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興; (八)
◆ 宋朝處州地方有位姓鮑名叫欽止的人,曾代理郡守(官名)陳軒撰寫靈感觀音碑文上說:在紹云二年間,軒自從合肥(地名安徽。┻w移郡守錢塘(地名浙江。┑ 二年上奏疏于朝廷說:臣(陳軒自稱)所統(tǒng)領州郡之西偏,湖山勝景,甲于天下,然而天竺山上有靈感觀音菩薩像在。臣自去年秋天視事來,人民正在饑荒郡中,今 年春夏之交時,天降大雨一月不止,父老等都夜夜憂愁恐懼,臣即統(tǒng)率官吏躬親祈禱于靈感觀音菩薩像下,時雨入山大降,以致衣帽皆濕,溝渠決裂,道路損壞,所 屬隨從人員均皆涉水而過。當臣還至本地,時則天宇開霽,纖云不興,白日當空清風徐來,既而又回到城中作佛事,與人民一同祈禱。雨已止有時,農人不告病,實 在是佛的庇護這個地方。。ㄌ祗弥荆
◆ 宋朝英完治平二年秋天,八月三日都城大雨,洪水暴漲泛濫全城。帝下詔求直言,宰相曾云亮因此臚陳杭州郡寄沈文通上奏,天竺看經院觀音大士,從晉朝至今; 天下,澤利民生,前后靈跡很多,不可以數計,上命令祈禱,水患立即停止,所以賜號為天竺靈感觀音院。(天竺志)
◆ 唐朝有位名叫善無畏三藏法師,他是中印度的人。時值印度大旱,災情遍野,于是請師乞求降雨,俄頃之間,見到觀音菩薩在日輪中,手執(zhí)凈瓶注水于地,當時民眾莫不欣然感禱,得未曾有的奇跡。(高僧傳三集)
◆ 宋朝哲宗元符二年夏天,四月不雨江西袁州守臣王敏仲,祈禱于木平山舍利石塔,精誠通感,山巖石中放光,見到白衣大士金身瓔珞,獲五色舍利其大若棗,中有臺 觀的形狀,復往仰望山塔所在處,又見到泗州大士及維摩,羅漢左右排列,一會兒傾盆大雨,衣履沾濕。(佛祖統(tǒng)紀)
◆ 宋朝真宗咸平元年,從正月一直到五月均不下雨,到處祈禱,但災旱更嚴重。當時有紹事中(官名)張去華鎮(zhèn)守杭州,他出其至誠為人民請命,迎接大士像于天梵寺,統(tǒng)率所屬官員禮拜祈禱。不久,果然甘霖大降四境充足,人民歡欣鼓舞感動天地。(天竺志)
◆ 宋朝理淳佑年間,年年苦于災旱,當時鎮(zhèn)守浙江統(tǒng)帥顏頤仲虔誠祈禱于洞中,看見大士作歡喜狀態(tài),果然甘霖大降,立刻充沛起來。(普陀山志)
◆ 宋朝處州地方有位姓鮑名叫欽止的人,曾代理郡守(官名)陳軒撰寫靈感觀音碑文上說:在紹云二年間,軒自從合肥(地名安徽。┻w移郡守錢塘(地名浙江。┑ 二年上奏疏于朝廷說:臣(陳軒自稱)所統(tǒng)領州郡之西偏,湖山勝景,甲于天下,然而天竺山上有靈感觀音菩薩像在。臣自去年秋天視事來,人民正在饑荒郡中,今 年春夏之交時,天降大雨一月不止,父老等都夜夜憂愁恐懼,臣即統(tǒng)率官吏躬親祈禱于靈感觀音菩薩像下,時雨入山大降,以致衣帽皆濕,溝渠決裂,道路損壞,所 屬隨從人員均皆涉水而過。當臣還至本地,時則天宇開霽,纖云不興,白日當空清風徐來,既而又回到城中作佛事,與人民一同祈禱。雨已止有時,農人不告病,實 在是佛的庇護這個地方。。ㄌ祗弥荆
◆ 宋朝英完治平二年秋天,八月三日都城大雨,洪水暴漲泛濫全城。帝下詔求直言,宰相曾云亮因此臚陳杭州郡寄沈文通上奏,天竺看經院觀音大士,從晉朝至今; 天下,澤利民生,前后靈跡很多,不可以數計,上命令祈禱,水患立即停止,所以賜號為天竺靈感觀音院。(天竺志)
◆ 唐朝有位名叫善無畏三藏法師,他是中印度的人。時值印度大旱,災情遍野,于是請師乞求降雨,俄頃之間,見到觀音菩薩在日輪中,手執(zhí)凈瓶注水于地,當時民眾莫不欣然感禱,得未曾有的奇跡。(高僧傳三集)
◆ 宋朝哲宗元符二年夏天,四月不雨江西袁州守臣王敏仲,祈禱于木平山舍利石塔,精誠通感,山巖石中放光,見到白衣大士金身瓔珞,獲五色舍利其大若棗,中有臺 觀的形狀,復往仰望山塔所在處,又見到泗州大士及維摩,羅漢左右排列,一會兒傾盆大雨,衣履沾濕。(佛祖統(tǒng)紀)
◆ 宋朝真宗咸平元年,從正月一直到五月均不下雨,到處祈禱,但災旱更嚴重。當時有紹事中(官名)張去華鎮(zhèn)守杭州,他出其至誠為人民請命,迎接大士像于天梵寺,統(tǒng)率所屬官員禮拜祈禱。不久,果然甘霖大降四境充足,人民歡欣鼓舞感動天地。(天竺志)
◆ 宋朝理淳佑年間,年年苦于災旱,當時鎮(zhèn)守浙江統(tǒng)帥顏頤仲虔誠祈禱于洞中,看見大士作歡喜狀態(tài),果然甘霖大降,立刻充沛起來。(普陀山志)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