根機以密宗的生圓次第而修,下等根機主要以具足四力祈禱而修。麥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寶都造了這些儀軌。麥彭仁波切還分別做了金剛薩垛的寂靜和忿怒本尊的修法儀軌。

先介紹這個儀軌的緣起。1997年,法王如意寶從智慧中顯現(xiàn)了這個意伏藏品,與1994年在青海“珠寶湖”中取出的金剛薩垛修法伏藏品相比較,這個儀軌較為簡略,并著重于祈禱的形式,因此無論得或未得灌頂,都可修持。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是一切佛陀的總集體,在這個時代從智慧海中顯出并著重倡導、弘揚的這兩個儀軌,對我們有著特殊的緣分和意義。在這次金剛薩垛法會開始前兩天,法王在光明定境中,又見到了老山羊轉(zhuǎn)生到東方現(xiàn)喜世界后變成的那個天子(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給生產(chǎn)隊放羊時,法王經(jīng)常給一只老山羊傳法,老山羊去世后,轉(zhuǎn)生到香巴拉剎土,后又轉(zhuǎn)生到了東方金剛薩垛的現(xiàn)喜剎土,在麥彭仁波切面前聽法,幾年前曾有一次專門來到法王的光明定境中,向法王致以感謝,并說以后若將有重大的事情發(fā)生,肯定會前來預先通告,以報師恩于萬),天子以金剛歌的方式呈白法王:這次帶來了您的父親(意父,指麥彭仁波切)和母親(法王說名字暫時保密)的口信,現(xiàn)在娑婆世界暫時面臨著各種重大的違緣,希望您能發(fā)動四眾弟子念誦10億遍金剛薩垛心咒。金剛歌中有“東方之日遍照于十方,極深黑暗將消于法界”,意即這次只有依靠東方金剛薩垛太陽般的殊勝加持,才能消去眾生的五無間罪、謗法直至破密乘戒的罪業(yè)所帶來的黑暗,化去宿怨,化解災難,并使來日的佛法更加興旺發(fā)達。因此,法王如意寶要求每人在金剛薩垛法會期間念滿40萬遍心咒的基礎上,再加念40萬遍,并為了使娑婆世界的長久安寧,佛法的繁榮昌盛,法王祈愿十方佛菩薩的加持,發(fā)動盡量多的眾生加入到念金剛薩垛心咒的行列中爭取完成三千億的心咒總數(shù)。按照經(jīng)續(xù)論典中,尤其在《俱舍論》中的教證的意義,如有三人一起造了殺人的惡業(yè),這三人都得到同等的殺人業(yè)果;或如有三人一起建造一座佛塔,每人最后都得到建造一座佛塔的功德。因此,這次法王倡儀大家念誦三千億心咒,每位參加念誦的人都會獲得念誦三千億心咒的功德,這個功德的巨大,我們憑個人力量需多少世中才能完成啊!

金剛薩垛法會是學院常規(guī)的四大法會之一,在每年的佛陀入胎、成道、涅盤的紀念日四月初八開始舉行,為期十天左右。法王以他的大圓滿智慧觀察后,諭示金剛薩垛佛尊對末世眾生,尤其對漢地眾生有不可思議的特殊緣分,因此金剛薩垛法會就由以漢族四眾弟子為主的國際學經(jīng)會主持舉行。法會中,主要按上述兩個伏藏儀軌,誦修金剛薩垛心咒。在這清凈的道場上,以法王如意寶的出世功德、大成就者度化眾生的特殊方便、僧眾集體的修法力量,金剛薩垛往昔的誓愿以及殊勝儀軌的加持,諸種殊勝因緣的會合,念誦心咒的功德將遠遠超過往常,在極短的時間里懺除極大的業(yè)障,給全世界帶來和平與幸福。

在家里大家所造的業(yè)絕大部分是惡業(yè)與無記業(yè),難得的一些善業(yè)也因教理缺乏、發(fā)心不足等而落入世間善業(yè),仍是轉(zhuǎn)生輪回之因。這次大家克服了種種生活、工作上的困難,長途顛簸來參加這個法會,這種發(fā)心難能可貴,希望大家能時時保持這種對法的渴求向往心,思維、通達儀軌的內(nèi)涵,在法會中以至誠之心祈禱、懺悔、誦修,即使兩天兩夜不睡覺,也不足惜,以期獲得修法上的不共法味,消除今后的違緣。如果漸漸松懈,泛泛而修,則無疑使這次殊勝機會失之交臂,而將后悔莫及。接著講解儀軌。

“金剛薩垛修法如意寶珠”是題目的略稱,全稱較長,是“依具德金剛薩垛凈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

“具德金剛薩垛”:“具德”是具有斷、證的一切功德,“金剛薩垛”又名為不動如來,是密乘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本尊,在因地修行時,曾發(fā)愿凡祈禱他的人都能很快消除罪障,否則決不成佛,現(xiàn)已在東方琉璃剎土中成佛,故在舊、新一切密乘修法中都以金剛薩垛佛尊作為懺悔時的皈依對境。在大圓滿《應成續(xù)》中普賢如來授記現(xiàn)在這個末法時代是金剛薩垛佛尊普渡眾生的時代,阿底峽尊者曾說:“修學小乘、大乘、密乘最重要的都是懺除業(yè)障,在八萬四千法門中,在懺除罪障上最有加持的就是密乘中金剛薩垛的修法。法王如意寶1994年在青海取出的金剛薩垛伏藏儀軌中,蓮華生大師在最后的一行小字上清楚地注明了該儀軌與漢地眾生有特殊的因緣,將利益以漢地為主的廣大眾生。我們現(xiàn)在有幸值遇金剛薩垛的修法,是歷劫中積累了無量福報的殊勝果報。密續(xù)中指出,若往昔不積累殊勝的福報,不但無緣見到金剛薩垛像和念其心咒,甚至連名號也不可能聽到。

“凈除罪障”:眾生沉溺在輪回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從無始時直到今天所犯下、積累起的數(shù)不清的十不善罪業(yè)和煩惱障、所知障。尤其在末法時代,隨著真正的修行人和培植善根福報人的減少,真正的佛法開始隱沒,影子佛法開始盛行,因此業(yè)障的黑暗越來越濃,三寶的加持越來越不容易感受到,于是各種違緣、災難頻頻發(fā)生,現(xiàn)世感受驚恐、痛苦后,來世大多還將轉(zhuǎn)到三惡趣去償債還報,感受更大的痛苦,因此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以適應我們根機的殊勝方便,懺悔罪業(yè),消去違緣、障礙。佛陀的三轉(zhuǎn) ,以及祖師們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和流傳下來的寧瑪、格魯、凈土、天臺等等各宗各派,其目的都是為了使眾生證得最究竟的勝義法界。大乘的宗派都已點明了眾生本來是佛,而使我們迷失了佛的本來面目、枉為眾生、枉沉輪回的元兇就是無始以來的業(yè)障。因此修道的過程也就是凈除業(yè)障的過程,即使已具有不可思議功德的登地菩薩也需懺除微細的業(yè)障,懺除業(yè)障的方法有從基礎的事相懺悔到安住于大圓滿智慧中的究竟無相懺悔的多種方法,這些各個次第的懺悔方法都已包含在金剛薩垛修法之中,我們?nèi)绻延邢鄳男拮C,即應安住于較高的金剛薩垛修法乃至于大圓滿的智慧中,這樣猶如朗日消霜雪,業(yè)障自然消除。但對于占絕大多數(shù)的根機不高的眾生來說,較高的修法往往使他們不得要領,對實際的修行起不了多大作用,對于這類廣大的眾生最有效的莫過于基礎的祈禱等的事相懺了,他們對事相懺的方法比較容易體會掌握,修法易得要領,往往在如理懺悔數(shù)日后,業(yè)障凈除的驗相便已現(xiàn)前了,這表明經(jīng)過數(shù)日的精進不懈,已有一些使自己感受痛苦,甚至墮入惡趣的罪業(yè)已消除干凈,繼續(xù)修持后,各種違緣都將隱退消失,三寶的加持容易得到,再修其余的法時,也能很快生起功德。

有的人因為自己學問高深,名聲廣大,或者曾做過很多供養(yǎng),得到過很多贊嘆而以為業(yè)障已經(jīng)很輕,不必要再修金剛薩垛本尊,但業(yè)障的輕重主要并非從這方面觀察的,如果業(yè)障已輕,他本來具足的智慧、悲心、出離心等都會現(xiàn)前,如果這些功德不具足,又認為業(yè)障很輕,則無疑已中了傲慢之毒,正說明他的業(yè)障之深重。而真正業(yè)障很輕的人,才會時時不忘懺悔,為一切眾生的安樂精進不懈。

“成就二利”,二利是自利和他利,自利是自己成就無上佛果,他利是普度一切眾生,使他們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利益。

“如意寶珠”,世間上有一種很珍貴難得的如意寶珠,只要人們向他祈禱,便可消除饑寒、災難,獲得自己所需的財物和安樂。這個儀軌也同如意寶珠一般,人們只要虔誠念誦,不但能獲得世間上的圓滿,消除違緣、痛苦,還能獲得出世間佛法功德的圓滿。在儀軌后面的小字上,具體寫著“今生能成辦一切所愿之義,來世亦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凈土”。這是上師法王如意寶以大圓滿的究竟智慧所觀察出的因果關系,我們只要種下如理按儀軌修持的種子,必會獲得上師所觀察出的果。

有人懷疑原先祈禱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現(xiàn)在又祈禱了金剛薩垛后,阿彌陀佛等本尊是否會不高興,是否會怪罪下來?這是以狹隘的凡情猜度諸佛菩薩深廣難測的圣智所鬧出的笑話。須知諸佛本體為一,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金剛薩垛乃至十方三世的佛菩薩,其實都是同一個佛,只是為了調(diào)伏不同根機眾生的需要,才有了這么多的化現(xiàn),這是從實相上說的。在世俗上,凡是修持善法,尤其是修持解脫道的人,諸佛菩薩都同聲贊嘆,因為諸佛菩薩示現(xiàn)的事業(yè)和目的就是引導眾生斷惡行善、聞思修法乃至最后出離輪回,F(xiàn)在我們眾生最大特點是業(yè)障深重,深重的共業(yè)與別業(yè)就象無數(shù)條繩索把我們緊緊捆住,使世俗人心日漸惡劣,生活乏味,修法長久不見進展。即使具有福報,但是這福報也因業(yè)障所縛而很難現(xiàn)前;或者福報與苦報同時顯現(xiàn),因此現(xiàn)在見到有的人雖然物質(zhì)享受富足,但精神卻異常苦悶,也就不足為奇了,甚至有的福報雖大,但因破戒而業(yè)障重的,后世只有到餓鬼道去做大力鬼、多財鬼等消業(yè)。因此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懺除業(yè)障,懺除業(yè)障最有針對性、最有效、最殊勝的方法即是祈禱金剛薩垛佛,這是金剛薩垛特殊的發(fā)愿力的緣故。待我們的業(yè)障漸薄后,人心就會向善,生活挫折就會消失,修法就容易產(chǎn)生出功德。到時祈禱阿彌陀佛等本尊,就能迅速與本尊的愿力相應,獲得往生極樂世界等的殊勝果報。因此,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哪有不加歡喜贊嘆的呢?

又有人問:祈禱阿彌陀佛同樣也可以凈除罪障,為何還要再去祈禱金剛薩垛佛呢?在實相上,諸佛菩薩本是一個,因此祈禱阿彌陀佛肯定可以凈除罪障,祈禱金剛薩垛肯定可以往生,但在世俗顯現(xiàn)上,諸佛菩薩的愿力不盡相同,在我們還未達到現(xiàn)量感知諸佛菩薩本是一體的較高修法之前,應先祈禱金剛薩垛懺除罪障,待業(yè)障較輕后,再祈禱阿彌陀佛加持自己往生極樂凈土,這是一條相對合理的修法之路。

“修法竅訣”,這是以竅訣方式所作成的修法儀軌,是集上師瑜伽、本尊修法于一體的“總集寶法”,依此能很快生起修法的功德。

欲懺悔罪障,必修具備四種對治力,即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同時對大乘弟子來說,必須具足菩提心。《入菩薩行》在贊嘆菩提心的功德時說:“何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逼刑嵝牡墓Φ乱来吮憧梢韵胍。

依止力又分二種:內(nèi)依止力和外依止力,內(nèi)依止力是相續(xù)中的皈依、發(fā)心,外依止力是如理觀想本尊金剛薩垛。猶如文殊、觀音與金剛手三大怙主融合在一體而能成辦一切事業(yè)一樣,這內(nèi)外依止力(皈依、發(fā)心、觀想)結(jié)合在一起后便為迅速懺除業(yè)障、獲得本尊加持打下了堅固不摧的基礎。

儀軌中首先是內(nèi)依止力,也即是儀軌的加行,有頂禮(從屬于皈依)、皈依與發(fā)心這三個部分。

“納么”,意即頂禮,此處即頂禮上師金剛薩垛佛尊。

從今乃至菩提果 如海諸部壇城主上師金剛薩垛前 吾以深解信皈依

這是皈依偈,意即從現(xiàn)在起,直到證得無上菩提果位(佛果)之間,我都以(對金剛薩垛)甚深的定解和信心來皈依如海般浩瀚的諸佛壇城中的主尊--上師金剛薩垛佛尊。這個頌詞共念三遍。

皈依是學佛的首要前提,無論修學小乘、大乘、密乘,如果沒有皈依,都不能算是三寶的弟子,不會得到解脫。所以阿底峽尊者以是否已歸依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已是內(nèi)道的弟子。皈依意即歸投與依賴,我們之所以要皈依,是因為我們在無邊無際的輪回旅途中,不能自主,隨緣沉浮,而三寶是輪回中唯一能給以救護的依靠,故應歸投向三寶,以求得救護。這就象一個被冤家所逼而已入窮途末路的人,唯一的出路是歸投向國王,以求得國王的幫助而得以新生。

釋迦牟尼佛曾在經(jīng)典中說有三部佛、五部佛、千部佛乃至無數(shù)諸佛,而其中的主尊就是金剛薩垛,就象一個王國中有國王、大臣、平民等各式人等,但其中最尊貴的是國王一樣,因此頌詞中說金剛薩垛是“如海諸部壇城主”。

“上師金剛薩垛”,法王如意寶按竅訣方式教示我們,金剛薩垛的本體是自己的金剛上師,形相是具十三種美妙飾物的金剛薩垛報身佛。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體,金剛薩垛又是一切本尊的主尊,這樣在皈依金剛薩垛佛尊時,也同時已皈依了一切的佛、法、僧、上師、本尊、空行、出世間智慧護法,在念誦金剛薩垛心咒時也已念誦了一切本尊的心咒,因此這個儀軌既是本尊瑜伽的修法,也是上師瑜伽的修法。

此偈包含了皈依的時、處、因,第一句是受持的時間,第二、三句是皈依處,其中第二句著重于把金剛薩垛觀作本尊的角度,第三句著重于把金剛薩垛觀作上師的角度。第四句點出了皈依的近取因--在深解誠信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堅定信心。

折疊發(fā)菩提心

下面是發(fā)菩提心。

人們修法的目的有三種,或是為得到輪回中的世間利益,如平安、長壽、升官、發(fā)財、生天等,屬人天乘佛法;或是希望自己能從輪回中解脫,屬小乘佛法;或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從輪回中得到解脫,屬大乘佛法。我們所修學的如禪宗、凈土宗、華嚴宗、中觀、唯識,以及新、舊密宗等等都屬大乘佛法,修學大乘與前二乘不同的是必須發(fā)起菩提心,亦即立下度化一切眾生成佛的誓愿,否則不可能得到大乘的功德。

從修法的利益上講,為自己一個人獲得解脫與為了讓一切眾生獲得解脫這兩者相比,因為后者心量極度廣大,因此同做一件善事,所獲的功德也會產(chǎn)生出天壤之別。發(fā)菩提心后而作一次念誦、修法等,其功德實際已遠遠超過發(fā)菩提心前只為自我利益修法時念修一億次甚至更多的功德。尤其在現(xiàn)在,只為自己修念金剛薩垛儀軌,所獲的功德甚小,不足以化除天下眾生的厄難,因此大家應盡量發(fā)起利益一切眾生的心來修這個法。

一切等空諸有情 為得安慰竟樂地身口意之諸精勤 皆當不離菩提道

為了使象虛空一樣無邊無際的眾生能解脫輪回的苦難,得到最究竟的慰藉,愿我的身、口、意永遠不離菩提大道,精進行善、修法。

菩提心有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兩種,勝義菩提心是出世的智慧,初學者首先應學習發(fā)起的叫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為得安慰竟樂地”是發(fā)愿菩提心,愿一切眾生脫離輪回,獲證佛果!吧砜谝庵T精勤,皆當不離菩提道”,是發(fā)行菩提心,即從今后一切身口的行為與意的心念,都是為了度化眾生而作,乃至吃飯、穿衣、睡覺都不離開菩提之道,具體如《華嚴經(jīng)·凈行品》所示。因本儀軌以上師金剛薩垛作為自己的皈依處,故一切的身口的行為與意的心念都以憶念祈禱金剛薩垛、懺悔罪業(yè)為主,如走路時觀想金剛薩垛在頭頂,吃飯時觀想金剛薩垛在喉間享受供養(yǎng),洗臉時觀想金剛薩垛以清凈、白色的甘露洗凈了自己與眾生的業(yè)障,如此等等。

我們作為釋迦牟尼佛、金剛薩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諸大菩薩、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弟子,應該努力向他們學習,把眼光放遠,放寬,盡量為眾生著想,盡量生起菩提心,而不要斤斤計較于今生的名、利、享受。事實上,也正是在發(fā)起了真正的菩提心后,今生的名、利、享受反倒會紛紛不期而至。

這個頌詞共念三遍,在念第一遍時,觀想自己已生起了愿菩提心;在念第二遍時,觀想自己已生起了行菩提心;念第三遍時,觀想愿、行菩提心都已非常堅固。

折疊正行修法

接下來是正行修法。

“啊”代表一切萬法的法界勝義本性,代表遠離執(zhí)著與煩惱,代表般若波羅密多的無生大空性,代表入定的修法,代表大圓滿直斷的修法。在舊密宗中的三種等持中,念“啊”字時安住于空性中,即是真如等持,遣除的是邪的常見,這里間接上也包含了對一切眾生發(fā)起悲心的現(xiàn)位等持,遣除的是斷見,最后在中道中觀想上師金剛薩垛佛尊,即是因位等持。法王說“啊”字的加持非常強,有很高見解與很深修法的人在念“啊”字時,就已安住在大中觀的般若法界體性或第三轉(zhuǎn) 所詮釋的如來藏本性或密乘大圓滿的本性中,然后再在如夢如幻中無執(zhí)著地觀想金剛薩垛佛尊。各種咒語中如文殊心咒“嗡啊Ra巴扎那德”、蓮師心咒“嗡啊轟巴扎格日巴瑪色得轟”、麥彭仁波切的心咒“啊則大苯札亞拉耶娑哈”、上師如意寶的心咒“嗡格日阿白拉江嘎繞色得啊轟”中最具加持力的就是啊字!栋闳羰f頌》、《大幻化網(wǎng)》等續(xù)部中都有啊字的修法,法王如意寶也專門作有啊字修法儀軌。

念“啊”字安住于平等的大清凈的空性中,然后按儀軌觀想:

自前如海供云中 白蓮月輪座墊上

在自身前面一肘高的虛空中,觀想出如大海般廣闊無邊的精美供品,在這供品之上,再觀想出一朵大白蓮花,在蓮花上,墊有一個滿月的月輪座墊。

有人疑惑:佛陀無處不在,為什么還要刻意去觀想呢?佛陀確實遍一切處,但我們因業(yè)障深重而現(xiàn)在還無法見到,實際上我們還處在萬法有生有滅有來有去這種很低的認識程度上,因此法王在此處從我們凡夫的心理出發(fā),以如夢如幻的要求去觀想,迎請一個金剛薩垛佛尊。

又有人疑惑:佛陀已遠離一切貪執(zhí),為什么在迎請時還需觀想這么多的供品還有潔白的蓮花、月輪座墊呢?佛陀確實也已遠離了一切貪執(zhí),一切供品在佛陀面前無一例外地也都是無生的大空性。但法王此處要求觀想供品,目的是:一、令修法人生起對本尊的敬重心,觀想的供品越圣潔、豐盛,越能引發(fā)出對本尊的恭敬、珍重。比如我們家中將有貴客來臨時,肯定會灑掃清潔,準備好精美的食品;二、以此能迅速積累我們的福報,凈除掉業(yè)障。

另外,觀想潔白的蓮花與月輪座墊也是有根據(jù)的。在《悲華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因發(fā)了五百清凈殊勝的大愿,而被贊嘆為最殊勝珍貴的白蓮花,故此麥彭仁波切所輯的釋迦牟尼佛傳也取名為《白蓮花傳》。在《十地經(jīng)》中佛陀宣說:十地菩薩在將證得無上佛果時,十方諸佛都現(xiàn)前為他灌頂,清除他所有的煩惱障、所知障的習氣,這時他的座墊便是白色的蓮花。在密乘中觀想的金剛薩垛本尊凈除了內(nèi)、外、密的一切垢障習氣,猶如白蓮花一樣凈潔無瑕。又佛在《白蓮花經(jīng)》中把清凈的大悲心、菩提心比喻成潔白的蓮花。在世間人眼中,白蓮花也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而被視為素潔高雅的象征。而猶如十五晚上圓滿月輪的座墊,一方面表示業(yè)障凈除的清凈功德,另一方面表示以最圓滿圣潔的座墊供獻金剛薩垛本尊。

部主金剛薩垛尊 明現(xiàn)潔白皎月色

再在月墊上觀想出皎潔月色的透明上師金剛薩垛佛尊。皎月色代表功德圓滿、加持圓滿、修法圓滿。我們一下子難以觀起金剛薩垛像來,因此在開始時應該在自己面前安放一張標準的佛相(如稍大一些的照片),以恭敬、渴慕心注視本尊的各種圓滿的身相、優(yōu)美的儀態(tài)、殊妙的裝飾,然后閉眼默想,在有不甚明了的地方時再開眼注視。開始時可以觀想頭足手等局部,逐漸連成一體。同時了知真正的金剛薩報身佛無處不在,目前虛空中就肯定安住有金剛薩垛,而且現(xiàn)在觀想的佛身并不是觀想后才有,而是本來如此,自己的觀想只是使本來如此的佛像在腦海中逐漸明顯而已。配合以這樣的定解,就能較快地把金剛薩垛清晰地觀想成功,而印在心中。

現(xiàn)在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淺薄,在剛開始進入修法時,對雙身的本尊像難以理解,多以凡夫染污的分別心去觀想雙身相,非但得不到加持還造下了惡業(yè),因此法王這個儀軌觀想的是單身的金剛薩垛。

一面二手持鈴杵 圓滿報飾跏趺坐

金剛薩垛是一面二臂的寂靜本尊,右手持金剛杵在心口,左手持鈴在軟腰間,鈴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金剛薩垛手持鈴杵代表智慧與方便的一味一體。

“圓滿報飾”指報身佛所具有的十三種飾物。五種綾羅衣服:小飄帶(從頭冠吊于背后)、飄帶、(無袖白色)上衣、(紅色)裙子、腰帶;八種珠寶飾物:五佛冠、耳環(huán)、項鏈、舍母朵(中長項鏈)、朵夏(長項鏈)、臂環(huán)、手鐲、腳環(huán)。

報身佛的金剛跏趺有外、內(nèi)、密、極密的多層含義,這次僅從外層含義而言,金剛跏趺坐表示殊勝了義的法界本性,遠離四邊、八戲,不會墮入輪回和涅盤的邊,報身佛僅以金剛跏趺坐就有許多度化眾生的密意,在聞思《大幻化網(wǎng)》等法要后就會逐漸明了。

放射智光遍十方

上師金剛薩垛佛尊放射出無量潔白色的智慧光芒,照遍十方剎土,使包括自己的一切眾生都沐浴在這清涼的光輝之中,自然消去一切業(yè)障。上師金剛薩垛已內(nèi)證了圓滿的勝觀智慧,圓滿了無緣的大悲,其本體是無漏的究竟智慧,在外境的顯現(xiàn)上則以無量的光芒照射十方,度化十方的眾生。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說法時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阿彌陀佛眉間白毫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這光芒雖然凡夫難以見到,而圣者菩薩可以現(xiàn)量見到。

澄凈意中觀明然

這是儀軌中對觀想的要求,即應在非常清凈的信心中把金剛薩垛的莊嚴身相觀想得歷歷分明,澄凈意即指消去了父母、子女之間,情人之間等的貪執(zhí)煩惱,并消去了昏沉、掉舉后生起的虔誠信心 。

以清凈心清楚地觀想非常重要,這么如理地觀想一剎那,也能消去很多罪障。

嗚呼上師金薩尊 請憶往昔所立誓吾等痛苦諸有情 哀懇大悲以攝持

就象一個在荒漠曠野中的小孩,因黑暗的籠罩和猛獸的襲擊而萬分恐慌時本能地喊出“媽媽,快來救我!”一樣,我們也因懼怕深重的業(yè)障而招致的隨時會降臨的災難和痛苦,而向上師金剛薩垛發(fā)出急迫的呼救:“上師金剛薩垛佛尊啊,請您馬上回憶起往昔立下的誓愿,以大悲心立刻來救度我們這些深陷痛苦深淵中的眾生吧!”

沒有按儀軌如理觀想金剛薩垛佛在自己面前,僅誦念金剛薩垛心咒,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就象一個要乞求國王保護的人,如果不親自跑到國王面前,便不大可能達到目的一樣。至于請求上師金剛薩垛記起往昔的誓愿,并不是上師金剛薩垛已經(jīng)忘記了誓愿,而是為了讓我們修法人能回憶起金剛薩垛的殊勝大愿。在因位上金剛薩垛曾發(fā)愿,若有人祈禱他而不能清凈罪障的話,他就不成佛。現(xiàn)在金剛薩垛早已究竟成佛,故他所發(fā)的愿也早已成功,這樣憶念后,能極大地增強自己對上師金剛薩垛的歸投心,甚至還可以這樣發(fā)愿:上師金剛薩垛。∵@是我盡最大力量最后一次祈禱您,若您還不加持我們的話,您就失壞您的誓言了,我們也不再祈禱您了。這樣觀想,猶如破釜沒舟,背水一戰(zhàn),能最大程度地激起自己祈禱的力量,極快地消除無明業(yè)障。

在修法時,應深刻認識到自身堆積如山的罪障,孤立無援的境地,深可畏懼的惡趣,不但現(xiàn)在所處在痛苦之中,若不警醒懺悔,將來還將在惡趣中受到更難忍受的痛苦,故出路唯有哀求上師金剛薩垛的救護,自己是這樣,曾都做過自己父母的天下眾生處境也和自己相同,自己當然不能忍心只自己消除罪障,獲得安樂而置天下眾生于不顧,因此這時應代為一切眾生向金剛薩垛本尊發(fā)出祈求。

以上是一、依止力,下面是二、破惡力。破惡力即是追悔、破除以前的惡業(yè)!度宸饝曰谖摹分械摹鞍l(fā)露懺悔,不敢覆藏”,恰美仁波切的《極樂發(fā)愿文》中“若無追悔懺不凈,先作之罪內(nèi)成毒,以大慚怯悔心懺”,即是破惡力。

無始以來至今生 身口意造諸罪墮猶如已服惡毒藥 深生追悔發(fā)露懺

就象已誤服了毒藥,過一會兒毒性發(fā)作而將慘然死去,因此產(chǎn)生了強烈懊悔一樣,我們對無始以來所造的身口意罪業(yè)深生恐懼、責悔,將能回憶起的一切罪業(yè)在上師金剛薩垛及諸佛菩薩前一一發(fā)露,勵力懺悔。

身口意的罪墮包括十不善業(yè)(身的殺生、偷盜、邪淫;口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的貪、嗔、邪見)、五無間罪、四重、八背舍、盜竊三寶財物等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根本和支分罪。

在懺悔時,已找到了具強大力量的依止對境后,接著就要將自己的罪業(yè)在依止對境前毫不隱瞞地呈白出來,就象要給病人動手術(shù),必須先把病人抬到手術(shù)臺上、無影燈下一樣,不然遮遮掩掩,或只是口頭上輕描淡寫地敷衍一下,輕飄飄地念幾句心咒,便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折疊恢復力

下面是三,恢復力。

恢復力又名律儀力,即發(fā)誓今后縱遇命難,也不更作先前的罪業(yè)。如《三十五佛懺悔文》說:“后當永斷禁”,《極樂愿文》也說:“若無禁心不清凈,縱遇命難不善業(yè),從今不作心誓守!

今后縱遇命難時 亦絕不造諸惡業(yè)

我們已認識到了過去造下惡業(yè)的嚴重后果,在上師金剛薩垛前懺悔了以往的一切罪業(yè)后,今后再也不敢去做任何的惡業(yè)。在發(fā)下這樣的誓愿后,過去一切的惡業(yè)都可清凈,一切的善根都將恢復。真正認識到了惡業(yè)所要感到的無窮后患的人,如果給他一個選擇,要么吃毒藥,要么造惡業(yè)的話,他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吃毒藥,因為吃毒藥只有一時尚堪忍受的痛苦,而造業(yè)所帶來的痛苦無邊無際而又難以忍受。我們也應該具有這樣的認識和決心,謹慎守護身口意三業(yè)。

下面是第四、對治力。對治力是上述三力之外一切對治業(yè)障的力量,包括祈請、發(fā)愿、念咒、回向、隨喜、吉祥偈、安住勝義本性等。

祈汝悲眼視吾等 柔和之手賜解脫

這偈是祈請,即請上師您以大悲之眼慈祥地注視我們,請伸出您柔和圣潔的手,賜予加持,使我們跳出這個輪回苦海,獲得永久的解脫。

這時并可觀想從上師金剛薩垛的身體以及月墊蓮花上象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降下白色的甘露,從頭到腳灌滿一切眾生的身體,把一切眾生的罪業(yè)化成黑水、膿血、蛇,蝎等逐漸排出體外,經(jīng)過一遍又一遍的沖洗后,漸漸地一切眾生都充滿了白色的甘露,身體轉(zhuǎn)變成了透明瑩徹的金剛薩垛圓滿報身。眾生的罪業(yè)確實以黑水、膿血等方式存在著,一個人在懺悔后,罪業(yè)逐漸減輕,黑水、膿血等減少,身心相續(xù)轉(zhuǎn)成金剛薩垛的潔白色,這些顯現(xiàn)成就者們都可現(xiàn)量見到。

我與一切諸有情 失壞誓言皆令凈一切勝共諸悉地 愿今悉皆得成辦

這是發(fā)愿偈,即愿我與一切眾生以此念修上師金剛薩垛懺悔罪業(yè)的功德,令過去所失壞的三乘戒律和自性罪都得以清凈,并進而愿獲得一切的殊勝悉地(成就)和共同悉地。殊勝悉地指出世間的成就,在大乘而言,即獲證佛果;共同悉地指世間的成就,即八種世間悉地以及獲得暫時善趣的果報等等。在以上如理觀修后,再以這金剛句發(fā)愿,便能使這善愿極快成熟。

這以上正行念誦一遍,以下是儀軌中的小字(小字不念):

“如是祈禱,若具足四對治力而誦念四十萬遍‘嗡巴札爾薩垛轟’心咒后,則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凈也。薩瑪雅!最后回向及誦吉祥偈也!

密咒的本體,即是本尊的究竟智慧,它具有外、內(nèi)、密、極密等無量功德和含義,在準確地念誦咒音時,外、內(nèi)、密、極密的一切功德都已同時獲得。金剛薩垛本尊的六字心咒“嗡巴札薩垛轟!”是“百字明”的精華歸納,在它的外義上,意為“祈請金剛薩垛加持”,但念時仍應念誦咒音。

誦金剛薩垛心咒要符合三個要求,方能如理產(chǎn)生功德。一、具足四對治力。即先前按儀軌觀修后,相續(xù)中的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都要具足,即對金剛薩垛強烈的皈依心,對眾生的大菩提心,對惡業(yè)的追悔,今后不再造惡業(yè)的決心,都要能憶念并保持,同時還觀想金剛薩垛身上不斷降下潔白的瀑布一般的甘露,把自己與一切眾生身上的疾病、魔障、罪業(yè),相續(xù)中的貪、嗔、癡、慢、疑、吝嗇、尖酸刻薄、損人利己、幸災樂禍、愛占便宜、自私自利等一切的丑陋心態(tài)全都化成黑水、膿血、蛇、蝎等等,從毛孔中、從腳下排出了體外。開始時若不熟練,可以逐步分別進行,如專以皈依心念誦,或安住于菩提心之中念誦,或觀想甘露沐浴身心等等,熟練后可試著練習同時進行。

二、每個咒語在念誦中間不能中斷,也不能夾雜閑談,如密宗《本續(xù)》中說:“如是凈穢為千倍”,凈即專一誦持,穢即念誦時夾雜閑聊,兩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蓮花生大師也說:“一年精進雜誦持,不如一月專誦佳!鄙弾熞鉃橐荒曛袏A雜言談,泛泛而念,尚不如專心致志念誦一月的功德大。

三、念誦以出聲念為主,上師法王如意寶教誡:對初學者來說,出聲念最易與本尊相應。在出聲念誦時,應斷除六種過失:1、聲音太高(特殊情況下除外);2、聲音太低;3、速度太快;4、速度太慢;5、吞音;6、加音。在相續(xù)上應除昏沉、掉舉。并且應注意念誦時要保證質(zhì)量,爭取句句念得踏實,念一句有一句的收獲,在此基礎上,再追求更多的數(shù)量,如此將獲得很大的法益。

折疊回向偈

下面是回向偈:

轟此善為主三世善 回向為利無邊眾愿諸一切能速得 金剛薩垛之果位

在回向之前,為了在解脫道上獲得更多的功德,我們最好還加上隨喜這一修法。隨喜極易做到而利益又極大,是佛陀以及上師法王如意寶等高僧大德一再強調(diào)的修法。佛曾在《教誡勝光王經(jīng)》中說:一切以貪著現(xiàn)世之心或因世間八法而發(fā)心所造的善業(yè),不如以清凈之心,隨喜他人所作善業(yè)并回向無上菩提后所獲的功德殊勝!栋闳魯z頌》中說:“三千須彌秤稱可量取,隨喜善法無能量取者!狈鹗罆r波斯匿王發(fā)心供佛,有一貧女見后連續(xù)三天誠心隨喜,故佛在這三天中都以貧女為首回向功德,因為其功德已超過了親自供養(yǎng)的波斯匿王。恰美仁波切也說:“聞他人行善法時,當斷嫉妒不善心,至心欣樂隨喜者,當?shù)酶5屡c彼等!睆浝掌兴_的《現(xiàn)證莊嚴論》第二品中也講述了隨喜的修法。

我們每次在回向善根之前,應消除嫉妒與傲慢,對十方三世從佛到菩薩、羅漢直至凡夫的一切善根都誠心誠意地隨喜,以此殊勝方便迅速積累福報。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fā)愿(與發(fā)愿的區(qū)別在于發(fā)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為父母健康而誦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并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嚴重的嗔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對象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為現(xiàn)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升官發(fā)財?shù)然叵颍瑒t所感的果極小,而且也只會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滅,也有個殊勝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這樣所作的善根便會永遠不滅,而且還會逐漸增上。若仍執(zhí)著于世間利益的一些人可以這么觀想:我在獲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之后,何愁還得不到這些世間小利呢?諸佛菩薩的福報即已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回向時發(fā)心應盡量廣大。

佛陀與祖師們關于回向的開示極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經(jīng)常遇到佛陀親口宣說的這個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隨逐餓鬼,消餓鬼惡身,得生善樂趣!狈鹪凇痘酆U垎柦(jīng)》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敝磷饛浝瞻鸵舱f:“山林禪修大修士,與彼給養(yǎng)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為回向!奔瓷搅种虚]關的修行人,與為其供養(yǎng)的施主,只要他們誠心回向,都會同等獲得成佛的緣起。噶舉派的覺巴仁波切說:“二種資糧猶如摩尼珠,若不發(fā)愿亦即不拭凈,所求之果最終不得成,故于回向當勵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寶珠若不擦拭清凈,人們便不可能從中求到財物,同樣在積累;鄱N資糧時若不發(fā)愿回向,則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應勵力修持回向!栋闳魯z頌》與《現(xiàn)證莊嚴論》第二品也都強調(diào)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舉的貧女隨喜獲福的公案中,貧女因沒有將隨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后生起了嗔心而失壞了善根。

這個儀軌的回向是:以這個誦修上師金剛薩垛儀軌所獲得的三千億心咒的功德為主的三世中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給普天下一切有情,愿他們能迅速懺除罪障,出離輪回,獲得具德上師金剛薩垛的究竟果位。在回向的同時,觀想金剛薩垛微笑著對自己說:“善男子,你失壞的一切誓言,都已經(jīng)清凈”,說完之后融入到自己與一切眾生的身中,自己與一切眾生都變成了金剛薩垛清凈佛身。

上師法王如意寶說,在回向時,也可以加念其余的回向文,如《普賢行愿品》等經(jīng)文,或已證圣位的祖師所作的回向文。我們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時就可再加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發(fā)愿文。

折疊金剛吉祥偈

下面是金剛吉祥偈:

嗡 諸現(xiàn)清凈身莊嚴 諸聲圓滿密咒性諸念成熟智慧中 盛德圓滿愿吉祥

這吉祥偈同時也是極深的修法。包含身、口、意的三個方面,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法的顯現(xiàn)本來都極清凈,都是上師金剛薩垛本尊的莊嚴身相;風聲、水聲、鈴聲等一切的聲音都本自圓滿為金剛薩垛心咒的咒音;一切的六識、八識都本來就成熟為上師金剛薩垛的無漏智慧。愿世界上的一切災難惱害全部消除,佛法興盛,人民幸福,并愿地獄等的天下無量無邊眾生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上師圓滿的果位。

如果按儀軌如理修持后,凈除業(yè)障的驗相便會很快生起。驗相大致有兩種:一是外在的,如夢見自己澡浴、吐黑水、喝清凈的甘露、穿著白衣等等的瑞相;二是內(nèi)在的,如相續(xù)中的煩惱日漸減輕,以前遏制不住的貪心、嗔心、嫉妒、傲慢等也日漸淡薄,自私等惡劣心理很少再生起,人際關系變得融洽,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和對眾生的大悲心自然增長,對聽法、修法的興趣也不斷提高,在修其余法時,也能很快地真實感受到修法的功德等等。

在娑婆世界中,尤其是在末法時代,我們很容易造下惡業(yè),對已皈依三寶的人來說,最大的惡業(yè)有以下三類,應引起我們極大的注意。

一、對于傳戒的上師(包括傳授別解脫戒、菩薩戒及密乘戒)和傳法的上師都應非常恭敬尊重,但在依止、求戒、求法之前,應先對傳戒、傳法的人作詳細謹慎的觀察。傳授別解脫戒的上師至少應具有出離心,傳菩薩戒的上師至少應具有菩提心,而傳密法尤其是傳大圓滿法、灌大圓滿頂?shù)纳蠋煵坏珣哂猩鲜龅某鲭x心和菩提心,而且應已有證悟的智慧。因此不管依止誰,向誰求法、求戒,即使他是釋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或是上師法王如意寶,事先都應做謹慎觀察,這樣才不會事后懊悔不已。只要是圣者,就經(jīng)得起觀察,而且我們越觀察就越能了解他們的殊勝功德,生起的信心也就越不同尋常。在末法時代,諸佛菩薩化身的上師很多,但惡魔化身為上師形象的也不少,這些邪師在形象上跟上師、活佛、高僧大德一樣,言談舉止迎合大眾的口味,為了便于搞世間法,往往還自稱或暗示自己是某某佛菩薩、祖師的化身,也有的打著法王等高僧大德的旗號,自稱是受法王之命去那里傳法,但實際上,他們以貪心做了許多非法行為,以至最后敗壞了佛法的形象,并且依止他們的人在生活、修行上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障礙。還有的雖然顯現(xiàn)上極象一位高僧大德,講法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但卻認為釋迦牟尼佛、龍樹菩薩等講法有誤,而執(zhí)著他們自己的分別念頭才是正確,這種人只能葬送自他的善根,不能依止。

二、三寶中的法寶分教法與證法,涵蓋從小乘直至無上密乘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在皈依法寶時并不是皈依其中一部分,而是皈依一切法寶。佛法包含了世出世間法,其中有不少我們無法了達的深奧內(nèi)容,對此我們應該高推圣境,而不能輕易評論,更不能動輒誹謗。有人對高深莫測的禪宗、密法不能理解,但至少有兩條根據(jù)可以消除這些疑惑。一、禪宗、密法都是建立在第二轉(zhuǎn)般若 以及第三轉(zhuǎn)了義唯識 的基礎上。在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上與顯宗一脈相承,差異在于禪宗、密法在見解與修行上更為直接明了,具有更殊勝的方便。二、印度、漢地、藏地的歷代的祖師都同時弘揚小乘、大乘乃至密乘的法,著名的如龍樹菩薩、彌勒菩薩、無著菩薩、月稱論師、一行和尚、蓮池大師、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薩迦班智達、麥彭仁波切以及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等,都同時精通顯密經(jīng)論而著述了許多顯密的論著。當年釋迦牟尼佛宣說《時輪金剛續(xù)》、《文殊真實名經(jīng)》的地方現(xiàn)在依然存在,現(xiàn)在每年都有許多人去這些圣地朝拜、祈禱。

有人因受深重我執(zhí)習氣的影響,對所學的法也往往也分出個彼此你我,對自己所學的那一部分特別貪執(zhí),對其余的佛法則心生排拒,甚至于視同外道,如說“我們學密宗的……他們學顯宗的……”,言下之意已排斥了顯宗,這樣其實連皈依戒也已破掉了,一切佛法的功德都將付之東流。學密法只要謗顯宗或密宗法中其余的教派便不能成就,學禪宗而謗其余便無緣證悟,學凈土誹謗他派也不可能往生……這類人已經(jīng)失去了解脫的希望。因此對于內(nèi)道的一切佛法應生起堅定不移的皈依心,不能以凡夫狹隘的心理去玷污了圣教。另外,對于外道的法也不能去接觸,更不能依止、修學,因為我們初學者的皈依心很脆弱,只要受到一些逆緣的影響便極容易退失,F(xiàn)在傳講正法的法師很少,導致邪法尤其是附法外道的猖獗,因此我們應很小心地辨認,應該往上看歷代的高僧大德如六祖大師、智大師、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現(xiàn)在法王如意寶他們所弘揚的佛法,他們所弘揚的是引導眾生生起出離心、大悲心直至無上智慧的法。法王如意寶在講經(jīng)說法之外,每年還主持舉行金剛薩垛法會、極樂法會等,勸導眾生一心一意祈禱本尊金剛薩垛和阿彌陀佛,以消除眾生的業(yè)障,并使眾生脫離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往下看那些沒有傳承、沒有深厚佛理基礎的一些人的輕率狂妄的言論,往下看最后只能走向地獄去受無量苦楚。佛在經(jīng)中明確說過,凡誹謗佛法的人,必是魔或魔的眷屬,今生屢遭違緣,已皈依的人破皈依戒,來世墮落在地獄中。

三、僧眾、道友間應和合團結(jié),相互間不能有嫉妒、傲慢、嗔恨,不能說長道短。這就象一家中的兄弟幾個,如果互相不和合團結(jié),互相攻訐,可以肯定他們道德水平低下,也必會受外人譏笑。尤其是密乘的金剛道友,如果發(fā)生矛盾而不懺悔,即已破密乘戒,必將帶來許多不良后果。因此大家應切記!

時淪末法,誠心學道人少,真誠希望大家能認真守護好三乘戒律,常憶念上師三寶的功德和恩德,觀察眾生的痛苦,以培養(yǎng)自己的信心與悲心,并經(jīng)常觀修金剛薩垛與阿彌陀佛的儀軌,盡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修法人。

折疊補記

在公歷5月27日(藏歷4月13日),金剛薩垛法會進行到第6天下午6點鐘,各地所報念誦金剛薩垛心咒的總數(shù)已超過法王這次所發(fā)愿的三千億遍,從這時起,在法王講法用的“三解脫門”房前的玻璃窗上長時間明顯地顯出了麥彭仁波切的身像(麥彭仁波切現(xiàn)在在東方金剛薩垛的現(xiàn)喜剎土中示現(xiàn)為救畏怙主),當時此殊勝感應為學院數(shù)千僧尼所親見,四眾弟子齊集在經(jīng)堂,同聲高念《普賢行愿品》等經(jīng)文,發(fā)愿生生世世不離上師三寶,僧眾匯集成的響亮念經(jīng)聲久久回蕩在經(jīng)堂上空。時正值此講解整理行將完稿之際。

折疊編輯本段密中密

若如理如法觀修金剛薩埵心咒儀軌或百字明多年,仍不得凈相,則要持誦《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jīng)》以進一步清除業(yè)障,此經(jīng)講勝義菩提心,是密中密。佛在《大般涅槃經(jīng)》中宣示說:“開示如來秘密之藏清凈佛性常住不變。[1]”此經(jīng)即是諸佛如來秘密之藏,是密中密,普光明藏法會上無量諸佛皆化作大菩薩入此法會,其中為首的就是大日如來和五方佛所化身的金剛薩埵,除此之外尚有無量諸佛菩薩,清除業(yè)障極為殊勝,普光明藏以般若智慧之極強光,能碎阿鼻地獄和金剛地獄為齏粉,此經(jīng)漢地早有人持誦,所以不存在傳承和灌頂,直接持誦即可,是佛為末法眾生開示的無上法寶,萬勿誹謗。

參考資料: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