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癲不狂,懷素行書如此美! 懷素,人稱之為“狂僧”。 其草書繼承和發(fā)展了張旭狂草, 所以有“以狂繼顛”之說法。 董逌《廣川書跋》云: “懷素于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 觀唐人評書,謂不減張旭, 素雖馳騁繩墨外,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jié)”。 《論
-
別用這十種借口讓書法半途而廢。! 1 、想學沒時間? 想學沒時間?那時間都去哪兒了?周末還要學這個學那個!那唯獨沒有時間學寫字?這怎么能是想學呢?如果真想學,你會放掉其他選擇寫字,你會擠出時間學寫字!不是嗎?所以說沒時間的,只是不想學的一個
-
學好書法,還需要“字外功夫” 書法與文學,書法與繪畫,書法與音樂,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流異而源同。因為它們都須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講究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韻律,都得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營造出一種氣氛、場景、意境。 書法,是寫字,但不僅僅是抄書寫字,它必須以深厚的文化底
-
側鋒與偏鋒有本質(zhì)區(qū)別,你寫對了嘛? 筆畫方向改變的時候,要繼續(xù)保持中鋒就必須調(diào)換筆鋒的方向,由于考慮到筆勢連貫和行筆速度的需要,往往不是等鋒完全調(diào)換過來了才繼續(xù)行走,而是行進與調(diào)鋒同步完成,即一邊走筆一邊轉(zhuǎn)向,筆毛是由躺臥著漸漸站起來的,鋒是由邊側漸漸收歸中心線,這一段的運筆就稱作
-
提按不準,速度提不上去就會沒有節(jié)奏感,線條會太肉,缺少動態(tài)美。 《肚痛帖》賞臨 《肚痛帖》短短的 44 個字,一個生活便條,卻成了書法史上的經(jīng)典,成了張旭留傳給后世屈指可數(shù)的名帖之一。一直以來,學術界對該帖的真?zhèn)未嬗袪幾h,但是歷史的疑惑太
-
趙振元丁酉年書畫新作之四十四 趙振元“一帶一路,一書一畫”。 駱駝胡楊系列, 請朋友們欣賞。國畫252——256。書法240—249。 駱駝賦 烈烈丹陽,茫茫戈壁。浩浩乾元,綿綿沙粒。過征雁以掠秋,紫駝路遙;無野蜃之結樓,蒼狼逃匿。梭梭草,幾為風沙撕盡,紅柳叢,企盼甘霖洗禮;驙
-
學國畫為什么要練書法? 書法和繪畫的關系是中國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命題之一,很多名家都有過論述。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系密切,兩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相輔相成,這就是所謂的“書畫同源”。早期的人類,用簡單的符號和圖形傳遞信息,在陶器上繪制魚紋、蛙、鳥、花葉、人形等,
-
史上最全落款知識,趕緊收藏! 章法 章法又稱謀篇布局。清代劉熙載《書概》云:『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shù)字,大如一行及數(shù)行,一幅及數(shù)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wěn),章法要變而貫』。以此而言則大章法既
-
書法的核心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一種抒情的過程,人們對書法作品的審美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的、立體的過程,而不應滿足于表層的視覺感受,必須是一種包括文辭內(nèi)容、文化含量的內(nèi)在、深層文化信息的全面體驗過程。 書法之所以在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